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怎么读_砀山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1.砀字怎么念
2.芒砀山怎么读?
3.寄砀山主簿朱九龄翻译赏析 王禹偁
4.砀怎么读
5.砀 念做什么?
砀
[dàng]
基本解释:
有花纹的石头。
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而失水,则蚊能苦之”。
振荡:“回猋肆其~骇兮”。
广大:“玄玄至~而运照”。
详细解释:
〈名〉
有花纹的石头 [figured stone]
砀,文石也。从石,昜声。——《说文》
梁国砀。——《汉书·地理志》。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
又如:芒砀(形容山石大而多);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墙基)
砀山(山名),在安徽省砀山县东南 [Dang Mountain]
〈副〉
突然 [suddenly]
肱砀骇以奋肆。——马融《长笛赋》。注:“突也。”
又如:砀骇(突然跌起)
砀字怎么念
砀,拼音:dàng 。
①有花纹的石头。
②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而失水,则蚊能苦之”。
③振荡:“回猋肆其~骇兮”。
④广大:“玄玄至~而运照”。
芒砀山怎么读?
砀字怎么念
砀
读音:[dàng]
部首:石五笔:DNRT
释义:
1.有花纹的石头。
2.被冲荡而出。
3.振荡。
4.广大。
砀字怎么拼音呢砀 dàng
砀字潮州音怎么读?砀
部首: 石 总笔划: 8 部外笔划: 3
普通话:dàng
潮州发音:
文读音: dang6
砀这个字怎么读砀拼音:
[dàng]
[释义] 1.有花纹的石头。 2.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而失水,则蚊能苦之”。 3.振荡:“回猋肆其~骇兮”。 4.广大:“玄玄至~而运照”。
dang 第四声
砀去掉石字旁加一个三点水念什么?汤
拼音:shāng tàng tāng
注音:ㄕㄤ ㄊㄤˋ ㄊㄤ
部首笔划:3
总笔划:6
繁体字:汤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氵
造字法:形声
徐州到砀山砀城怎么走驾车路线:全程约125.8公里
起点:徐州市
1.徐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60米,左转进入镜泊东路
2) 沿镜泊东路行驶5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汉源大道
3) 沿汉源大道行驶3.3公里,左转进入京福线
4) 沿京福线行驶170米,朝南京/济南/郑州/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柳集立交桥
5) 沿柳集立交桥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6) 沿连霍高速行驶17.5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2.沿京台高速行驶6.0公里,朝郑州/西安/G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连霍高速
3.沿连霍高速行驶55.4公里,朝永城/S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690米,直行进入济祁高速
5.沿济祁高速行驶28.9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6公里,右转进入连天线
7.宿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连天线行驶4.2公里,朝城区/砀山汽车总站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人民东路
2) 沿人民东路行驶2.8公里,直行进入人民东路
3) 沿人民东路行驶32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人民东路
4) 沿人民东路行驶2.3公里,过右侧的海尔(砀山店)约260米后,直行进入人民西路
5) 沿人民西路行驶20米,过右侧的好又多约120米后,右转
6) 行驶1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砀城镇
皈字怎么念 皈字怎么念查《打字、识字两用手册·通用规范汉字多元码及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页码》,知皈字为4265号二级通用规范汉字。多元码为rr 。详见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第490页的解释。
皈guī 皈依guī yī 。
“砀”怎么读啊?dàng
<名>
有花纹的石头 [figured stone]
砀,文石也。从石,昜声。——《说文》
梁国砀。——《汉书·地理志》。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
又如:芒砀(形容山石大而多);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墙基)
砀
凇沆砀 怎么读?sōng hàng dàng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翻译赏析 王禹偁
máng dàng shān。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简介
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砀怎么读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翻译赏析 王禹偁,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王禹偁较年轻时的作品,其意境情调与后来之作颇有差别,但全诗明白晓畅,情真意切。
原文: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
王禹偁
忽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襕衫抛白紵,风流名纸写红笺。
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鞯。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字词解释:
⑴砀(d?ng)山:县名,属宿州。主簿:县令属官,掌户租、狱讼诸事。朱九龄:王禹偁同榜进士,生平不详。
⑵忽思:一作?闲思?。蓬岛:即蓬莱、蓬壶,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它出没于海中,上有神仙所住的宫阙,人们可望而不可即。此借指京都。
⑶同年:同榜进士。
⑷利市:吉利,好运气。襕(l?n)衫:服饰,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宋史?舆服志五》:?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抛白紵(zh?):指脱下庶人所穿白色细麻布襕衫,等待更换有色官服的好运。
⑸?风流?句:指新进士以红笺所写的名纸(犹名片)去结交。红笺:又名浣花笺,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
⑹停:放置,此处引申为点燃。
⑺柳巷:指所居之地。锦鞯(jiān):锦绣的马鞍鞯。鞯,衬托马鞍的坐垫。
⑻折腰:指弯腰逢迎上司。陶渊明任彭泽令,知郡督邮将来,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弃官而去。见《晋书?陶潜传》。
⑼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翻译:
猛然思忆当年在仙境般的京华,相会的众多文士都风度翩翩,两百个同榜进士中,唯有你最是少年。为求吉利早早换上有色官服,我们扔掉了所穿的白色衣衫,去和风流佳人结交,送上写着名字的红色纸笺,歌楼中深夜里还在欢乐饮宴,把银烛高高点燃。花街柳巷里春天的湿泥,弄脏了我们锦绣的马鞍鞯。又怎能料到如今做着小吏,为五斗米折腰在尘埃之间,与君一同追想当初的快乐时光,令人心中感到万分凄然。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阅读答案:
试题:
1.?忽思蓬岛会群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觉??利市襕衫抛白纻?,其中?抛?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诗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你怎样理解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
1.第一问:首句写出了诗人回想起初中进士时那种如入仙境的感觉,而自己与同进及第者都理所当然地成了平步登天的神仙,飘然自乐,如出凡境。第二问:一个?抛?字充分描摹出举子们脱下白纻襕衫任人争夺的神态,表现了他们得意喜悦的心情。
2.第一问:诗的颈联描述了举子们中举当日游宴于歌楼舞馆,驰马于市街柳巷的欢乐场面:歌楼上银烛高照、觥筹交错的宴会通宵达旦;骑着骏马风雨无阻地驰骋于市街柳巷中,甚至不惜让汗泥溅污了马鞍下的锦垫。第二问:尾联由前三联描述的当日的狂欢归结到目前的凄凉,对比鲜明;且以?尘土?照应首句的?蓬岛?,以?追想?照应首句的?忽思?,以?共君?紧扣题目,使全诗结构严谨而又曲折有致,浑然为一体,显示出作者的用心独特和艺术技巧。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创作背景:
朱九龄是诗人的同榜进士,交谊甚笃。砀山(今属安徽)主簿是朱九龄进士及第后初授的官职,而诗人初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这首寄赠诗即作于成武县任上。
诗人胸怀大志,时称?心有屠龙夺明珠志?(刘斧《青琐高议》),对于杂务繁冗的主薄一职颇不称意,曾一再写诗表明心迹:?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成武县作》),?除官佐卑邑,折腰称小吏?(《谪居感事》)。成武在当时又是一个?雨菌生书案,饥禽啄印床?的贫瘠小县,与诗人刚离开的繁华的京师悬若霄壤。这一切都使他缅怀那进士及第时春风得意的情景,而对当时的处境深感失望。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作了这首七律寄赠给遭际相同的同年朱九龄以抒慨。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赏析:
美好的生活一旦逝去,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往往会显得更加美好。此诗首句便表达了诗人蓦然回想起初举进士时内心的感触。以前人们常将考取进士譬作?登龙门?,诗人在这里则进一步将此譬作身入蓬莱仙境,而自己及同时及第者都成了平步登天的神仙。次句由?群仙?归结到此诗所要寄赠的朱九龄身上。诗人另一首《送朱九龄》诗说?之子有俊才,弱冠巾正鸽?,可见当时朱九龄年方二十岁左右,是与诗人同年的两百位进士中最年轻的。
当时曾有这样的习俗:人们认为能获得一片新进士换下的襕衫或皇帝赐予的花是一件吉利的事,尤其当物主是一个少年及第的人物时。朱九龄很年轻,诗人时年三十,也还年轻,他们的稠衫就成了争夺的目标。颔联出句所指即此。一个?抛?字充分描绘出他们脱下白纻襕衫任人争夺时那种得意的神态。在封建社会,?风流?又被视为才子们所专有的韵事。而所谓?风流?,则是指出入于花街柳巷。此习起于唐代,《天宝遗事》记载:?长安有平康坊,所居之地?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名纸如同现代的名片,以红笺所写的名纸专用于见倡优女子。此联描写他们少年及第的光彩和风流。
颈联紧承上联对句而迸一步具体描述他们当日游宴于歌楼舞馆,驰马于花街柳巷的那种欢乐生活:歌楼上银烛高照,觥筹交错的宴会通宵达旦;骑着骏马风雨无阻地驰骋于花柳巷中,不惜让泥水溅污了马鞍下的锦垫。?停?字在这里作放置解,和唐代诗人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中?洞房昨夜停红烛?之?停?同义,?停银烛?,即摆着燃烧的银烛。蜡烛与锦鞯一样,在当时也是一种奢侈品,诗人以这种不吝千金的豪举来衬托他们的狂喜心情。
尾联急转直下,由当日的狂欢归结到后来的凄凉。诗人以陶渊明?拆腰?的典故喻其为微薄的俸禄俯首事人的苦恼,此情此景与春风得意相比,不啻天上地下:昔日的蓬莱神仙,已经成了匍匐于尘土之中逢迎上司的小吏。这种况味,只能用?凄然?二字来表述了。此联出句以?尘土?与首句?蓬岛?相对照(佛教称人世间为?红尘?),以?追想?与首句?忽思?相呼应。对句?共君?二字牢牢扣住题目,以?凄然?二字结束前面的今昔对比以见寄赠之意。
此诗以首句?忽思?展开,次句紧承首句点题,颔、颈二联都与上联的对句紧密街接,环环相扣,显得一气呵成,至尾联却以神龙摆尾之势突然一折,既与前三联在气氛上形成鲜明的对照,又与首句遥相呼应,使全诗曲折有致而又浑然一气,颇见结撰之妙。此诗是诗人较年轻时的作品,其意境情调与后来之作颇有差别,但全诗明白晓畅,情真意切,已经显示出与五代以来浮靡纤丽之作有很大不同。
个人资料: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砀 念做什么?
dàng。砀,是一个汉语汉字,释义:有花纹的石头。引申含义:1、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蚊能苦之”。2、振荡,回猋肆其砀骇兮。3、广大,玄玄至砀而运照。砀是芒砀山镇的古称,也是砀山县的简称。砀词组:芒砀、至砀、砀极、砀瑞、砀基、砀骇、砀突、枪砀、沆砀等。笔顺:横、撇、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撇。
砀,文石也。从石,昜声。—《说文》
梁国砀。—《汉书·地理志》。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
又如:芒砀(形容山石大而多),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墙基)。
砀山(山名),在安徽省砀山县东南。
肱砀骇以奋肆。—马融《长笛赋》。注:“突也。”
又如:砀骇(突然跌起)
砀读作dàng。
砀
拼音:dàng
注音:ㄉㄤˋ
部首:石,
部外笔画:3,
总笔画:8
汉字释义
〈名〉
(1) 有花纹的石头 [figured stone]。
砀,文石也。--《说文》
梁国砀。--《汉书·地理志》。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砀县、砀郡,名字来源于芒砀山,故址在今河南永城芒山镇。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
(2) 又如:芒砀(形容山石大而多);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墙基)。
(3)芒砀山(山名),古称砀山,在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4)砀山(县名),今安徽砀山。
(5)砀县(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与安徽省砀山县一带。
(6)砀郡(古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一带。
副
(1) 突然 [suddenly]
肱砀骇以奋肆。--马融《长笛赋》。注:"突也。"
(2) 又如:砀骇(突然跌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