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被提出除名的台风叫什么_今年已被提出除名的台风
1.台风名字库中140个台风名称, 哪些台风由中国命名?
2.被除名的台风名字36个
3.中国被除名的台风
4.被除名的台风列表(被除名的台风)
台风山竹已经除名。
台风“山竹”被除名的原因是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台风“山竹”具有强度强、强风范围大、风雨影响严重等特点,与台风“百里嘉”影响区域重叠,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台风“山竹”被除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以避免这个名字被其他热带气旋使用时产生混淆。
另外,台风“山竹”的前身名字“榴莲”也是因为风势太凶而被除名的。
超强台风山竹(英语:Super Typhoon Mangkhut,泰语:,国际编号:18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mpong)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山竹”一名由泰国提供,是一种水果。
除名经过
2006年,台风榴莲在菲律宾造成数百人死亡,因此,菲律宾在同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出将“榴莲”除名。
2007年,提供“榴莲”名称的泰国在同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交新的名称“山竹”。
2019年2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51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由于此次台风“山竹”对菲律宾和中国华南造成严重影响,台风委员会亦决定将“山竹”除名,这使得“山竹”成为了继“莫拉克”“凡亚比”“彩虹”“天鸽”之后第五个遭到退役的替补名。
2020年8月17日,由泰国提供、用以更替“山竹”的新台风名称“山陀儿”(Krathon)正式对外公布,意为一种形似山竹的热带水果,这亦延续了泰国以水果作为台风名称的风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山竹
台风名字库中140个台风名称, 哪些台风由中国命名?
到目前为止历史上被除名的台风有:
2013年
1301清松(确定除名):
清松本默默无闻,被除名的原因却是“名字太吓人”,因其英文发音“Sonamu”酷似海啸的发音”Tsunami”而引起了马来西亚沿海民众的恐慌,故由马来西亚当局提议申请将其除名,成为继欣欣、婷婷之后第三个“纯技术性除名”的热带气旋。其替代名字将在今年的会议上宣布。
1311尤特(未确定是否除名):
尤特是近年来对广东造成最大破坏的热带气旋之一。在西南季风的支援下,尤特登陆后从广西掉头回到广东,并徘徊四日之久,期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结构,从而为粤西到粤东的广东全境带来创纪录的强降水,惠州局地过程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潮汕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京广线中断,至少52人在尤特造成的灾害中死亡或失踪。
1323菲特(未确定是否除名):
菲特是1949年以来10月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热带气旋。由于登陆时强度强,加上深秋背景气压较高,气压梯度大,登陆点附近出现令人瞠目的风速,浙江几项风速记录均被其打破。而真正令菲特载入史册的是其北侧倒槽在浙江北部制造的破纪录的特大暴雨,浙江全境有多个国家级站点的日降水量记录被打破,浙江的日面雨量纪录由1962年9月6日的109mm刷新至2013年10月7日的149mm,而过程面雨量亦位列历史第三位。作为浙北降水中心的余姚被大水围城数日,城市完全瘫痪。仅宁波一市的经济损失就超过270亿元,成为有史以来浙江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热带气旋。
1330海燕(确定除名):
还是菲律宾。不过,这回的主角是海燕自己。全世界气象工作者、气象爱好者都在2013年11月8日这一天目睹了这个星球上最不可思议的神迹。亚太各大气象机构均给出了封顶最高或有史以来最高强度。事实上,以下任一一项都能成为海燕被除名的理由——有纪录以来全球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卫星分析(德沃夏克分析法)广泛应用以来全球最强的热带气旋、有纪录以来全球登陆时最强的热带气旋、菲律宾死亡失踪近万人、西北太平洋15年以来致死人数最多的热带气旋
2012年
1224宝霞:
又是菲律宾。只是这次不是“水台”,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顶级台风——五级台风(美国联合警报中心定强为145kt,远超17级,强于桑美)。同时,宝霞还是有史以来纬度最低的五级台风。菲律宾历史上不乏五级台风侵袭,但多数登陆北部人口稀少的吕宋沿海,且吕宋高山对台风强度削减作用明显,破坏相对较小。而棉兰老岛纬度低,五级台风少见,人口相对密集,宝霞为登陆点附近带来了巨大破坏,既有中心附近荡然无存的风毁,也有星罗棋布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菲律宾全国共1067人死亡,834人失踪,多数集中在棉兰老岛。这是菲律宾连续两年因台风灾害死亡超过1000人,也是七年来的第四次。宝霞的替代名字将在今年的会议上宣布。
有意思的是,宝霞的“前两世”(2000年、2006年)都是一个孱弱的热带气旋,最大风力均不足12级,且均与“两世”桑美同时存在,均因藤原效应而被两世桑美“摧残致死”。桑美被除名后,宝霞第三世一跃成为当年最强台风之一,颇有咸鱼翻身之意。
2011年
1121天鹰:
天鹰的强度非常弱,按中央气象台的数据仅有10级风力,然而制造降水的能力却出奇地强。其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后,山洪、泥石流、崩塌接踵而至,导致1257人死亡,85人失踪。天鹰因其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而被除名,由“天鸽”代替。
2010年
1011凡亚比:
凡亚比是04年云娜退役后的替补名字,因此这是第一个替补台风名字被除名的案例。凡亚比在广东省引发了近年来罕见的短时间强降水,9月21日多个站点的12小时降水量超百年一遇,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广东全省100人死亡,61人失踪,为近年来所罕见。此外,凡亚比在台湾也造成了一定灾害。凡亚比退役后,由“雷伊”替代。
2009年
0908莫拉克:
相对而言,台湾防灾体系较为完备,防台经验丰富,且因地形庇佑,风灾、潮灾相对较小(北台湾除外),但降雨量往往能令人瞠目结舌,故而雨灾频发。而2009年的莫拉克则将雨灾的恐怖表现到了极致——全台多个站点雨量破百年记录,其中屏东县尾寮山单日雨量竟达1403毫米,阿里山两日雨量超2300毫米!(作为对照,大陆江南地区城市的一年总降水量也不过1300~2000毫米左右。而大陆日降水量的历史记录是15年河南驻马店沁阳林庄的1005.4毫米,强降水导致石漫滩水库等六十余个水库溃决,超10万人死亡)远超历史记录的降水量引发了台湾现代史上最为惨痛的八八水灾——全台699人死亡失踪,其中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遭泥石流灭村,474人惨遭活埋。人员伤亡之惨重,为台湾百年来风灾史所未有。八八水灾还间接导致台湾当局刘兆玄内阁的总辞。莫拉克退役后,由“艾莎尼”代替。
0916凯萨娜:
2009年于菲律宾而言又是一个灾年。凯萨娜以并不出众的强度登陆吕宋后为首都地区带来了强降水。马尼拉6小时降雨量达341毫米(特大暴雨级),为1967年以来之最。强降水导致菲律宾500多人死亡失踪。凯萨娜离开菲律宾后在南海重新增强并登陆中南半岛,越南、柬埔寨也有上百人死亡。凯萨娜除名后,由“蔷琵”代替
0917芭玛:
凯萨娜过后仅一周,芭玛又接踵而至,且由于藤原效应,芭玛路径曲折复杂,三次登陆吕宋、折回、打转,最后西行登陆海南岛与越南。而芭玛的反复折腾也给菲律宾本已十分脆弱的防灾体系雪上加霜,全国共有480多人因暴雨洪涝丧生。芭玛被除名后,由“烟花”代替
2006年被除名台风:
1、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
2、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
3、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4、2006年的16号超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5、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2005年被除名台风:
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40万人被撤离,上海地铁停运。仅浙江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其中宁波损失27亿元)。江苏发生狂风暴雨天气,并且造成经济损失达12亿元。
2005年的14号超强台风"彩蝶"(Nabi),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
2005年的19号超强台风"龙王"(Longwang),给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2004年被除名台风:
2004年的1号台风"苏特",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日本等地带来一定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韩国命名)
2004年的8号台风"婷婷"(Tingting),造成日本南鸟岛4人死亡,多人受伤,并造成一定自然灾害。
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Rainne),"云娜"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
2003年被除名台风:
2003年的1号台风"欣欣",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造成一定灾害。(中国香港命名)
2003年的7号超强台风"伊布都"(Imouto),造成菲律宾、我国华南地区重大人员伤亡。仅在中国广西就造成12人死亡,损失超过5亿元。
2003年的14号超强台风"鸣蝉"(Mamei),造成韩国150多人丧生。损失无法计算。
2002年被除名台风:
2002年的6号强台风"查特安"(Chataan),登陆日本关东平原,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2002年的15号台风"鹿莎",袭击韩国西部。(马来西亚命名)
2002年的26号台风"凤仙"(Pongsona),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001年被除名台风:
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被除名了。
被除名的台风名字36个
对于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或因其他原因,台风委员会成员都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名称从命名表中删除。如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的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它们都因为破坏力巨大,正式被除名。
截至目前,被除名的共有36个名称,这些名称将永远代表它最后一次跟随的台风。热带气旋命名表上每一个名字的序列都是固定的,当某一名称被除名后,提供该名称的成员需提交一个新的名称,填补这一序列空缺。
2018年的7月被认为是台风的季节,一个月内台风一个接着一个侵袭中国沿海,对沿海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不过台风虽然恐怖,但每一个台风似乎都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于是有不少网友便问,台风的这些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每年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都会回顾这一年里出现的台风,总结经验教训。如有成员提出将某一名称除名,经台风委员会决定,便可令其“退役”。
无论是“山竹”还是前不久在日本“嚣张”的第21号台风“飞燕”,又或是其他今年出现的台风,只要有成员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召开的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提出“开除”申请,那么它将被除名。
如果“山竹”被除名了,它的“继任者”的究竟是水果或是其他,并不是最重要的。希望下一次这个序列位置所出现的台风能“温柔”一些,不要带来那么多的灾难。
中国十个名称分别是:海葵、、风神、杜鹃、海马、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
中国被除名的台风
历史上被剔除出名单的台风有2018年第22号山竹、2018年第18号温比亚、2017年第13号田歌、2017年第26号启德、2017年第27号天秤等。
1.超强台风“山竹”是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22个命名风暴。泰国提供一个山竹。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7日晚20时,由于难以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2.台风温比亚是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18个命名风暴。台风温比亚于8月17日4时05分左右在上海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给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带来了强风雨。2019年2月27日,台风温比亚因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被从名单中删除。
3.台风田歌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13个命名风暴。2017年8月2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月23日7时成为强台风,一天跳两次,12时50分左右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登陆。8月24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17时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s://iknow-pic.cdn.bcebos/b03533fa828ba61e3babf22f4e340a304e596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被除名的台风列表(被除名的台风)
中国被除名的台风是龙王。
台风委员会规定,当一个台风给一地或多地造成巨大损失时,该台风的名称将被永久除名,由提供国重新推荐一个。比如2004年横扫我国的台风“云娜”,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经济损失很大,“云娜”已被永久性除名。
2005年由我国命名的台风“龙王”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台风委员会决定将“龙王”退出台风名册,并要求我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
至2006年6月,选出得票前五位的名字为“哪吒”、“海葵”、“水仙”、“麒麟”和“梧桐”。然后把这五个台风名称上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最后审议确定海葵替代。
台风的命名原则
给台风命名始于20世纪初,首位命名者是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
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利奇马”是越南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一种水果。
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国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从2000年1月1日起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
您好,现在我来解答以上的问题。被除名的台风列表,被除名的台风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被除名的台风有2018年22号台风“山竹”、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2017年13号台风“天鸽”、2017年26号台风“启德”、2017年27号台风“天秤”等。
2、超强台风山竹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
3、“山竹”一名由泰国提供。
4、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7日晚20时,因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5、2、台风温比亚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8个被命名的风暴,台风“温比亚”于8月17日4时05分前后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
6、给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北多地带来强风雨。
7、2019年2月27日,台风温比亚因为对我国造成巨大损失而被除名。
8、3、台风天鸽为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3个被命名的风暴。
9、2017年8月2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0、8月23日7时加强为强台风,一天连跳两级,12时50分前后以强台风级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登陆。
11、8月24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17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12、4、热带风暴启德为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
13、“启德”一名由中国香港提供 。
14、2017年12月22日8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15、5、强台风天秤是201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4个被命名的风暴,“天秤”一词来源自日本。
16、2012年8月18日,一个热带低压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
17、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命名为“天秤”。
18、2012年8月30日14时,热带风暴“天秤”在韩国中部地区减弱为热带低压,其中心位于韩国忠清北道南部地区。
19、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20、百度百科-台风山竹百度百科-台风温比亚百度百科-台风天鸽百度百科-热带风暴启德百度百科-台风天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