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的气候

湖北监利天气_湖北监利天气预报15天准确一览表

长江沉船发生在2015年6月1日晚上11点钟左右。

事故发生后不久,7人从沉没地点往岸边游,到岸边后报警,2日凌晨2点左右,这7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包括1名导游和2名船员。6月2日凌晨1时,岳阳市地方海事局接到事故讯息,随即启动应急机制,集结第一批救援力量兵分三路赶赴事故现场救援。其中,湘海巡15002救援指挥艇载10余名救援人员和部分救援设备凌晨2时起航,冒着大风巨浪从水路赶往事故现场,边赶路、边沿江搜救并在凌晨5时左右抵达事故现场,是除长江海事局外第一支的协助现场救援力量。

2015年6月2日上午,中国气象局派出专家组到现场查看,通过综合气象监测、气象雷达监测资料和现场查看分析,事发时段当地出现龙卷风,风力12级以上,龙卷持续时间约15-20分钟。属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强对流灾害天气。今天,沉船事故区域湖北监利仍有降雨。

2015年06月03日,第一个切割点打开,没有发现幸存者。

2015年06月04日08:20,长江沉船事故新发现39具遗体 遇难人数升至65人。截至8时,共搜救到79人,14人生还、65人遇难。展开三个切割点作业,切割点作业和水下探摸同步进行。

2015年6月5日早上7时10分,现场救援人员正式对“东方之星”翻沉客轮实施扶正救助打捞方案。9时06分,高15米的“东方之星”号实现整体扶正。目前沉船呈正立没于江水中,蓝色顶棚浮于江面,沉船遇难人数升至人 345人下落不明。

2015年6月10日10时许,“东方之星”号客船被缓缓移出事发水域。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称,为保证汛期难船的自身安全和主航道通航秩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将该轮移至距事发水域约10公里的水域安全系泊。经过约三个小时的运行,难船已抵达安全水域。

湖北的气候

据央视消息,6月1日深夜,一载有400多人的客轮在长江湖北段倾覆。出事地点距离监利市较近。根据气象雷达监测资料分析,船舶倾覆是由龙卷风引起的,风力在12级以上。

中国天气网曾刊文指“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是很严重的。”,“从时间上看,以春末夏初为多”。

本次发生龙卷风的监利正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临近有洞庭湖、洪湖、长湖等平原湖区。夏天高温导致湖水蒸发形成强气流聚集,与周边大气有较大差异,从而形成强对流和雷暴云团。而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开阔平坦的地方。在这样的地形在遭遇强对流天气或高温天气时,容易形成气旋,进而生成龙卷风。

实,湖北地区夏季的龙卷风屡见不鲜,2012年6月22日,龙卷风袭击了湖北钟祥市大口林场的长岭村以及长滩镇的大洪、毛潭等村;2013年8月3日,龙卷风袭击武汉蔡甸,据当地媒体描述“短短不到10分钟,呼啸而起的强风,卷走屋顶的瓦片,折断腰粗的大树,将行人吹出十几米”。2014年8月31日,一轮龙卷风袭击孝昌县小悟乡向阳村,“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不但将大树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还吹断了该村的5根低压电杆”。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1、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2、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3、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

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梅雨期。

4、水文概况

河流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千米,其中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5、土壤类型

湖北省共有14个土类,32个亚类,138个土属,455个土种。

6、植被条件

按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系统,湖北省自然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水生植被;

12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灌丛和水生植被等,30个群系组,124个群系。

扩展资料: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百度百科-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