1.拉祜族人口有多少?41.1476万(1990年人口普查)

2.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3.傣族的特色节日

4.云南保山该如何发展起来?

5.谈谈拉祜族和布朗族

孟连天气_大便太粗排不出来

1. 关于金山的作文

金山以绮丽著名,山上江天大禅寺依山而造,殿堂楼台层层相接,远望只见寺庙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即缘于此。

这些年来,镇江先后投入巨资对著名的金山景区进行整治、充实、完善,相继建成芙蓉楼、塔影湖、百花洲、镜天园等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金山冠"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北部。

高44米,周长520米,原是屹立于扬子江中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称。后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易道,至同治年间(1861--1875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打马上金山"曾盛行一时,成为旅游者的一种美妙的享受。

金山之所以享誉古今,蜚声海外,成为一座江南名山,一是与金山佛寺有不可分割的渊源。金山佛寺建筑独特,依山而造,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梁,栉比相衔,丹辉碧映,加上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远望只见寺庙不见山,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貌。

二是由于金山名胜古迹十分多,约有二十多个景点。金山上除寺院外,还有慈寿塔、白龙洞、古法海洞,附近还有中泠泉等。

每一个景点都经过人工精心的雕琢和巧妙的安排,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使金山的风光更加美丽多姿,妩媚动人。三是金山上每一座古迹,甚至一泓清泉,一方碑碣都有迷人的神话,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故金山又称"神话山"。

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即缘于此。《白蛇转》中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美满婚姻的法海就是金山寺的和尚。

白娘子赶来索要丈夫许仙,法海和尚不肯,白娘子便施法术引来洪水,招致水没金山。现在金山寺中还有法海、白龙两洞,向世人讲诉着这段动人的神话。

这些故事为金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再加上亭台楼阁,小河曲桥,湖上泛舟,奇花异草,绿树成荫,泉水叮咚,点缀其间,风景极其优美。 如今山麓已辟为金山公园,与中冷泉,塔影湖,百花洲连成一片,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2. 关于描写金山寺的作文

金山以绮丽著名,山上江天大禅寺依山而造,殿堂楼台层层相接,远望只见寺庙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即缘于此。这些年来,镇江先后投入巨资对著名的金山景区进行整治、充实、完善,相继建成芙蓉楼、塔影湖、百花洲、镜天园等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金山冠"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北部。高44米,周长520米,原是屹立于扬子江中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称。后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易道,至同治年间(1861--1875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打马上金山"曾盛行一时,成为旅游者的一种美妙的享受。

金山之所以享誉古今,蜚声海外,成为一座江南名山,一是与金山佛寺有不可分割的渊源。金山佛寺建筑独特,依山而造,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梁,栉比相衔,丹辉碧映,加上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远望只见寺庙不见山,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貌。二是由于金山名胜古迹十分多,约有二十多个景点。金山上除寺院外,还有慈寿塔、白龙洞、古法海洞,附近还有中泠泉等。每一个景点都经过人工精心的雕琢和巧妙的安排,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使金山的风光更加美丽多姿,妩媚动人。三是金山上每一座古迹,甚至一泓清泉,一方碑碣都有迷人的神话,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故金山又称"神话山"。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即缘于此。《白蛇转》中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美满婚姻的法海就是金山寺的和尚。白娘子赶来索要丈夫许仙,法海和尚不肯,白娘子便施法术引来洪水,招致水没金山。现在金山寺中还有法海、白龙两洞,向世人讲诉着这段动人的神话。这些故事为金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再加上亭台楼阁,小河曲桥,湖上泛舟,奇花异草,绿树成荫,泉水叮咚,点缀其间,风景极其优美。

如今山麓已辟为金山公园,与中冷泉,塔影湖,百花洲连成一片,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3. 关于母爱作文500字尽量要感人,

人的一生,仅仅是一个爱与被爱的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就会有一种伟大无私的爱萦绕在我们身边.没错,那就是母亲的爱.母亲把她所有的爱与奉献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千古流传的赞美母亲的佳句,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对啊,母亲用她最淳朴的爱来呵护我们,哺育我们成长,却不计回报.母爱是不能用世俗的金钱货币来衡量的.其实,拥有母爱,胜过拥有金山银矿等世间的一切财富. 母爱是春天里的风,轻轻地吹拂着孩童的脸庞,使人神怡;母爱是夏日里的雨,滋润干渴的我们,给我们生的力量和希望;母爱是秋季里的夕阳,在最后时刻也会贡献出一点火热,温暖大地;母爱是隆冬里的火炉,竭尽全力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帮助人们度过一个春天般的严冬. 母爱像一杯咖啡,刚开始品时还不觉得有何特殊的味道,喝到第二口时有点儿苦,直到最后才尝出它的甜.这杯苦中带甜的咖啡就是母亲对我们的那种世上独一无二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关怀的话语,还是严厉的责备……这都是母爱的体现.然而,这么多年来,我却始终没有细细品味过这杯浓浓的咖啡,那种特别的苦与甜似乎真的与我无缘.回首过去,年少幼稚又调皮的我让妈妈老操心;然而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个成熟懂事的中学生,知识丰富了,思想自然有了转变.我已逐渐开始为妈妈分担家务,解决烦恼,初步踏上回报的征途.这让妈妈常常感到欣慰、快乐.然而,我知道,这只是旅途的开始,路径延绵无尽头,我还得经过一生的漫长跋涉。

4. 写一篇 游金山寺的作文

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奶奶家。晚上,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突然,爸爸说:“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登山吧!”我说:“这里哪有山啊!”奶奶说:“有呀!不仅有山,山上还有个寺,叫金山寺。金山寺里的菩萨可灵呢!你们明天可要好好拜拜哦!”

第二天,我起早早起了床,奶奶也早已煮好了饭。匆匆地吃完早餐后,我和妈妈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爸爸则租来了辆面包车。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坐上了车。

出发了,车子在宽阔而又平坦的马路上奔驰着。没过多久,我就看见远处有一条波状的山脉横在眼前,我原以为这就是金山岭,可爸爸却对我说:“金山岭还远着呢!”这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变得越来越绿了,山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了,原来我以为山上只是些绿色的草,现在我才知道山上还长着茂密的松树。穿过这座山不久,前面又出现了一条山脉,我才知道这里有很多山。过了好一会儿,车子开到了一座山脚下,我抬头一看,啊!只见一座又高又大的山耸立在我眼前,爸爸说:“这才是金山岭!”我们下了车,路口正好有位老奶奶在卖香,我们买了一些,就开始登山了。

沿着山路往上走,我兴冲冲地走在前面,原以为登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谁知道走了才十几分钟我就累得气喘吁吁,爷爷也有点累,想休息,正好前面有个小亭子,我们走到亭子里休息。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沿着盘山路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到了金山寺。我们在门口买了门票,进入金山寺,沿着石级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诵经堂。诵经堂的门的两边挂着一只大木金鱼和一个大铃铛。往前走,是一条悬崖小道,左边靠山,右边可以看见很远的风景,小道中段左侧山壁有一个金牛洞,洞里面有一头用石头雕刻的牛。传说,有一天打雷下雨的时候,附近的人们曾看见一头金牛在山上闪闪发光。

再往前走,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正中间有一个大观音菩萨,周围有18个罗汉,他们是降妖罗汉、笑面罗汉、沉思罗汉、长眉罗汉……他们的神态各异,样子也各不相同:有的骑着老虎;有的手拄拐棍;有的手拿花瓶;有的手握长鞭;有的手提铃铛……我们一个一个拜过,出了大雄宝殿往左走,就来到了千佛顶。

千佛顶位于金山岭之顶峰,共有三层,一楼是藏经书的地方,游人不能入内。我们登上二楼“玉峰殿”,里面有4个大菩萨,其中一个躺着,三个坐着。躺着的菩萨的身旁还有许多小尼姑跟她扇扇子呢!大家拜过这里的菩萨后,就登上三楼,这里才是千佛顶。由于这里有一千多个菩萨,而且又位于山和楼之顶,所以起名为千佛顶。千佛顶里面的墙壁是八面形的,八个面从底到顶都摆放着小菩萨,房子的正中央分四个方向,从下到上也都是菩萨。这样的设计,据说是能保佑前来拜佛的信徒“八面通财,四方平安”。爸爸说:“我们即来之,就好好拜拜吧!”于是我跟着爸爸、妈妈拜过八面四方所有的菩萨。

出寺门的时候,爸爸说:“买个菩萨工艺品作纪念吧!”我和妈妈都说:“好!”于是我挑了一个买下来就下山了。

今天我总算登了一次山了,实现了我很久的登山梦!

5. 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作文

不求金山银山,但求绿水青山不求金山银山,但求绿水青山

在城市中,霓虹彩灯替换了那参天大树,高楼大厦替换了那绿油油的草地,游泳池替换了那澄澈的小河。只剩下那最后几丝绿色在彩色的城市显得悲哀而凄凉。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这个城市,看到绿色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树木不见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桩;昔日的小溪不见了,只有一条臭烘烘,浮满死鱼、垃圾的小溪。随着一声“哄”的巨响,一棵活了千年的参天老树倒下了,一群小动物争先恐后的跑走了,森林不复存在。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村民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在山洪爆发时,几天后,村庄不复存在。。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那村庄的下场很可能是我们的将来。忍痛割爱,可你割爱的是生命,只有一次的生命。“滥砍滥伐千人指,保护树木万人颂”,也只有我们爱护每一棵树,才能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个世界只有充满绿色,才会充满生机!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只有植树,才能弥补自己曾犯下的罪!正如孟子说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人类,请记住:不求金山银山,但求绿水青山!

6. 关于写孟连金山的作文

孟连金塔坐落于旖旎迷人的南垒河畔,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每座塔均挂有风铃,每当风吹过,风铃便发出轻脆的叮当声,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的佛国意韵,同时傣家人认为是来自天上的梵音。金塔与孟连宣抚司署门堂遥遥相对,是孟连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象征。据传,孟连金塔的来历与孟连宣抚司署密切相关。孟连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为金殿。很久以前,人们就觉得应该有一座与金殿交辉的塔,后来便在此造了此塔。金塔建成后,与“金殿”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金塔因建成时间较晚(建成于1997年4月),所以在一些细体建筑中又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其表现如下:一、塔四周的龙均为汉族形制。二、塔四周伴着龙,并且在龙旁边均有一只仙鹤。仙鹤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中国道教仙人中骑鹤的不少,但仙鹤在孟连金塔0现就匪夷所思,因为从傣族的传统习惯及所处区域特征来看,孔雀才是其一直崇奉的吉祥鸟。三、进入佛塔地宫入口,供奉有弥勒佛。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为大乘佛教范畴,金塔有此佛像可以认为是小乘佛教在与大乘佛教的交往中吸收了大乘佛教的一些概念;四、地宫四周壁画上有《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书中大大小小的佛在佛教中都可以找到,除了唐僧师徒四人,壁画中塑有他们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现代传播及大众品味的影响。

在孟连金塔的附属建筑中最主要的是四个环绕于塔基周围的方亭。“方亭”,傣语称“侈哦啦”,意为“指路的亭”,为人指点迷津。四个方亭分别置于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方位的不同,分别供奉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五,司风;东方持国天王,司调;北方多闻天王,司雨;西方广目天王,司顺。四大天王各护一方世界,合起即“风调雨顺”,寓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孟连金塔“外实内空”,地宫只准男性进入。在金塔的外面,大家可以看到有几个佛爷在盘腿坐在那里,那是专门给游客拴线,据说拴了线可以预防疾病,储乎顺利,保佑你平平安安。

7. 写大金山一年四季的作文三年级

美丽的大金山,大自然把它分成了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各有各的特色。有百花开放的春天,有炎热无比的夏天,有凉凉爽爽的秋天,还有寒冷的冬天。

春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人间,为我们带来了生机勃勃地春天。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小草从土里面探出了小脑袋,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衣;树木也长出了绿色的叶子,近看像一条绿色的带子,远看像一把小小的伞;在春天的抚摸下,满山遍野的野花张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小燕子也从寒冷的北方飞到了暖暖和和的南方。田野里,辛勤的农民伯伯弯着腰,播撒着未来的种子。

在炎热的夏日里,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上,烤的大地滚烫滚烫的。这时,树上的知了也热得不停的叫:“热呀,热呀,热死我了!”小狗趴在冰冷的地上,吐出舌头,直踹热气;小草热得弯下了腰,花儿像一个个发了烧的孩子,没精打采;在烈日下工作的人们,被热得大汗淋淋,还有的人躲在家里吹吹空调,不敢出门。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金灿灿的稻子成熟了,就像一块块金子;果园里硕果累累,有红通通的苹果,梨子像小葫芦似的吊在树上;树叶枯黄了,纷纷落下,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一阵风吹来,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我们每个小孩儿都盼望着下雪。那一朵朵雪花就像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天使。把房子染白了,把草地染白了,把高山染白了……仿佛是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四季真是美丽而奇妙呀!我爱四季,你呢?

8. 描写巨野县金山春天美景的作文

大地送走了童颜未了的冬爷爷,迎来了温暖柔和的春姑娘.

这是,小草从地里伸出,稚嫩的小脑袋,不慌不忙的伸叶爬蔓,望着外面的世界真美啊!一阵微风吹过,小草们不由自主的跳起舞;花儿也等不及了,想要见到外面的世界。瞧,那迎春花早已做好了准备,一排排一朵朵,整齐的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欢迎春姑娘的到来;草坪上的野花也不干示弱,要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你看那些黄的,红的,白的……鸭子蓝,蒲公英……还有一些我见也没见过叫也叫不出名的花。真所谓,百花争艳。

这时春雨也从天上跑了下来了,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和以往的雨一点儿也不同。以往雨的声音像一支锣鼓队,咚咚咚。而春雨却像一支交响乐在演奏;春雨落在草丛里,那是春姑娘敲响了她的腰鼓,好像要让万物都苏醒过来;春雨落在屋檐上,不一会就成了一串串水晶项链,这又是春姑娘哼起了小调。

风婆婆的小女儿微风也闲不住了,到处鼓着三帮子乱吹,吹的柳树姑娘的头发乱飞;吹得……

春天,不愧是生命的象征,这是不禁想起:一年之计在于春.朋友们新的一年开始了你有什么打算呢?

拉祜族人口有多少?41.1476万(1990年人口普查)

河 北 39 石家庄市(3):平山县、灵寿县、赞皇县

张家口市(1 O):康保县、张北县、阳原县、赤城县、沽源县、怀安县、崇礼县、

尚义县、蔚县、万全县、(涿鹿县赵家蓬区)

承德市(6):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围场县、宽城县

秦皇岛市(1):青龙县

保定市(4):阜平县、涞源县、顺平县、唐县

沧州市(6):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南皮县、献县、孟村县

衡水市(2):武强县、武邑县

邢台市(3):临城县、广宗县、巨鹿县

邯郸市(4):魏县、大名县、涉县、广平县

山 西 35 太原市(1):娄烦县

大同市(5):天镇县、灵丘县、阳高县、广灵县、浑源县

朔州市(1):右玉县

长治市(3):平顺县、武乡县、壶关县

忻州市(11):神池县、五寨县、五台县、偏关县、静乐县、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

岢岚县、代县、宁武县

晋中市(2):和顺县、左权县、

临汾市(5):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吉县

运城市(1):平陆县

吕梁地区(5):中阳县、兴县、临县、方山县、岚县、石楼县

内蒙古 31 呼和浩特市(3):托克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

包头市(1):固阳县

赤峰市(8):宁城县、林西县、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汉旗、翁牛特旗、

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

通辽市(2):库伦旗、奈曼旗

鄂尔多斯市(5):准格尔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

兴安盟(2):科右中旗、扎赉特旗

锡林郭勒盟(2):多伦县、太仆寺旗

鸟兰察布盟(8):武川县、商都县、化德县、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

四子王旗、达茂旗

吉 林 8 白城市(3):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白山市(1):靖宇县

延边州(4):汪清县、安图县、龙井市、和龙市

黑龙江 14 哈尔滨市(1):延寿县

齐齐哈尔市(3):拜泉县、甘南县、泰来县

大庆市(2):林甸县、杜蒙县

鹤岗市(1):绥滨县

佳木斯市(5):同江市、桦南县、桦川县、抚远县、汤原县

双鸭山市(1):饶河县

绥化市(1):兰西县

安 徽 19 合肥市(1):长丰县

阜阳市(4):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利辛县

安庆市(5):太湖县、宿松县、枞阳县、岳西县、潜山县

六安市(6):寿县、霍山县、霍邱县、裕安区、舒城县、金寨县

巢湖市(1):无为县

池州市(1):石台县

宣城市(1):泾县

江 西 21 九江市(1):修水县

萍乡市(1):莲花县

赣州市(8):安远县、赣县、宁都县、寻乌县、兴国县、于都县、会昌县、上犹县

上饶市(4):上饶县、波阳县、余干县、横峰县

抚州市(2):广昌县、乐安县

吉安市(5):永新县、遂川县、井冈山市、吉安县、万安县

河 南 31 三门峡市(1):卢氏县

洛阳市(5):汝阳县、洛宁县、嵩 县、宜阳县、栾川县

新乡市(1):封丘县

安阳市(1):滑县

濮阳市(2):台前县、范县

开封市(1):兰考县

商丘市(4):虞城县、睢县、民权县、宁陵县

平支持山市(1):鲁山县

南阳市(4):桐柏县、淅川县、南召县、社旗县

信阳市(5):淮滨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光山县

周口市(2):沈丘县、淮阳县

驻马店市(4):确山县、平舆县、上蔡县、新蔡县

湖 北 25 十堰市(6):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

孝感市(2):大悟县、孝昌县

黄冈市(5):麻城市、红安县、蕲春县、英山县、罗田县

黄石市(1):阳新县

宜昌市(2):秭归县、长阳县

恩施州(8):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恩施市、宣恩县、来凤县、成丰县、鹤峰县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神农架林区

湖 南 20 张家界市(1):桑植县

益阳市(1):安化县

岳阳市(1):平江县

郴州市(2):桂东县、汝城县

永州市(2):新田县、江华县

邵阳市(3):隆回县、城步县、邵阳县

怀化市(2):沅陵县、通道县

娄底市(1):新化县

湘西州(7):古文县、泸溪县、保靖县、永顺县、凤凰县、花垣县、龙山县

广 西 28 南宁市(4):马山县、天等县、隆安县、龙州县

桂林市(1):龙胜县

柳州市(4):忻城县、融水县、三江县、金秀县

百色市(10):凌云县、乐业县、平果县、德保县、田林县、西林县、田东县、靖西县、

那坡县、隆林县

河池市(9):天峨县、凤山县、南丹县、东兰县、环江县、罗城县、巴马县、

都安县、大化县

海 南 5 保亭县、琼中县、五指山市、陵水县、白沙县

重 庆 14 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秀山县、黔江县、

酉阳县、彭水县、石柱县、武隆县、丰都县

四 川 36 广元市(3):苍溪县、朝天区、旺苍县

南充市(4):阆中市、仪陇县、嘉陵区、南部县

广安市(1):广安区

乐山市(1):马边县

泸州市(2):古蔺县、叙永县

宜宾市(1):屏山县

巴中市(3):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达州市(2):宣汉县、万源市

阿坝州(3):壤塘县、黑水县、小金县

甘孜州(5):石渠县、理塘县、雅江县、新龙县、色达县

凉山州(11):美姑县、金阳县、昭觉县、布拖县、雷波县、普格县、喜德县、盐源县、

木里县、越西县、甘洛县

贵 州 50 六盘水市(3):盘县、六枝特区、水城县

遵义市(5):正安县、习水县、道真县、务川县

安顺市(4):普定县、紫云县、关岭县、镇宁县

毕节地区(5):大方县、织金县、赫章县、纳雍县、威宁县

铜仁地区(7):石阡县、德江县、印江县、沿河县、松桃县、江口县、思南县

黔东南州(1 4):从江县、施秉县、麻江县、台江县、天柱县、黄平县、榕江县、

剑河县、三穗县、雷山县、黎平县、岑巩县、丹寨县、锦屏县

黔南州(6):荔波县、三都县、长顺县、独山县、罗甸县、平塘县

黔西南州(7):望谟县、睛隆县、兴仁县、普安县、册亨县、贞丰县、安龙县

云 南 73 昆明市(3):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

曲靖市(2):富源县、会泽县 ’

保山市(3):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

昭通市(10):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威信县、绥江县、

彝良县、镇雄县

丽江市(2):宁蒗县、永胜县

思茅地区(8):墨江县、景东县、镇沅县、江城县、孟连县、西盟县、澜沧县、普洱县

临沧地区(7):永德县、凤庆县、沧源县、镇康县、云县、临沧县、双江县

德宏州(1):梁河县

怒江州(4):泸水县、兰坪县、贡山县、福贡县

迪庆州(3):维西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

大理州(9):漾濞县、鹤庆县、弥渡县、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云龙县、

洱源县、剑川县

楚雄州(6):双柏县、南华县、大姚县、姚安县、武定县、永仁县

红河州(6):屏边县、金平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

陕 西 5 O 延安市(6):子长县、安塞县、延长县、延川县、吴旗县、宜川县

铜川市(3):耀县、宜君县、印台区

渭南市(3):畲阳县、蒲城县、白水

咸阳市(5):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宝鸡市(3):麟游县、太白县、陇县 、

汉中市(5):洋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

榆林市(1 0):清涧县、子洲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横山县、

靖边县、定边县、府谷县

安康市(8):汉滨区、汉阴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甸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7):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甘 肃 4 3 兰州市(1):榆中县

白银市(1):会宁县

天水市(6):武山县、清水县、甘谷县、张家川县、秦安县、北道区

武威市(3):天祝县、古浪县

庆阳市(5):华池县、环县、合水县、宁县、镇原县

平凉市(2):庄浪县、静宁县

定西地区(7):定西县、通渭县、临洮县、陇西县、渭源县、漳县、岷县

陇南地区(6):武都县、宕昌县、礼县、西和县、文县、康县、两当县

临夏州(7):临夏县、和政县、积石山县、东乡县、广河县、康乐县、永靖县

甘南州(5):临潭县、舟曲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外乎中国的计划生育也是最严格的。但是近来国家的政策变了,大城市也可以生二胎了,人口也会增加不少。那么,我们一起来 拉祜族文化 看看拉祜族人口有多少?一起来解答吧!

 拉祜族: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起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宗教信仰:

拉祜族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可敬可畏的神秘力量——精灵主宰者,他们把这种精灵称为“内”,存在于天地、日月、星辰、山水和人体之内,天气好坏、谷物收成高低、人畜康宁与否都与“内”有关。随着“内”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种所谓懂得“内”、能与“内”往来的“毕莫”,为人占卜和举行祭祀仪式。

傣族的特色节日

导读:傣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也是我们能叫出名字和节日的民族之一,因为傣族泼水节享誉国内外。那么,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想知道傣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傣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隆示

有的地方又叫“隆赶”。傣语“隆”是指一棵树或一片林,“示”或“赶”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树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树纪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种下的树当作村寨的保护神。

“隆示”的时间在夏历二月,具体时间各村寨不尽相同。一般都是由立寨人的后裔领头,全村男性到一棵专门的树下祭祀,“隆示”期间,相互走亲串戚,互致节日祝贺。男女青年串山串寨,对山歌,找伴侣。大顺寨一带在“隆示”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邀约到河里捞鱼捞虾,直至傍晚再将捕获的鱼虾各取少许,放入江河,意为愿来年鱼虾满江河,捕不完,捞不尽,当晚在河畔共餐,男女青年同吃同乐。“隆示”期间,客人准进不准出,定要留下盛情款待,方能了却心意。

叫谷魂

又叫“招谷魂”。每年夏历十月,五谷进仓,傣族人民都要择月末的最后一个属龙日叫谷魂。是日,各户都要到田间杀上一只母鸡,点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后取少量秕谷带回家,放入仓库里。以示谷魂已经回家,以后就可开仓用量。

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

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

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整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巡田坝节

巡田坝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迎春歌集会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这天清晨,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树下,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歌手们端着香喷喷的米酒,唱起欢乐的迎春歌、四季歌。人们随着鼓点,跳起对扭舞。

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高声宣布“巡田坝”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们自动组成一支队伍,由扛着彩旗的八个青年领先,大家一路吹喇叭、敲锣鼓、鸣鞭炮、放火枪,浩浩荡荡向田坝挺进……“巡田坝”可谓是傣家人对农业春耕生产的“巡视”,通过这个活动,结合生产实际,村村寨寨还制定一些乡规民约。

如:全坝子的早稻必须在正月十三日以前栽完;放水灌溉,不得偷水、抢水;任何人不得在禁区内砍一棵树,违者,一般群众罚三十碗酒,三十斤鲜肉;村干部则加倍罚。“巡田坝”体现了傣族人民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美德。

窝巴节

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相传古时候外族入侵,傣族的祖先绿拜王不幸战死,傣家在王子青哥和公主红妹的带领下,继续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到金沙江边。青哥、红妹也被敌人抓获,关进江边岩洞。敌人为把傣家人斩尽杀绝,勾结江崖中一种叫石蛾的妖魔来残害傣家人。

石蛾兴风作浪,黑云翻滚,江水暴涨,恶浪滔天,山洪暴发,山岩垮塌,眼看受尽折磨的傣家人就要遭受灭顶之灾。正在这时,青哥、红妹奋力冲出山洞,与石蛾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杀死石蛾,使江水退落,稳住了山岩。黑云散尽了,江水退了,山洪停了,傣家得救了,傣家人在金沙江畔安了家,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但在与石蛾的搏斗中,青哥、红妹中了魔法,变成了青鱼和红鱼。为了纪念青哥、红妹拯救傣家人的功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傣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佳肴美酒,来到金沙江边,载歌载舞,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欢庆傣家人战胜恶魔的胜利。这天一早,人们早早地就来到金沙江边,当太阳照到江边的时候,隆重的节日仪式就开始了。

在一名德高望重的傣语长者指挥下,两名傣族壮汉肩抬两条木制的大鱼,一条是青鱼,一条是红鱼,以火枪3响为信号,哨呐引路,吹吹打打把木鱼送到江边沙滩上。众人尾随到江边,在长者的带领下,用盆去端来江水,在欢歌声中纷纷向木鱼泼去。

然后长者用傣语边诵唱着祝福吉祥的话语,边用青松枝蘸着江水,轻轻地洒在众人的头上,人们互相泼水,送去良好的祝福。男女老幼在唢呐、芒锣、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起欢乐的“嘎秧舞”,预祝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鱼儿满筐,水稻丰收。如今,窝巴节聚会地还成了楚雄、丽江及川滇毗邻地区各族群众进行文化、物资交流的场所,每年前来参加节庆和土特产交易的群众达万余人。

花街节

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傣雅人也过花街节,活动内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节期是在农历五月初六。花街节的主要目的是除旧迎新,节日早上,太阳初升之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元江东岸的热水塘草坪,欢歌笑语庆贺节日。

老人们世昔话今,青年们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戏,尽情欢乐。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出夏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故人们称之为“开门节”。忌禁解除后,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

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傣族简介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云南保山该如何发展起来?

傣族的节日习俗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 *** 、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鼎,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 ***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活动。

节日期间去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浴佛节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 *** 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入夏节

入夏节(傣语“豪洼”),又称“关门节”,源于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习俗,随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入夏也是雨季的开始,也就是稻作农业社会进入农事繁忙的季节,古代佛教僧侣们为配合信徒们的农事生产活动,停止了到处传教扰民的活动,集中到寺庙或某处修行,逐渐形成惯例。而佛教信徒们也在僧侣集中修行期间,停止了到寺庙佛屋的一切活动,集中精力搞农事生产,并形成一种习惯。后来,僧侣和信徒形成的这种默契关系被上部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种宗教形式随上部座佛教传入傣族地区。

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举行入夏仪式,入夏仪式这天就是“入夏节”,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佛爷们集中到佛寺念经,信众们准备食物、鲜花、纸币等到寺庙“赕佛”。而后,便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结夏”。结夏期间,禁止僧侣外出讲经,禁止信众远行不归,禁止男女谈情娶嫁,禁止大型庆祝活动,僧侣要安心诵经、民众要专心生产。

出夏节

出夏节(傣语“昂洼”),又称“开门节”,与“入夏节”相对应。

“出夏节”一般在大傣历12月15日(农历9月中旬)举行,象征着三个月的“结夏”期结束,可以解除“入夏节”以来的一切忌禁,僧侣可以出寺传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谈情娶嫁。出夏节这天,傣族民众们都会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到佛寺拜佛听经,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燃放烟花、点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各种活动。

傣族有什么节日习俗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全社会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是傣历新年。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进洼活动经历代沿袭发展,形成了固定的几项活动: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击鼓为号,宣布佛进奘房。教徒此时须立即起来,或在床坐一下,当老人把谷花、香、烛、钱纸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后座之后两小时,奘房再次击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觉,老人则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众教徒进洼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饭菜供佛,然后清和尚念平安经,讲历史故事,听了受到感动,便当场捐功德。进洼活动的三个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进奘房拜佛一次,头天晚上他们即睡在寺内特设的房屋里,由年轻人送饭去给老人吃。这些活动相沿成俗,以后每到关门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即斋僧献佛)活动,以食物、鲜花、蜡条、货币等向佛奉献。在这三个月内,每七天还要“小赕”一次。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三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天常活动。

巡田坝节: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一带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独特的传统节日,......>>

傣族有哪些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全社会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是傣历新年。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1、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3、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进洼活动经历代沿袭发展,形成了固定的几项活动: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击鼓为号,宣布佛进奘房。教徒此时须立即起来,或在床坐一下,当老人把谷花、香、烛、钱纸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后座之后两小时,奘房再次击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觉,老人则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众教徒进洼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饭菜供佛,然后清和尚念平安经,讲历史故事,听了受到感动,便当场捐功德。进洼活动的三个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进奘房拜佛一次,头天晚上他们即睡在寺内特设的房屋里,由年轻人送饭去给老人吃。这些活动相沿成俗,以后每到关门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即斋僧献佛)活动,以食物、鲜花、蜡条、货币等向佛奉献。在这三个月内,每七天还要“小赕”一次。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三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天常活动。

4、巡田坝节: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一带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

傣族有哪些节日。及生活习惯,服饰的特点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

傣族的聚居特点、着装特色、主要节日、饮食习惯 村寨多在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和竹楼别具风格。饮食以大米为主,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爱食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男子服装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着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为花色长筒裙,结发于顶,插梳子或顶花头巾。德宏傣族妇女婚前穿白色或浅蓝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着对襟短衫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顶。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在傣历六月(公历4月)举行,传说很早以前,有七位善良民女杀死了霸占她们的魔王,但遭魔火烧身,众人见此情景,皆泼水灭火相救,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为民除害的七姐妹,每逢新年,便用水相泼,洗尘去污,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消灾祛祸,身体健康。

礼节:老人受尊敬,村中红白喜事都要专门送饭菜给老人;说话和气,家庭、邻里关系和睦,很少吵架;晚辈从长辈面前经过,要弯腰细步,以示对长者的尊敬;热情好客,过往客人,都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还备有专门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还漂亮。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 *** 、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 ***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活动。

如果您节日期间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傣族的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 *** 、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 ***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活动。

节日期间去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傣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重要的节日 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清代多称 “摆夷”,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 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语属于汉藏 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都从印度字 母脱化而来。长期以来,聪明智慧的傣家 人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深渊的文化和 历史。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 之分,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 化。 关门节、开门节 傣族的关门节在七月中旬,正值农忙季节 。举行关门节就是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 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生产。这期 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 佛,老年人更为频繁。 到十月中间,持续了三个月的关门节结束 ,开门节也随之到来。这时,农忙已经过 去,人们可以外出,青年人也可谈恋爱或 成亲。 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历新年,一般在公历 四月中旬,历时三、四天。原俗在节日清 晨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后男 女青年泼水为戏,认为可消除疾病。而现 在每当节日来临,不分老少都互相泼水祝 福,此外还举行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 并与赶摆结合,使泼水节更添新彩。

谈谈拉祜族和布朗族

或许可以考虑把保山市改为腾冲市,腾冲市改为腾冲区,隆阳区可改名为永昌区,永昌棋子闻名遐迩文化底蕴深厚。充分发挥腾冲在国内外的巨大知名度,发展全域 旅游 ,年底保山高铁将通,尽快修通隆阳到腾冲的高铁,开发高黎贡山 旅游 资源及发掘傈僳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小民族文化,发挥保山地方电网电力及开发境外丰富水电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耗能产业着力打造边境工业重镇,保山的腾飞值得期待[耶][耶][耶]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保山没有支柱产业,提供就业的机会太少了,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并没有把握好机会,而是盲目的搞房地产开发,怱略了产业培育的重要性,现在虽然引进了通威,隆基等硅产业,带来了一万个就业岗位,但他还是劳密型的,受原料、巿场、电力和技术更新影响很大,地方政府也因此而负债累累,税收都没有,这个赌注下的有点大了,如果能把硅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建起来,那保山还是有一点点机会,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还会有点作用!

但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我认为要抓住数字经济和 旅游 业发展机遇,出常态化产业培育政策,支持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体到保从事软件开发和智能制造业务,在达到一定销售额给予奖励和税收优惠奖励,把云南的软件人才聚集在保山,这样就会带动百业兴旺,使保山成为新二线创新创业之城!旅行业重点是隆阳,每年财政直接投资1-2亿,做好2-3个景区,连干5年就会有10多个景区形成 旅游 市场,并交给市场自动更新增加景点,我们背靠大理2小时圈,分流游客很容易,这样保山才会有发展机会, 旅游 业和信息产业站稳后滇西工业重镇才有源头,不然就会成为工业坟场!

要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引进数字产业方面要注意,不要围绕阿里腾讯华为等这些大型企业,这些企业要价高,但对地方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帮助,出力不讨好。软件和智能制造行业需要我们走沿海地方2000年后的老路,就是成立创投企业和种子基金,引导 社会 资本投资软件和智能设计行业,调整财政支出方式,变补助补贴为投资持股,扶持创业企业做大做强,低门槛吸引理工科人才入驻保山,保山的资源优势才能达到最大发挥,经济才会快速发展。工业重镇才有立足之本。

记住数字经济的核心是软件定义未来,有了软件人才。工业4.0的人才也才会来,产业也才会来。

为了卖房子,把保一中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到遥远的东城,保山教育已经大幅度倒退了!市第一人民医院也背上天量的负债,目前医院的薪水兑付都成问题,看起来第一人民医院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我看不出保山未来有任何的前途!!!

保山要发展必须撤地级市行政建制。将隆阳区划归大理,腾冲划归怒江,龙陵施甸昌宁划归德宏。

保山行政区划极不合理,隆阳区当不了带头大哥,导致几个县发展不起来。腾冲一心向外,从不承认自己是保山人。散了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的保山市本来就是撤销后又建立的,背后原因难以得知。

德宏州梁河盈江陇川教育长期以来都不尽人意,然而因为抱上了州民中的大腿,各个县都有上清华北大的,今年更是有15个,光凭这点对施甸这种一本率不足2%的情况就是极大利好。保山市人民医院虽然目前比德宏州医院好一点,但是好多医生都是从县里面调上去的,我相信把他们调到芒市去也是一样的,完全不必担心。昌宁到施甸的高速正在修了,待施甸接通瑞丽到孟连的高速后交通也不是问题了,一好百好。

保山最大的弱点就是交通,和地理位置限制,交通欠发达,又不靠近口岸,其次就是规划混乱,政府对传统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看看保山城的房地产纯粹就是圈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在施甸搞了个工业区好不容易弄了几家大型企业进来也给玩死了。但愿铁路通车能给保山带来好运。

关于保山,有网友就调侃道:

因为提到云南的极边城市,人们第一个想到应该是腾冲,但却忘了曾经的直接管辖市是保山。

保山因为有着温润的气候,曾被称作“第二春城”,另外,保山还有着唐代遗留下来的卧佛寺、老一代人靠一双双手构筑起来的北庙水库、饮水根源龙王塘、蕴含丝绸古道文化的板桥青龙街,还有特产小粒咖啡等,却很少被人们熟知。

保山该如何发展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在关于保山的词云图中,关于保山的关键词只有37个,相较于腾冲的49个,还是少了些,而且主要还依靠“滇西小哥”的KOL效应,所以,保山要发展起来,还是要把自己的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1、产业和 旅游 相互结合,开发观光式生产基地。 比如把保山的小粒咖啡发展起来,让人们观摩其生产基地,经验可以学习褚橙,褚橙现在基本都能销到国外去,现在褚橙庄园已具一定规模。

2、接轨网络,可直播带货、打造IP形象,让更多人涌进来。 可以借助保山知名网络红人,结合保山特产,宣传保山,另外打造找准定位,打造IP形象。

得天独厚的天气为什么不合理用起来,把城市建设成花园城市,一步一景,适合养身的城市不好吗?得天独厚的气候,大量种植有机农作物,两者结合不香吗?为啥一定要引进污染严重的工业,国外多少市级城市就是靠纯天然,纯大自然,纯生态的规划世界出名的

很多年前腾冲就想独立,保山一直不放,因为保山的GDP都靠腾冲支撑,尤其这几年腾冲 旅游 业地产业相当蓬勃,保山更舍不得。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腾冲彻底独立出来,保山惨了

过往的岁月,看保山各县市的县城,扩了又扩,高楼林立。这种火起来的样子着实令人兴奋。但很快人们发现靠房地产兴起的财政快到尽头!

开发,只重在近利,征农民土地成国有,又卖国有土地给开发商,是各县发展的基本模式。这种发展情况已到尽头。

今后保山怎么发展?唯有发展实体经济,借一带一路东风,搞好边贸,大力发展生态及文化 旅游 !

实体经济,民生需要什么,缅甸需要什么?有的而发。

生态 旅游 ,自然资源大部分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规划,不能只是小炉匠,搞点修修补补,白花钱。要把水丶农田、路丶风景点丶山林统筹规划,定图,一步步拨款实施!

实体经济,要有 科技 支撑,要有消费动力,保山各县 科技 实力太薄弱, 科技 创新促产业发展成效无力!无论是工业丶手工业丶农业丶林业 科技 力量都很疲软!每年教育上咵谈考起多少大学生,但变为 科技 力量回归保山本地的极少极少!

旅游 业应是保山发展的重要产业!从保山顺潞江进西藏的 旅游 ,腾冲到潞江的219国道都有边疆 旅游 发展的潜力!发态 旅游 能使经济持续发展!但要做好旅店餐饮业主的眼光培养,创造良好的 旅游 环境!使回头客多了又多!不要来一回就害怕受宰!不但自己不来,还宣传别人也不能来!

发展不发展,保山的区位优势都在,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当年日本人没打进来,足见保山战略地位的重要。不必急于求成,东折西腾病急乱投医。保山本是滇西粮仓,农业基础建设良好,现在大量良田被占。种粮是没有经济效益,但良田被占必有后忧。发展必须有工业做支撑,隆基股份在保山的硅厂就吸收了很多工人。

布朗族

民族简介

[编辑本段]

布朗族(bùlǎngzú)

Bl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帮”,部分自称“阿瓦”、“阿尔瓦”、“伊瓦”、“佤”和“翁拱”等。汉族或傣族称之为“濮满”、“蒲满”、“孟”等。

民族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8.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临沧、思茅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兼通傣语。多信奉小乘佛教。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民族历史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扑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现在的布朗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己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布朗族地区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大体可分为两类地区:西双版纳勐海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一带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临沧和思茅地区受汉族和其他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民族的影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西双版纳布朗族村寨多数具有农村公社的特点,由几个至十余个不同血缘的家族组成。生产工具、房屋、牲畜等属个体家庭所有,土地所有制不同程度地保留家族公有、村社公有和私人占有3种类型。少数村寨保留有家族公社的特点。家族公社由同出于一个祖先(布朗语叫“戛滚”,即“氏族或氏族集团”的若干小家庭组成。在家族范围内的土地、森林、牧地均属“戛滚”全体成员公有。每年春播前由家族长主持按户分配一次土地,收获分别归各户所有。这类土地无论家庭或个人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离村寨较远的社有土地,由村社直接管理,凡村社成员均可自由耕种。近代以来,在家族公有和村社公有的土地内,已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个别村寨的耕地、宅地、茶园等通过买卖或变相掠夺等形式,转变为头人、富裕户所有。村社内的头人,一般是选举产生;村寨以上的头人“叭”则由傣族土司委封,定期为傣族领主收缴税贡,摊派劳役等。此地区的布朗族生产水平很低。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临仓地区和思茅地区,地主富农通过高利贷、典当、买卖、抵押和凭借政治特权,残酷剥削广大贫苦农民。国民党政府推行的保甲制度,并与当地的地主恶霸勾结在一起,横征暴敛,拉丁派款,更加深了布朗族人民的苦难。布朗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旱稻、玉米和豆类,还比较普遍地植茶、种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朗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和政府从布朗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对布朗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1953年春完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土地改革,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于1956年秋采取和平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对还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地区,则通过帮助大力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逐步消灭落后制度的残余。在党和兄弟民族的帮助下,他们逐步开垦水田,兴修水利,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作,变垦新弃旧为固定轮作,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勐海布朗山一带的茶叶产量大幅度增长,成为中国出口“普洱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布朗族地区的商业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区都建立了民族贸易公司,有的村寨建立了购销店,商品销售总值逐年增长。布朗族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普遍建立了小学,设立了卫生所、医疗组,过去流行的痢疾、疟疾等病基本得到了控制,群众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文化艺术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民族婚俗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民族服饰

布朗族穿着简朴,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染齿、吸烟。

民族饮食

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杂粮。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制作方法同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体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风俗习惯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助兴。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布朗族的乐曲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其特点是甩调激扬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适合唱习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舞蹈称呼各地不同,西双版纳称“跳摆”,施甸、镇康称“打歌”,云县、景东、墨江称“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由于布朗族男子多喜好武术,因此,武术又常常和歌、舞融为一体。如长刀舞、甩棍舞、拳术舞等等,动作利索,刚劲健美。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象脚鼓舞》、《拍手舞》、《猴舞》、《采茶舞》等多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舞姿优美、欢快,生动逼真。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而又聚拢,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民族节庆

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布朗族其它的节日习俗,与傣族大同小异,如“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在傣历一月十五这天“赕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赕坦”。“赕”为傣语,指世俗众生对僧侣或先祖亡人敬献物品,佛教俗称“布施”或“化缘”。布朗族传说,他们与傣族是兄弟关系,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区种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坝子种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赕佛”都要请傣族佛爷上山,傣族“赕佛”时也请布朗族佛爷下山。

过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关门节: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照例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胎嘎滚”,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苏玛”(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宗教信仰

布朗族大部分人过去信仰小乘佛教,崇拜祖先。节日期间有许多佛事活动。人们除了要举行迎接太阳的仪式,还要集体到佛寺举行“开门节”、“关门节”、“赕佛”、“堆沙”、“浴佛”、“泼水”等活动。

天文历法

布朗族的祖先经过长年累月的生产斗争实践,积累了不少天文、历法、天气变化规律的知识,并总结了原始的辨别方位、季节和气候的方法。

布朗族人对于日月星辰都有其称谓,并根据日月星辰的升降、树木的向背来认识方位。一般,晚上以北斗星的方位来辨别方向和时辰。白天,以阳光照射的方位来辨别方向。阴天,则以植物生长状况辨别方向,如树皮阳光直射呈光滑的一面则是东方,背着阳光的树干呈淡绿色,还长些鲜苔的一面是西方。更有趣味的是布朗族还保留一些原始的辨别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方法,如农谚说:“月亮带伞要下雨,太阳带伞要天干”;“久晴麂子叫,雨天要来到,久雨麂子叫,天要放晴了”;“河涧青蛙咯咯叫,天快要下雨”;“飞蚂蚁飞上天,天将要下大雨”等等。山里有一种鸟,布朗语叫“约”,雨天时隐居林中,阴天时若见这种鸟出林飞舞跳跃,则预示天将要放晴。

拉祜族

一,民族概述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1万余人。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过去无文字,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因欠科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旱谷、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现在还建起了农机、制糖、制茶、采矿等地方工业。

拉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属古代羌人族系”,是从青海、甘肃一带逐渐辗转南下,进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拉祜族自称“拉祜”,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史称、他称有“史宗”、“野古宗”、“苦聪”、“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统一定族名为“拉祜族”。

二,生活习惯

拉祜族人民勤劳善良、崇尚礼仪。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为人处事、规范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人与人之间互尊、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 拉祜人崇尚为人坦诚正直、光明磊落,不说假话、虚话,不随意恶语伤人。“有酒桌上喝,有话当面说”,这是他们一贯奉行的信条。邻里、朋友之间偶有摩擦或误解,事后互递一支草烟、喝一杯水酒,也就和好如初。朋友之间因某事发生曲直之争,孰是孰非,难以定夺的话,来个摔跤定“输赢”,被摔倒者算无理,绝无二话可言。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小人是不受欢迎的。拉祜人常说:“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最先看到的;粮食谷米是最老的人最先栽种的;山花、野果是最老的人第一个找到的;世上的事情最老的人懂得最多。”因此,尊老、敬老、爱老是拉祜人普遍的道德准则。无论哪家,老人的床铺肯定设置在房屋里最暖和的火塘旁,饭桌上的席位安排,老人也是居中的;晚辈不能在老人坐卧的地方来回走动;老人讲话时,不能随便插话,更不能打断;每年新谷开镰前,第一个尝新的也一定是老人;新年初一背回的“新水”,也要先端给老人洗脸、洗脚。家庭内部如此,社会上也是一样。即便年轻的村寨头领,对老人也要礼让三分,否则,他就很难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护。

“一家有事,全寨相帮”也是拉祜族的传统习俗和精神风尚。无论日常生产、生活,还是盖房搭屋、婚丧嫁娶,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拉祜人这种淳朴、厚道、豪爽与热情的民风。

“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族地区盛产茶叶,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拉祜人擅长种茶,也喜欢饮茶。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外出劳作之前,晚上回来之后,饮茶、品茶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更是一大乐趣。他们可以一日不进餐,但不可一日不饮茶,他们说:“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人的饮茶方法也很独特:把茶叶放入陶制小茶罐中,文火焙烤,待罐热茶香之时,注入滚烫的开水,茶在罐中沸腾翻滚,之后倒出饮用,谓之“烤茶”或“煨茶”。有客至,必以烤茶相待。但按习惯,头道茶一般不给客人,而是主人自己喝,以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饮用。第二道茶清香四溢,茶味正浓,这才捧献给客人品饮。

服饰特点:古代,拉祜族男女皆着袍服。近现代,男子普遍上穿黑色无领短衣,内套浅色或白色衬衣,下穿肥大的长裤,头缠长巾或戴瓜皮式小帽。妇女服饰各地不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头缠长巾,身着大襟袍式长衫,长衫两侧开衩很高。衣襟上嵌有银泡或银牌,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纹布条或各色布块,下穿长裤。有些地区的妇女还喜欢腰扎彩带。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另一种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装束,上着窄袖短衣,下穿筒裙,用黑布裹腿,头缠各色长巾。

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为美。所以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或彩布条、布块镶绣各种花纹图案。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居住特点:拉祜族的传统住房,主要有落地式茅屋和干栏式桩上竹楼两种。茅屋结构简单,搭建容易。建造时,先在地基上立几根带杈的柱子,杈上放梁,梁上放椽子,椽子上铺盖茅草。柱子四周用竹笆或木板围栅作墙即成,颇具“构木为巢”的古风。干栏式竹楼房是在木桩之上搭建而成的双斜面竹楼。有大小之分。大型竹楼为母系大家庭居住,小型竹楼为个体小家庭居住。两种竹楼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大型的更长、占地面积更大而已,因此,通常也称“长房”。长房一般高约六七米,面积八九十平方米至二三百平方米不等,呈长方形。内部向阳的一侧留有宽大的走廊,另外一侧根据人口数量用木板隔成若干间,每个个体小家庭居住1至2间。走廊上设火塘若干,供各个家庭炊事、取暖之用。长房的居住形式,反映了拉祜族原始母系制婚姻家庭组织与观念的残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三,节庆习俗

拉祜族的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端午节、尝新节,火把节、新米节、祭祖节、卡腊节、搭桥节、葫芦节等。另外拉祜族还有别有趣味的风情,它们是拉祜族文化延续,传播的主要载体,凝聚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

春节,也叫过年,拉祜语称“扩尼哈尼”。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九,与汉族春节时间基本相同。不过,拉祜族过年分过大年和过小年。大年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也称“女人的年”;小年从正月初七至初九,也称“男人的年”。传说过去只有大年,没有小年。年前男人们总是集体远行围猎,回来时常常误了年期。女人们为了慰劳远途而归的男人们,也总是一次次重新备办酒肉食品,给他们补过新年,后来竟逐渐沿袭成习。因为这是为男人而补过的年,因此,就被称为“小年”、“男人的年”。原来的年则称为“大年”、“女人的年”。关于过两次新年习俗的形成,也有的传说,古代拉祜人常常遭受外族人的侵扰。为了狠狠打击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有一次男人们离乡远征作战。当他们凯旋归来时,年已过完。但为了庆祝胜利和万家团圆,人们载歌载舞,又重新过了一次年,而且从此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抢新水”和“芦笙舞会”,是拉祜族春节期间重要而独特的节日活动。“抢新水”是指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清晨抢先到山泉边去接取“新水”。这是拉祜人极为重视的新年头等大事。他们认为,新水是最圣洁的,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谁先接到新水,谁家的谷物、瓜果就会先熟,谁家就更有福气。因此,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听到雄鸡的报晓声,各家的代表便背起盛水的竹筒和葫芦,迅速奔向泉边,抢接新水。接回来的新水要先敬献祖先,然后给老人洗脸。

扩塔节,是拉祜族人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欢乐的传统年节。又称为拉祜大年,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共九天。节前准备 除夕这天,家家户口把村寨内外收拾的焕然一新。人们杀猪、泡米,把舂好的粑粑放在犁杖、砍刀、锄头等农具上,表示它们辛苦了一年,应和主人分享节日的快乐,人们还为牛割草添美食,以示慰劳。

“接新水“习俗 晚上,全家人沐浴洁身,各村寨鸣放三响火炮、火枪。新年的第一天凌晨,各村的青年男女争先恐后奔往山泉边“接新水”。拉祜人认为,一年之始,泉水最新最纯,谁最先抢到新水,谁就是最幸福的人,按拉祜的风俗,初一日不准外人入寨,初二日才能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贺喜。节日狂欢 节日期间,姑娘和小伙子们吹响葫芦笙,跳起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晚上,看热闹的人们纷纷离去,山坡上升起了一堆堆篝火。一对对青年情侣在一起谈情说爱,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之中。

火把节 火把节也别具民族情趣,届时以松木为燎,火把齐燃,蔚为壮观,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尽情欢歌,热烈异常。

尝新节 尝新节是拉祜族人生庆祝收获的节日,尝新节期间,全寨杀猪煮酒,男女老幼休息两天。节前将谷米收割一部分回家,先祭祀祖先,然后再正式开镰收割。

好客习俗 拉祜族是个十分热情好客的民族。逢年过节,都要邀请周围傣、哈尼、布朗等族人民一道来饮酒会餐,吃团结饭。这时,全寨大宰牲畜,各户都要分一节大肠和几勺鲜血,伴以盐巴、辣椒,剁细生吃。拉祜族认为,“剁生肉”是待客的最好菜肴。欢宴毕,主人还要用芭蕉叶包“份子肉”分送客人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