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涉世家全文翻译及原文

2.君实轶事文言文翻译

3.“周”姓的起源?

4.大禹治水 与 诺亚方舟是同一场洪水吗?

5.暴 的字义

夏县天气预报30天_夏县天气

古代养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丝织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栽桑养蚕的技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并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国。养蚕取丝是中国古代人民开发利用生物取得伟大成就的最显著例子之一,这是中国古代对世界人民的一项卓越贡献。

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养蚕织丝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当然,像养蚕织丝这样的伟明,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结果,决不可能是哪一个个人的发明。不过,这一传说说明,我国蚕桑生产的确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有一批盛在竹篮里的丝织品,其中有绢片、丝带和丝线等。这说明,我国至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有比较发达的蚕桑丝织生产了。如果再往前推,1926年考古工作者在比钱山漾遗址年代更早的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一个被切割过的蚕茧,这个蚕茧也许跟我们的祖先的蚕丝生产活动有某种联系。

蚕,原是野生在自然生长的桑树上的,以吃桑叶为主,所以也叫桑蚕。在桑蚕还没有被驯养之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了。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蚕,现在还难以确定。但是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很展,可见开始人工养蚕远在殷周之前。

从古老的文献中,我们看到关于养蚕的直接记载。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长江一带的生产情况的《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这是说,夏历三月(阴历四月间)要修整桑树,妇女开始养蚕。

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据甲骨文学家胡厚宣的研究指出,有的卜辞上记载,叫人察看蚕事,要经过九次占卜。可见蚕桑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甲骨文中还有关于蚕神和祭祀蚕神的记载,当时人们为了养好蚕,用牛或羊等丰厚的祭品祭祀蚕神。

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殷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有商代的玉蚕。在殷商的铜器上也常发现有用蚕做装饰花纹的。这些都说明,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许多传世的殷代青铜器物附着有丝织物的痕迹或绢丝断片。经研究,有些丝织品反映出当时已经有相当高级的丝织技术;并且有大量事实说明,丝织品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货物交换的中间媒介。要生产大量的丝织品,只有靠发展人工养蚕,才能提供足够的蚕丝原料。

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已经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织丝是妇女的主要生产活动。《诗经》中就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意思是: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络绎走在小路上,去给蚕摘嫩桑。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妇女们桑养蚕的劳动情景。

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桑人儿多悠闲啊。这说明春秋时期桑树已经成片栽植,而且一块桑田有十亩之大。当时栽种的桑树,大概有灌木式的,也有乔木式的。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战国时期铜器上的桑图中看到古代劳动妇女提篮桑的生动形象,也看到当时栽种的乔木式和灌木式两种桑树。

据《诗经》、《左传》、《仪礼》等古书记载,当时蚕不仅已经养在室里,而且已经有专门的蚕室和养蚕的器具。这些器具包括蚕架(“栚”或“槌”)、蚕箔(“曲”)等。由此可见,到殷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栽桑养蚕技术。

蚕桑技术的发展

一、桑树技术(引者龙之睛注)

战国时期的《管子·山权数篇》中说:“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这是说,群众中有精通蚕桑技术、能养好蚕、使蚕不遭病害的,请他介绍经验,并给予黄金和免除兵役的奖励。的确,最有经验、最有知识的,是从事生产实践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中有很多蚕桑专家和能手,他们在长期的养蚕生产实践中,不断有所创造和发明,为我国和世界养蚕业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述栽桑养蚕技术的书。汉代曾经提到我国古代有《蚕法》、《蚕书》、《种树藏果相蚕》等蚕桑著作。可惜,这些古籍都已经失传了。但是从汉代以来,两千多年中,仍然留下了不少有关蚕桑的古籍,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秦观蚕书》、《豳风广义》、《广蚕桑说》、《蚕桑辑要》、《野蚕录》、《樗茧谱》等等,或是专讲蚕桑的,或是讲到蚕桑的。这些书记下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栽桑养蚕的丰富经验。

要发展养蚕,就必须繁殖桑树,发展桑园。远在西周,人们就利用撒子播种来繁殖桑树。至迟到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期,压条法已经应用在桑树繁殖上。《齐民要术》中讲述了这种方法。压条法用桑树枝条来繁殖新桑树,比用播种缩短了许多生长时间。宋元以来,我国南方蚕农更发明了桑树嫁接技术,这是一种先进的栽桑技术,它对旧桑树的复壮更新,保存桑树的优良性状,加速桑苗繁殖,培育优良品种,都有重要的意义,到现在也还在生产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桑叶是家蚕的主要食料,桑叶的品质好坏,直接关系到蚕的健康和蚕丝的质量。我国很早就发明了修整桑树的技术。早在西周,就已经有低矮的桑树,它或许就是后来所讲的那种“地桑”(鲁桑)。西汉的《汜胜之书》具体讲述了这种地桑的栽培方法:头年把桑葚和黍种合种,待桑树长到和黍一样高,平地面割下桑树,第二年桑树便从根上重新长出新枝条。这样的桑树,低矮便于摘桑叶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桑树枝嫩叶肥,适宜养蚕。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引用农谚,对地桑(鲁桑)作了肯定的评价,说:“鲁桑百,丰绵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著名的湖桑就是源于鲁桑,两宋以来,人们已把北方的优良桑种鲁桑应用嫁接技术引种到南方。人们以当地原有的荆桑作为砧木,以鲁桑作为接穗,经过长期实践,逐渐育成了鲁桑的新类型“湖桑”。湖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我国养蚕业的发展。桑树修整技术不断发展提高,桑树树形也不断变化,由“自然型”发展为高干、中干、低干和“地桑”,由“无拳式”发展为“有拳式”。质量优良的桑叶,只能在新生的枝条上产生,通过修整,剪去旧枝条,可以促使新技条发生。新生枝条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养分,使叶形肥大,叶色浓绿,既增加产量,又提高叶质,这就有利于养蚕生产。这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十九世纪后半叶,日本人也根据我国《齐民要术》和其他蚕桑古籍的记载,把桑树培育成各种形式。

二、养蚕技术(引用者龙之睛注)

制备蚕种,是养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礼记·祭仪》中有“奉种浴于川”的记载,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用清水浴洗卵面保护蚕种。后来更发展用朱砂溶液、盐水、石灰水以及其他具有消毒效果的药物来消毒卵面,如南宋《陈旉农书》记载:“至春,候其欲生未生之间,细研朱砂调温水浴之。”这种临近蚕卵孵化的时候所进行的浴种,对预防蚕病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通过浴种,把卵面消毒干净,蚕孵出以后,就不会有病菌侵袭蚕蚁(幼蚕)。我们知道,有许多病菌,如微粒子病原虫和脓,都是经过食道传染的。孵化的时候,蚕蚁都要咬去一部分卵壳才能出壳。如果卵面上带有这些病菌而又没有消毒,那么蚕蚁咬壳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感染这些疾病。

至少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蚕农就已经注意蚕种的选择工作了。《齐民要术》说:“收取茧种,必取居簇中者。近上则丝薄,近下则子不生也。”古人认为选种对养好蚕有两种意义:一是可以淘汰体弱有病的蚕种,二是使第二代蚕的生长发育时间和速度一致,便于饲育和管理。选种包括选蚕、选茧、选蛾和选卵四项。但是最初人们选种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包括这四项。《齐民要术》只是提到要选取“居簇中”的茧留作种。宋末以来,人们已经进一步从各个角度,如茧的质量,成茧的时间和位置,蛾出茧的时间,蛾的健康状态,以及卵的健康状态等,来选取种茧、种蛾和种卵。到清代,人们更注意到了选蚕,他们知道只有“蚕无病,种方无病”。

通过层层的严格选种,淘汰了大量有病或体质虚弱的蚕种,这样就提高了第二代蚕的体质,增强了它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微粒子病原虫和脓病通过胚子传染给子代蚕。我们知道,十九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提出的防止微粒子病蔓延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严格选种,以切断微粒子病原虫的胚胎传染途径。

古人也认识到蚕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远在秦汉时期,人们就知道:适当的高温和饱食有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可以缩短蚕龄;反过来就不利于生长发育,并且要延长蚕龄。历代蚕农都非常重视控制蚕的生活的环境条件。《齐民要术·种桑柘篇》载有在蚕室四角置火加温来调节蚕室温度的办法,“火若在一处,则冷热不均”,“数人候看,热则去火”。金末元初的《士农必用》也提出:幼蚕时蚕室要暖些,因为那时天气还很冷;而到大眠之后,就必须凉些,因为那时天气已经热了。《务本新书》说:“风雨昼夜总须以身体测度凉暖。”养蚕的人只穿单衣,以自己身体做比较:“若自己觉寒,其蚕必寒,便添火;若自觉热,其蚕必热,约量去火。”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舒适的环境温度和蚕所需的生活温度大致相近,以人体的冷热感觉来调节蚕室温度,基本上是合理的。《王祯农书》中对幼蚕期蚕室生火,体测冷热,一眠后卷窗帘通风,夏日门口置水瓮生凉气等,都有详细记载。

关于防治蚕病(引者注)

在长期的养蚕生产中,我国古代蚕农积累了丰富的防治蚕病的经验。他们取了许多卫生措施、药物添食以及隔离病蚕等办法,来防止蚕病的发生和蔓延。

公元二世纪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三月清明节,令蚕妾治蚕室,涂隙穴,具槌持箔笼。”这是说,养蚕前必须修整和打扫蚕室蚕具。古代还发明了用烟熏的方法来消毒蚕室。这些养蚕前的卫生消毒工作,对预防蚕的病虫害,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清除蚕沙(蚕粪),不断消毒蚕具。金元 时期的《农桑要旨》说:蚕座的“底箔须铺二领,蚕蚁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领,晒至日斜,复布于蚕箔底,明日又将底箔搬出曝晒如前”,反覆替换。这样利用日光消毒蚕具,是一个经济实用的方法。

药物防治蚕病,包括药物添食和药物烟熏两种。药物添食防治蚕病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士农必用》说:以快要落叶的桑叶,“捣磨成面”、“能消蚕热病”。后来的《养余月令》(公元1633年)和《养蚕秘诀》等书还记载了用“甘草水”、“大蒜汁”、“烧酒”等喷在叶上喂蚕,来防治各种蚕病。到后来更针对不同的症状,提出不同 的治病药方。

从明代以来,对某些传染性蚕病,如脓病、软化病和僵病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取淘汰或隔离的措施,来防止蚕病的蔓延。

家蚕蝇蛆病是我国养蚕史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蝇蛆病是种蚕蛆蝇寄生的结果。蝇,古称“蠁虫”。两千多年前,《尔雅》中就有“国貉虫蠁”的话,晋代郭璞《注》说:“今呼蛹虫为蠁”。蛹虫的意思是,这虫寄生在蛹身上。南宋末年陆佃著《埤雅》中清楚地描述了这种寄生现象。他说:“蠁,旧说蝇于蚕身乳子,既茧化而成蛆,俗呼蠁子。入土为蝇。”这里说蠁把卵产在蚕身上,待蚕结茧化蛹时,它已化为蝇蛆。明代谭贞默通过亲身观察,进一步证实前人的记载完全正确。他进一步指出蚕蛆蝇多发生于二蚕,二蚕有十分之七被寄生。在古代,由于蚕姐蝇为害主要是在夏蚕,所以随着夏蚕饲养比例的上升,蝇蛆病为害问题也就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人们虽然很早就发现了蝇蛆病,但在宋代以前的农桑著作中,却很少有关于防治蚕蛆蝇为害的记载。到了宋代以后,记载就屡见不鲜。元代初年,司农司所编写的《农桑辑要》一书,多次提到养夏蚕和防蝇的问题。它在“夏秋蚕法”条下引《士农必用》说:“今时养热蚕,以纸糊窗,以避飞蝇,遮尽往来风气,……或用获帘,当窗系定,遮蔽飞蝇。”在《王祯农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又有夏蚕、秋蚕,夏蚕自蚁至老俱宜凉,惟忌蝇虫。”这说明在元代人们为了养好夏、秋蚕,就已经十分注意防蝇工作了。

在明时期的著作中,有关蝇蛆病和防蝇的记述就更多了。在谭贞默著《谭子雕虫》一书之前,皇甫汸的《解颐新语》(公元1582年)也谈到了“蝇蛆病”:”今之养蚕者,苍蝇亦寄卵于蚕之身。久则其卵化为蝇,穴茧而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蚕桑篇》中也特别提醒蚕农,养“夏、秋蚕俱要计算除蝇”。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凡害蚕者,有雀、鼠、蚊三种,雀害不及茧,蚊害不及早蚕,鼠害则与之相始终。”这里说的“蚊害”,当是“蝇害”之误。因为在养蚕生产中,蚊子并不造成危害,而且在养蚕史上,也只有“蝇害不及早蚕”一说。

满清殖民时代(引者注),蝇蛆病害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切。同治年间,沈秉成在《蚕桑辑要》一书中说:“原蚕即夏蚕,又名二蚕,……二十二日即老,最忌大苍蝇。”沈秉成是浙江人,他生活在养蚕地区,并做过满清的常州、镇江、通州、海宁道道台,曾在镇江提倡蚕桑。他说养夏蚕“最忌大苍蝇”,显然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作出的经验总结。在这里他用了“最”这个副词,以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俞墉在《蚕桑述要》(公元1866年到1874年)中也说:“蚕更忌苍蝇,无论大小,被叮咬一口,至蚕老成茧之后,即有蛆虫于茧身,咬一小孔钻出,而蚕蛹已死,不复变蛾。隔三四日,蛹腐污茧矣。”俞墉是浙江吴兴人,记述虽然比较粗糙,但也是从实践和观察中得出的结论。他指出了被蝇蛆所寄生了的蚕蛹是要死亡的,而死蛹的烂尸还污染茧丝。

对多化性蚕蛆蝇和它的为害描述最详细的是赵敬如撰写的《蚕桑说》(公元1896年)一书。书中有如下一段记载:“又有一种蝇,虽不食蚕,为害最甚。此麻蝇与寻常麻蝇不同,身翅白色,遍体黑毛,两翅阔张,颇形凶恶之状。其性颇灵,其飞甚疾。每至飞摇不定,不轻栖止,即偶栖止,见影即飞,甚不易捉获。其来时在蚕略栖即下一白卵,形细如虮。二日,下卵之处变黑色,其蛆已入蚕身,在皮内丝料处,专食蚕肉。六七日,蛆老,口有两黑牙,钳手微痛。蚕因不伤丝料,仍可作茧。蛆老借两黑牙啮茧而出,成小孔,即蛀茧也。蛀茧丝不堪缫。蛆出一日,成红壳之蛹。十二三日,破壳而出仍为白色蝇。幸而二三眠天气尚凉,此蝇不多。天暖蝇多,无术可驱。大眠初起受蛆,便不及作茧而死。故夏蚕不避此蝇,蚕无遗种。”这段记载,对蚕蛆蝇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作了相 当详细的描述。正如邹树文在《中国昆虫学史》一书中指出:赵敬如《蚕桑说》中对蚕蛆蝇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可能是接受了西方现代的科学方法。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古籍中关于家蚕蝇蛆病害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家蚕经过历代人民长期的饲育和选择,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地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品种。宋元时期,虽然我国北方主要还是饲育一化性的三眠蚕,但是在南方已经主要饲养一化性或二化性的四眠蚕了。三眠蚕抗病能力比四眠蚕强,容易饲养。但是从蚕丝生产角度看,四眠蚕的茧丝比三眠蚕优良。经过长期培育,我国南方江浙地区终于成功地饲养了四眠蚕,并且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难饲养的四眠蚕的饲育成功和推广,是养蚕生产上的一个进步。

为了发展蚕丝生产,我国古代除了饲养春蚕外,还饲养夏蚕、秋蚕,甚至一年里养多批蚕。早在《周礼》这部书中,就已经提到“原蚕”,“原”是“再”的意思。原蚕就是一年中第二次孵化所养的蚕,也就是夏蚕。汉代焦赣(延寿)所著的《易林》中有“秋蚕不成,冬蚕不生”的记载。可见当时人们不仅饲养夏蚕,而且还饲养秋蚕和冬蚕。为了一年能养多批蚕,古人除了利用多化性自然传种外,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还发明了低温催青制取生种的方法。这方法是利用低温抑制一种二化性蚕的蚕卵,使它延期孵化。这样,一种蚕就可以在一年里连续不断孵化几代,为能在一年里多批养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是我国古代养蚕生产技术上的又一项重要创造。用人工低温制取生种,充分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在人工孵化法发明以前,人们为了能在一年里养多批蚕,只能利用天然的多化性蚕来传种。但是多化性蚕所出产的茧丝,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二化性蚕。为了能在一年里分批多次养蚕,并又能获得比较多和比较好的茧丝,我们的祖先创造性地用人工低温催青二化性蚕,使它在一年中连续孵化出好几批蚕。同时又让每批这种蚕所产的卵,在自然高温影响下孵化,从而获得了各批越年化的蚕。虽然这种蚕所产卵须待来年春天才能孵化,但由于它质量比较好,所以它还是受到蚕农的欢迎。这样,既可以解决多次养蚕的传种问题,同时又尽可能获得比较好的蚕丝。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国明代蚕农,在制备夏蚕种的生产中发现了家蚕的杂种优势。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凡蚕有早、晚二种。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二分之一。”又说:“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天工开物》中所说的“早种”就是一化性蚕,“晚种”就是二化性蚕。所以,所谓“早雄配晚雌”就是一化性的雄蚕和二化性的雌蚕杂交。根据现代家蚕杂交实验证明,“早雄配晚雌”所产生的杂种是二化性的,因此它可以作为夏蚕种继续在夏季饲养。《天工开物》指出“早雄配晚雌”出现了“嘉种”,就是产生了优良的杂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家蚕杂种优势利用的记载。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柞蚕丝的国家。

柞蚕,也叫山蚕或野蚕。它以吃柞树叶为主。我国山东半岛是放养柞蚕的发源地。那里的人民很早就利用柞蚕茧丝。据古书记载,早在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山东蓬莱、掖县一带的人民就已经收野生的柞蚕茧,制成丝绵。后来人们逐渐知道利用柞蚕茧丝来织绸。到了明代,用柞蚕茧丝织绸制衣,已经风行全国。

在明代,山东蚕农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放养柞蚕的方法。清初山东益都的孙廷铨还写了一部《山蚕说》,专门介绍放养柞蚕的技术。书中说,当时胶东一带山区,到处都放养着柞蚕。不久,放养柞蚕就逐步扩大到我国的其他地区,首先传到和山东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这里逐渐地成了我国第二个放养柞蚕的中心地。接着放养柞蚕的方法又传到河南和陕西,后来又推广到比较远的云贵等地。

蚕桑技术的外传

世界上所有养蚕国家,最初的蚕种和养蚕方法,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我国传去的。

朝鲜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早就亲密往来。根据古书上的记载,我国的蚕种和养蚕方法,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已经传到了朝鲜。日本的养蚕方法,据传说是在秦始皇的时候从中国传去的。后来日本人又多次派人到中国和朝鲜取经,或招收中国技术人员去日本传授经验,以促进发展养蚕事业。直到近代,日本还不断地从我国引进优良的家蚕品种和先进的栽桑技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的美丽的丝绸,很早就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罗马等地。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最远曾到达中亚细亚,我国古代的丝绸,大体就是沿着张骞通西域的道路,从昆仑山脉的北麓或天山南麓往西穿越葱岭(帕米尔),经中亚细亚,再运到波斯、罗马等国。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后来蚕种和养蚕方法也是先由内地传到新疆,再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到阿拉伯、非洲、欧洲去的。

公元七世纪,养蚕法传到阿拉伯和埃及。十世纪传到西班牙。十一世纪又传到意大利。十五世纪蚕种和桑种被人带到法国,从此法国开始有了栽桑养蚕织丝的生产。英国看到法国养蚕获大利,便效仿法国,于是养蚕生产又从法国传到了英国。

在美洲,据说墨西哥公元十六世纪中叶就已经养蚕,但是,美洲大规模发展养蚕生产还是十七世纪的事。那时英国殖民主义者认为它的美洲殖民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发展养蚕有利可图,于是就在美洲殖民地大规模开展养蚕试验。

陈涉世家全文翻译及原文

黄河的诗句整理如下: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7、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柳中庸《河阳桥送别》

8、沧浪浑是烟雨。黄河路接路。炯炯近天尺五。——张炎《摸鱼儿·溯空明》

9、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李峤《又送别》

10、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张志和《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11、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12、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王维《渡河到清河作》

1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4、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鲍溶《塞上行》

15、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16、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寇准《书河上亭壁》

17、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8、回飙惊电指下翻,三峡倒注黄河奔。——黄姬水《听查八十弹琵琶歌》

19、长城以外非吾土,万里黄河惨淡流。——陈独秀《金粉泪(56首)·长城以外非吾土》

20、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2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22、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李白《梁园吟》

23、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24、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25、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李白《北上行》

26、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27、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向秀《思旧赋》

28、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29、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30、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1、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2、心共黄河水,同升天汉津。——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33、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

34、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35、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六首》

36、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37、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38、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李白《赠崔侍郎》

39、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李白《寄远十一首》

40、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

41、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王贞白《送韩从事归本道》

42、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李商隐《河阳诗》

43、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李商隐《燕台四首·夏》

44、土花漠碧云茫茫, 黄河欲尽天苍黄。——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45、如公之德世一二, 岂得无泪如黄河。——李商隐《安平公诗·故赠尚书韩氏》

46、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李商隐《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47、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李贺《北中寒》

48、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李贺《秦宫诗》

49、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李贺《日出行》

50、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51、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52、巫峡忽如瞻华岳, 蜀江犹似见黄河。——杜甫《览物》

53、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杜甫《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54、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孟郊《秋怀十五首》

55、青山临黄河,下有长安道。——孟郊《送柳淳》

56、匹马黄河岸,射雕清霜天。?——孟郊《送卢汀侍御归天德幕》

57、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孟郊《自叹》

58、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旅望》

59、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送裴图南》

60、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贾岛《逢旧识》

61、去日绿杨垂紫陌, 归时白草夹黄河。——贾岛《黎阳寄姚合》

62、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白居易《胡旋女》

63、黄河水白黄云秋, 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

64、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白居易《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65、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66、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白居易《新沐浴》

67、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白居易《河阴夜泊忆微之》

68、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白居易《别陕州王司马》

69、千里万里春草色, 黄河东流流不息。——王维《榆林郡歌》

70、?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71、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薛逢《凉州词》

72、行追赤岭千山外, 坐想黄河一曲流。——薛逢《醉中闻甘州》

73、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王建《送衣曲》

74、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王建《独漉歌》

75、一气暂聚常恐散,黄河清兮白石烂。——权德舆《古兴》

76、三秦一会面,二陕久分携。共忆黄河北,相留白日西。?——李频《岐山逢陕下故人》

7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8、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79、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80、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1、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卢纶《送郭判官赴振武》

82、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李端《送张少府赴夏县》

83、乘风瞥然去,万里黄河翻。——元稹《竞渡》

84、老天不管人憔翠,一派黄河九遍清。——白朴《杂剧·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85、紫塞呼白雁,黄河绕黑山,翠袖上雕鞍,行路比别离更难。——张可久《梧叶儿·春日感怀闲》

86、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87、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常建《塞下曲四首》

88、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89、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褚朝阳《登圣善寺阁》

90、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91、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李颀《百花原》

92、西夏黄河水心剑, 东周清洛羽觞杯。——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93、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刘长卿《王昭君歌》

94、秋日黯将暮,黄河如欲清。——钱起《送李兵曹赴河中》

95、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韩翃《寄哥舒仆射》

96、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李益《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李益《统汉峰下》

98、黄河岸柳衰,城下度流澌。——马戴《冬日寄洛中杨少尹》

99、黄河几度浊复清, 此水如今未曾改。——皎然《兵后西日溪行》

100、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崔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101、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

102、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103、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104、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三首》

105、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岑参《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106、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岑参《送崔主簿赴夏阳》

107、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辛弃疾《柳梢青·游人占却岩中屋》

108、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09、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110、黄河一旦清,东方日已明。——马致远《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

11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12、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杜甫《黄河二首》

113、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14、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骆宾王《晚渡黄河》

115、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11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三首》

11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18、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119、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李白《古风其五十七·羽族禀万化》

120、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李白《古风其十一·黄河走东溟》

12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12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23、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124、宦游三载黄河北,长忆蟾溪好隐居。——孙蕡《寄高彬四首·其一》

125、白下曾行马,黄河可脍鱼。——萨都剌《送道士良豸冠还楚丘》

126、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127、只今蔓草无人行,但见黄河咆哮奔碣石,秋风吹滩起沙砾。——晁补之《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

128、黄河润千里,草木皆浸渍。——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129、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寒山《诗三百三首》

130、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寒山《诗三百三首》

131、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钱镠《句》

132、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苏轼《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133、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塞下曲·其一》

134、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戎昱《塞下曲》

135、一朝陟太行,悲伤黄河水。——梅尧臣《送薛氏妇归绛州》

136、日月东落,黄河流向西,我当与子重遨嬉。——姚燮《古决绝辞》

137、内中知是黄河样,九曲今年彻底清。——和凝《宫词百首》

138、尘沙落黄河,浊波如地翻。——姚合《答窦知言》

139、武昌东西说赤壁,洙洒南北夸黄河。——方回《于氏琵琶行》

140、汴水源本清,随分黄河枝。——梅尧臣《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我实山野人》

141、黄河中流日影斜,水天一色无津涯,处处惊波喷流飞雪花。——卢仝《蜻蜓歌》

142、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143、台中之客怀古心,黄河太华三登临。——萨都剌《南台月》

144、不如且向金莲游,濯足万里黄河流。——仇远《送刘炼师归》

145、里社鸣连日,黄河清九湾。——曾丰《代贺皇太子生日·里社鸣连日》

146、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萨都剌《吴桥县古河堤》

147、碧眼道人参解得,黄河夜半泝昆仑。——洪咨夔《幽芳晚凉倚窗观稼·飞明一点上苗端》

148、飞鸿似带燕山书,重冰怕结黄河浪。——朱翌《大雪》

149、亭午过黄河,浊浪半天掣。——洪焱祖《宿中滦》

150、玄朔风高豺虎骄,黄河日落蛟鼍吼。——黎民表《答欧桢伯长歌见怀之作》

君实轶事文言文翻译

《陈涉世家》全文对照翻译如下:

1、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翻译: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2、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陈胜年少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起当雇农,替地主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锄头走到田边高坡上,怅然叹息了很久以后,对其他人说:“如果有一天,咱们中间有谁升官发财了,可别忘了帮助下穷哥儿们啊。”

3、原文: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雇农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不过就是个给人家当雇农种地的,怎么可能会升官发财啊!”陈胜长叹一声,说:“唉,你们就是些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我这样的大雁和天鹅的伟大志向啊!”?

4、原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朝廷征发了穷苦的百姓去戍守北方边境的渔阳,人数有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这个地方。陈胜、吴广这次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且担任屯长(管50人)。他们正好碰上天气不好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到达的期限。戍卒误了期限的话,按秦朝的军法,是要全部砍头的。

5、原文: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陈胜、吴广于是在一起谋划,说:“现如今,如果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罪;起来举旗造反也是死罪,一样都是死罪;咱们干脆为国家献身而死,可不可以呢?”

陈胜说:“天底下的老百姓,在秦朝的暴政下统治下已经受了太多的苦,也已经太久了。我听说二秦二世只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被立为皇帝,该立的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秦始皇实行仁政的缘故,秦始皇让他离开京城到外面(蒙恬那里)当监军。

6、原文: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翻译:最近好像有传闻,扶苏并没有什么罪,秦二世却将他了。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曾经担任楚国大将领,曾多次立下大功劳,又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为他感到惋惜,有的人认为他战死了,也有的人认为逃走了。

7、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翻译:现在倘若我们装成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说法很正确。二人于是去找先生的。先生看出他俩的想法,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你们还是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8、原文: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翻译: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又反复思量这“问鬼神”的含义,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他俩用朱砂在绸布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布条塞进别人网起来的一条大鱼肚里。然后又士兵买鱼回来做饭吃,发现了鱼肚里的绸布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9、原文: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附近山林的祠堂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篝火,还装做狐狸的叫声,向士兵们呼喊道:“楚国将要复兴,陈胜将要成为大王。”士兵们一整夜都很害怕。第二天,戍卒们来来往往的谈论此事,都远远地看着陈胜指指点点的。

10、原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ùi)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翻译:?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们大多愿意为他所用。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地提出要逃走,惹恼他们,好让军官责罚自己,借此来激怒戍卒们。那军官果然中计,用竹板责打了吴广。

11、原文: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翻译:戍卒们看不下去,群情激愤,军官就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趁机一跃而起,夺过剑来砍那个军官。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12、原文: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陈胜把众戍卒们召集起来,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耽误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超过规定期限的结果就是被砍头。就算侥幸不被砍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了,大丈夫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啊。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

13、原文: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翻译:众戍卒齐声回应:“我们都听你的。”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顺从老百姓所期望的。大家撸起袖子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祭坛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品。陈胜自称为将军,吴广但任都尉。

14、原文: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_(zhì)、_(cuó)、苦(hù)、柘(zh?)、谯(qiáo)皆下之。

翻译: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蕲县被攻下后,就派一个叫葛婴的符离人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亲率主力攻打_、_、苦、柘、谯等县城池,都拿下来了。

15、原文: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翻译:一边进军,一边收编兵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知道去哪了,只有县丞带兵在谯门中抵抗。起义军因城池坚固一时不能攻克。但是不久,城里的人响应,杀了县丞,开门欢迎大军进入陈县。

16、原文: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翻译:接连几天,陈胜召集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和有能力的人,一起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讨伐不行正道的坏人,诛杀残暴的秦国官吏,重新建立我们楚国的,论你的功劳应该当大王啊。”

17、原文: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翻译: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大王,定国号叫“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都纷纷起事响应,惩办当地的领头的秦朝官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扩展资料:

《陈涉世家》的写作特色。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赵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

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

第1段是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2段是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3段是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3、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

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徇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如:“?嗟乎,燕雀安知鸿韵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气表达强烈。前者突出陈胜的志向远大,同佣者的平庸对比;后者强调陈胜认识观,敢与“王侯将相”平起平坐。

如:“此教我先威众耳。”“且壮土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前者用了很肯定的推测语气;后者用了更直接的陈述语气来肯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涉世家》

“周”姓的起源?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如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散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时年二十岁)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馨一枝。)

(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在天章阁任待制职。司马光生长到七岁之时,凛然像成年人,听到讲《左氏春秋》就十分喜欢,回到家里就向家人讲起了书的大概宗旨。从此这手不离卷,以至于不知道肚腹饥渴和天气的寒暑。一日,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登上了大瓮,失足掉进盛满水的大瓮里,孩子们见此光景都跑散走了,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头击打瓮体,把瓮击破,水从瓮破溃处迸流,落水的孩子才得以活命。司马光这件事后来京城、洛阳乡间画成图,供人们传颂。 仁宗宝元年年初,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时年二十岁)。 司马光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唯独司马光不戴花,同事们对他说:“这是君主赐的,不可违背。”司马光这才勉强戴一枝。

大禹治水 与 诺亚方舟是同一场洪水吗?

周姓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历史来源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於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氵内姓周。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迁徙分布

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秦汉时期,周 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历史名人

周 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 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 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 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 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 璇:上海人,一代影后,又有“金嗓子”的雅号,曾拍摄过《喜盈门》、《歌女之歌》、《忆江南》等影片。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中国***早期党员,中国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现代明星

周润发:1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网中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等。他给自己名字的注解是“馒头泡在稀饭里”(粥润发),这是他的谐;即使到了好莱坞,他的英文名字也只是“CHOWYOU-FAT”不好记也不好读,这是他的酷;他很少回香港,却始终不入美国籍,他说“做中国人,爽”,这是他的傲。知道吗?5月18日是他50岁的生日,英雄半百,但依旧是英雄。

周星驰:上海人,学毕业后考人无线电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视第十一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做了四年。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在该剧中出现了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1988年他得到导演李修贤的赏识,出任《霹雳先锋》男主角之一。

周迅:周迅清水芙蓉般的周迅,在人们的眼里,是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烟雨红颜》,她的每一部戏都是那么引入注目……周迅不是典型的美女,但以另类气质取胜,又具双重性格,所以她不困于特定的形象:“以前是学跳舞的,没有学过表演,没上过戏剧学院,因此我的演出不是学院派那一套,比较自然、着重感觉。”

周杰伦:e世代的新音乐人.唱歌风格是R&B结合古典西方中国乐曲,是个公认的音乐才子,有独特完美的唱腔和音乐天赋,影响了一代活力新军。

周笔畅:拿下“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周笔畅声名鹊起,在各大BBS上都有了一帮死忠“笔迷”。男装、戴眼镜、唱R&B,这是周笔畅一贯的亮相,也让她成为超级女声中的另类形象。

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睢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此外,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庐江堂”、“浔阳堂”、“临川堂”、“陈留堂”、“沛国堂”、“泰山堂”、“河南堂”、“笃祜堂”、“武功堂”、“世德堂”、“亦政堂”、“诵芬堂”、“清白堂”、“继述堂”、“世善堂”、“忠厚堂”等。

宗族特征

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周姓宗祠通用对联

〖周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功高细柳;

泽普爱莲。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莲,著《爱莲说》。

濂溪世德;

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朝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写的散文《爱莲说》十分有名,被选入当今中学课文。文天祥为其写象赞曰:“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垂社稷,泽及生民,朝阳鸣风,盛世祥麟,九重必作,名重缙绅。”下联典指汉·周亚夫。周勃、周亚夫父子均是汉朝名将,在大功于朝廷,周勃封绛侯,周亚夫官至丞相,封平虏大元帅。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边塞烽火连年不断,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将军加强边防,周亚夫驻军细柳。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即使汉文帝来巡视,也得照军纪行事,文帝大为感动,称赞周亚夫有“真将军”(事载《史记》绛侯周勃或家)后以“细柳营”、“细柳”、“柳营”称军纪严明的军营。唐代王维诗“勿过新年市,还归细柳营”,唐代温庭筠诗“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细柳营在今陕西安县。

岐阳启姓;

绛邑封侯。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岐阳启姓;

濂水分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氏来历。下联典指北宋·周敦颐。

奋身除害;

决策破曹。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

太妊思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爱莲世泽;

细柳家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周敦颐。下联典指汉·周亚夫。

系由丰水;

脉接岐山。

——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周氏祖堂联

-----------------------------------------------------------------

〖周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军容推细柳;

理学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莲,著《爱莲说》。

濂深涵雅量;

溪广裕宏谋。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国乞力律周家祠联。

-----------------------------------------------------------------

〖周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鹕之先鸣。

——鲁迅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用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周树人)集屈原《离骚》诗句。

----------------------------------------------------------------

〖周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汉室军容推细柳;

宋朝理学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周亚夫。下联典指宋·周敦颐,学者尊称其为“濂溪先生”。

三军左祖安刘室;

一炬东风逞将才。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周勃。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

白练江帆浔阳景;

桃溪芳草玉楼春。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周德清。下联典指宋·周邦彦。

雪里寒梅香不冷;

春初早韭味常甘。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国周颙,字彦伦,曾在宋朝任益州主簿,入齐后历官始兴王前军谘议、直侍殿省、国子子博士。工书法,尤其擅长隶书,通《老子》、《周易》,又长于佛理。著有《三宗论》、《四声切韵》。生活清贫淡泊,长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问他什么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

宗传姬旦家声远;

学绍濂溪道脉长。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姓系出姬氏。下联典指宋·周敦颐。

---------------------------------------------------------------

〖周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旌赐素丝,谏议名高琐闼;

风高细柳,将军声继蓝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指东汉·周举,后句典指西汉·周昌。周举,字宣光,汝阳人,博学多闻,为儒者所尊崇。顺帝时,历官并州刺史、谏议大夫、侍中、河内太守,为官清直,劾奏贪官,举荐清臣。要任他为大鸿胪时,却病死,朝中下诏书曰:“赐钱十万,用以旌表素丝(比喻正直廉洁的官吏)高节。)周昌,大臣,沛县人。秦时官泗水卒吏,秦末农民战争中归附刘邦,入关破秦有功,官中尉,后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刚直敢言,刘邦曾想废太子,他上谏阻止。后任赵王加如意相。”“琐闼”,指朝廷。下联前句典指西汉·周亚夫,后句典指三国吴·周鲂,字子鱼,三国时吴国阳羡人。黄武年间官鄱阳太守,平写彭绮叛乱,又用密计打败魏国曹休的军队。“监田”,地名,以产玉著称。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

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名将周亚夫,曾驻军细柳。下联典出宋·周敦颐,有《爱莲说》。

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

榜山高挂,云龙凤虎兆鳌头。

——刘凤诰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用江西省萍乡县上栗区周代宗祠联。联中“云龙”、“凤虎”均为当地山名。

武赠王公裔,裔固始分支淡水;

功颂傅保终,终卓渊源移芦山。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台湾省台北市周氏大宗祠联。全联典指本支周代的迁徙。上联“固始”,为今河南固始县;“谈水”,为旧县名,因谈水河得名,日本占据时改为台北。下联“芦山”,一在今山东省,一在今四川省。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三国吴·周瑜。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联。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

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赞颂周恩来联。

周姓典故、趣事

〖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于《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

〖周瑜与赤壁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力大增。几年后挥师南下,曹操送信给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臣都丰张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当时周瑜奉命到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去了,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柴桑。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槁草;驱中国大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听了周瑜的话,非常激动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拔刀斫破面前批阅奏章的几案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

这天夜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分析当时军事形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此开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北方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荆州刘表军队)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第二天,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左军都督、程普为右军都督,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

刘备在樊口日夜盼望孙吴军队,看见了周瑜的船队,便派人进行慰劳。周瑜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离开办公的船舱,倘若刘备能屈尊到我船上来,那就符合我的愿望了。”刘备于是独乘一只小船去见周瑜,见面后问:“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说:“此自足用,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但观瑜破之。”刘备想喊鲁肃来见面。周瑜说:“鲁肃受军命也不得离开办公的船舱,你可另外单独去拜访。”

周瑜担任孙刘联军的统帅,时年三十四。当时刘备军队约2万人,周瑜军队3万人,孙刘联军共约5万人。周瑜的船队沿长江上游前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长江南岸)。当时曹军中已流行传染病,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引退到长江北岸,周瑜军在长江南岸。部将黄盖建议说:“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选冲锋战舰10艘,上载干燥的芦荻、枯干的柴草,又灌油其中,外面包上布幕,战舰尾部又系着轻快小船。在此之前,黄盖先致密信给曹操,称投降。船队驶到长江中心,张举樯帆,依次前进。曹军将士都站在营外观看,指指点点,说这是黄盖投降的队伍。黄盖的船队离北岸约二水里,同时点火,当时虽是冬天,但碰上好天气,东南风急,风力猛,火势烈,火船如箭驶入曹营,曹军船舰全部被烧毁。大火蔓延到北岸陆地曹营,一下子,火焰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激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天寒堕水,为吴军救起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队继续冲击,擂鼓如雷,曹军全线溃败。曹操带领残余军队从北岸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陆上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道路不通。曹操下令疲弱士兵负草填塞泥坑,骑兵才能通过。负草的疲弱士兵陷在泥泞中,被骑兵践踏,死的又很多。刘备的军队与周瑜的军队从水路、陆路奋勇追击,追曹军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曹军大溃败途中又疫病流行,二十几万大军死去一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北江陵,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残军北还许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后,孙权在江东与江西的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得到益州,曹操则占领了北方,从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

〖针灸神技〗

周汉卿,明初名医,松阳(浙江省县名,1958年并人遂昌县)人。他兼长内科外科,针灸尤其神奇。他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华州(今陕西省华县)陈明远,眼瞎十年,周汉卿看了后说:“可针也。”于是翻开陈明远的眼皮,用针刮去眼睛上的云翳。陈明远的眼睛马上光亮一闪,能分辨出五种颜色。这种高超技术,已接近现代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水平。又如义乌(今浙江省义乌)陈化子,腹部有肿块,抚摸如瓦坛。周汉卿看了后,说:“此肠痈也(这是肠内化脓性肿块)。”便用大针烧红穿刺,刺人三寸多,脓随针进出,进出时还发出响声,马上治愈。

-----------------------------------------------------------------

〖周恩来与酒〗

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

1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暄。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12年2月,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他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经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

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总理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

〖周恩来罢宴〗

那是1958年7月,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若。周总理的工作精神,历来为全党所钦佩。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总理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我们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日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

暴 的字义

应该不是吧。大禹治水在当时的夏朝,约是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吧,而诺亚方舟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圣经的记载。不过,远古的天气是一门很奇怪的,毕竟恐龙的大型爬行动物的消失和它应该有关系。不过,远古时代确实有场大水,东方的是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西方的则是诺亚方舟。

暴 暴

bào

显露;暴露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糟蹋,损害 /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欺凌 /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徒手搏虎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凶恶,残暴 /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急骤;猛烈 /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脾气过分急躁 /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突然;猝然 /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柳宗元《敌戒》 /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急剧地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另见pù

常用词组

暴举 - - 暴利 - 暴力 - 暴力镜头 - - 暴卒 - 暴厉 - 暴发 - 暴发户 - 暴取豪夺 - 暴吏 - 暴君 - 暴富 - 暴弃 - 暴徒 - 暴怒 - 暴戾 - 暴戾恣睢 - 暴政 - 暴敛 - 暴殄天物 - 暴毙 - 暴涨 - 暴烈 - 暴犯 - 暴病 - 暴胀 - 暴虎冯河 - 暴虐 - 暴虐无道 - 暴行 - 暴跌 - 暴跳 - 暴跳如雷 - 暴躁 - 暴雨 - 暴露 - 暴露文学 - 暴露无遗 - 暴风 - 暴风雨 - 暴风雪 - 暴风骤雨 - 暴食 - 暴饮暴食

常用词组

以暴易暴 - 冰暴 - 凶暴 - - - 急暴 - 急风暴雨 - 抗暴 - 擒奸讨暴 - 栗暴 - 横暴 - 残暴 - 残暴 - 沙暴 - 狂暴 - 狂风暴雨 - 狂饮暴食 - 疾风暴雨 - 粗暴 - 自暴自弃 - 苛暴 - 荒时暴月 - 诛暴讨逆 - 防暴 - 除暴安良 - 雪暴 - 雷暴 - 风暴

暴 pù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 暴,日干也。曝,俗。——《广韵》 / 暴,晒也。——《小尔雅》 / 书暴诸日。——《考工记》 / 一日暴之。——《孟子》 /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 /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 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颜氏家训·书证》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晒火烤);暴背(曝背;晒背);暴浣(曝晒洗涤)

暴露;显露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暴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

宋序:244 《宋代百家姓》

今序:522 (“百姓源?缘”排序)

汉语拼音: bao 英语读音: Paul / Pao 日语发音: 暴 ぼう

〔姓氏概况〕

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之一相传与周朝一位大夫的食邑名称有关。这一食邑的名称即暴,约在今河南原阳西。后来,这位大夫的后代便以此为姓,姓暴。另外,相传周代还有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是暴,公爵,其国君中一位知名人物被称为暴辛公,他的后代也姓暴。

暴姓在得姓后,出自不同支派的人多以河东为郡望,并有周朝时秦国名将暴鸢、汉代御史大夫暴胜之等知名于世,当代在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都有所见。

〔姓氏溯源〕

暴(Bào)姓源自周朝,源出有二:

1、相传与周朝一位大夫的食邑有关,这一食邑的名称即暴(约在今河南原阳西),后来这位大夫的后人便以此为姓,姓暴。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从历史文献上考证,我国有人以暴为姓,大约是在3500年前的殷朝时期。据《风俗通》记载,当时有殷朝天子的名下有许多各势如据一方的诸侯,其中有一位叫暴辛公的,根据考证,便是姓暴的中国人的始祖。这在《尚友录》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望族居魏郡(今河南省临漳西南一带)。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省郑州北),建立了暴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公爵,所以称暴辛公。春秋时暴国并入郑国,其国民以原国名为姓,称暴姓。

暴姓始祖:暴辛公。

〔郡望堂号〕

1、郡望

魏 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

2、堂号

耿介堂:源自明朝时暴昭为大理司务、刑部右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为官耿直,是非清,原则明,有高尚的气节。

定阳堂:源自北齐时有暴显被封为定阳王。

〔迁徙分布〕

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暴姓出自姬姓。周朝时候,周天子分封自己的一个同姓叫作“幸”的贵族到暴邑(今河南省郑州市北,一说今河南省武县一带)为诸侯,后来又封他为公爵,称为“暴幸公”。暴幸公的后代就有以“暴”为姓氏的,称暴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暴姓的先祖。在古代,暴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东。现在辽宁省宽甸、河北省沧州、河北省邯郸、邢台、秦皇岛;河南省濮阳、陕西省咸阳、西安、山西治、山东省莱芜、贵阳、大连、等地有暴姓后人。山东省莱芜一族的辈分有汝、法、生、正、玉、立等。辽宁省宽甸一族辈分有振、尚、文、盛、学、占、中等。地名中带有暴姓的分布在河南省滑县、河北省秦皇岛、陕西省佳县、子长、湖南省桃源县、北京市大兴区、山西治以及辽宁省阜新等地。宁夏也有暴姓后人.20世纪初来自陕西境内。

〔历史典故〕

独特的“坟会”祭祀习俗

凌源市民委暴凤田 凌源市刀尔登镇暴姓家族系蒙古族土默特部后裔。远在三四百年前的北元时期,他们的先民因戍边从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东迁至此定居.他们的老坟茔在八道沟村刘杖子自然屯西北方的一个山怀处,大坟茔由东坟茔、西坟茔、喇嘛坟茔组成,有坟650多座,葬先人1000有余,占地近百亩,由于良好的管理,树木廊林,非常壮观。每逢清明之际,暴家在老祖坟茔地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并就地集体野餐。 他们把这一祭祀活动称为“坟会”。“”中因坟茔遭破坏,“坟会”一度终止。1982年春经朝阳地区、凌源县、刀尔登公社依据民族政策妥善解决后,又恢后复了“坟会”。 暴家把“坟会”视为盛事。在外地工作的暴家人,出嫁的老少辈姑,凡是要省亲的人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赶到家,以便按时参加“坟会”祭祀活动。游离到远离刀尔登的暴家支系也不忘刀尔登这块故土。凌源市内牛营子、天盛号、四合当、雹神庙、三道河子等乡镇及喀左县桃花池村的暴家人,一般情况下也都推选代表前往刀尔登参加祭祀活动。刀尔登镇内暴姓家族有六七百口人,分散在干沟子、北营子、头道河子、南营子4个村居住。尤以南营子村最多,有400口人,因此,“坟会”也是以南营子暴家为核心而举行的。 哪天举行“坟会”祭祖活动要由“坟会”管理小组决定。一般是以清明节后第一个星期天为活动日。如清明节当天是星期日则这天就是活动日。如遇上阴雨天、刮大风的天气不举行,具体活动日再另行商定。 坟茔地距南营子、头道河子两村最近距离也有六七里路。“坟会”这天,人们一清早就从四面八方向坟茔地集中。以前有少数人家赶着毛驴车和胶轮马车去的,多数是步行而去 。如今不同了,有开着拖拉机去的,有乘汽车去的,大多数是骑自行车去,步行者是少数。人们到坟茔地后,先在老祖坟前供桌上摆上供品,烧上高香,各家都要往公众官场送上多少不等的黄表纸,往老祖坟上添新土。然后再给自己的亲门近支坟上添新土、上供品、烧纸钱、叩拜、祷告。各家各分支祭祀完毕后,由管理小组中老长辈人召集大家在老祖坟前开阔地集合按支依辈跪好,在主祭人主持下,在“经棚”音乐声中隆重举行祭祀活动。 祭祀的程序和内容,一般为:①宣布祭祀活动开始;②鸣放鞭炮;③向老祖宗坟前敬献哈达;④由跪在前排的长者们烧黄表纸为祖宗送钱,洒祭天祭地祭祖宗的酒,边烧纸边敬酒边祷告,汇报家族状况,祈求祖宗保佑家族人丁兴旺发达;⑤在长者带领下施行叩拜礼;⑥拜毕,人们由跪变席地,坐由长者和通晓族史的人讲述族史;⑦由长者对族内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号召大家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为民多做贡献,为家族增光;⑧自由发言,多数是由外地派来的代表和归家省亲者讲述那里暴家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外地有益于大家生产生活激励人们上进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信息;⑨由负责“坟会”财会的人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老祖宗坟前的集会结束之后,人们开始野餐。此时供奉在老祖宗坟前果品和糕点则被孩童抢着吃掉,也有的老年人和小孩参与抢供品,为的是给自家小孙子小孙女吃,人们认为吃了供品的小孩子好养活,长命、会有出息。在坟茔地举行大型的家族集体野餐,是暴家“坟会”祭祀活动的主要项目。负责炊事的一班人按管理小组议定的种类和标准,提早二三天前备好主副食品、烧柴和应用炊具。“坟会”这天,由炊事班在固定地点搭锅垒灶开始造饭。开饭时,一般是亲门近支坐在一起,由负责造饭的老长辈安排打饭的顺序,由炊事人员视饭菜多少酌情配给。碗筷饭桌等食具由每户自备。几百口人席地而坐连成一片,同时用餐,边吃边唠家常,充分地显示了家庭的大团圆、和睦兴旺发达。此请此景也是民间习俗事项的一大景观。 笔者遍查有关民间祭祖的资料,也曾向全国民俗学会的专家权威们作过研究探讨,他们认为象暴家这种祭祀祖先并在坟茔地举行大型的家族集体大野餐的“坟会”活动,实属国内民间祭祀习俗的一支独秀。在其他地方至今还未发现这类“坟会”活动的情况和有关文字的记载。民族学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蒙古族不忘祖宗、不忘根基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游牧民族、蒙古兵行军作战时集体野餐习俗的传承、保留和再现。

〔历史名人〕

暴 谴:战国时韩国宰相。

暴 鸢:秦国名将。

暴 显:北齐时候的大将军,马上功夫极好,骑马射箭百发百中。又勇敢善战,立下许多战功,被朝廷任为骠骑大将军。后来又封为定阳王

暴胜之:西汉御史大夫。能干而心胸广阔,治理地方很有办法,抵制盗贼有方,精明强干而能解决问题,威震州郡。荐人从不疑人,并加以信任,颇有知人之誉,人们都誉他像伯乐识别千里马一样,识别人才。

暴 昭:明朝初年名臣,潞州(今山西治)人,洪武年间由国卫生授大理司务,曾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耿介有峻节,以清俭知名。”建文初年充任北平访使,得知燕王朱棣欲起兵谋反的消息,密报建文帝,请预先做好准备。燕王反,他掌管平燕布政司,驻守真定。筹谋燕之计,后终篡位成功的燕王诛杀。

暴 毅:蒲城人,洪武中任南康知府。

暴士弘:泰州人,成化中举人。任教谕。

暴孟奇:潞安府屯留人,嘉靖中乙丑进士,任巡按御史。

〔现代名人〕

暴贵花: 女,1946年11月7日生,河北磁县人。 大学文化,党员,邯郸市妇联副、党组副书记,邯郸市政协第七、八届常委。

暴振秀 高级工程师。1937年10月生,河北山海关人,1962年9月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测量专业,现在秦皇岛市市政建设开发公司工作。

暴常青: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邯郸市,2003年)。

暴 侠 : 1933年生,黑龙江庆安人。1955年毕业于东北音专。

暴 风: 1942年生,原名暴桂福。河南开封人。1962年毕业于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封市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编剧、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剧协理事,河南省电视文学学会秘书长,河南省艺术创作中心特约剧作家。

[编辑本段]游戏中的暴

劲舞团中,最后9步以上将出现最终舞步(Finish Move)跳成功后,称之为暴了。暴的歌曲速度越快,你就越牛。又有人打作“爆”。

形容词,用于口语,十分、特别、超级、非常的意思,例如:暴多、暴长、暴傻、暴可爱、暴有趣等。

同义字:巨、狂,使用方法同暴,如:暴傻=巨傻=狂傻

同时也表示在游戏中杀死怪兽或其他玩家后掉出大量(少量装备也可以)装备或物品。大暴的话是玩家最喜欢看到的(当然前提是被暴的不是自己),也可以打成“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