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天气预报四平市天气预报_梨树县天气预报
1.根椐目前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天气预报分析,预计石家庄市今年市区梨花于4月8 曰至9日开始进入始花期,郊县
2.太原语文老师柳玉枝
梨树适应性强、寿命长、产量高,经济寿命可达30至80 年,并有帮助消化、润肺清心、止咳祛痰等医疗功效,还可 制成酒、梨膏、梨汁、梨干和罐头等.
梨树的栽培管理 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地势、土壤选择 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水和保水 性能较好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
(二)选 苗 所购幼苗要求品种纯正,适合本地种植,且无病虫害,苗木整齐,质量优良。
(三)种植时间和方法 冬季温暖,土壤湿度大的地区,可以秋栽。从苗木落叶 开始,亦可在未落叶前带土移栽,秋栽的苗木伤口好得快, 出根早,因此秋栽的苗木成活率高,生长旺盛。 栽的时 候,先打好坑,放好底肥,然后把苗放进坑用土覆盖,再用 手轻轻往上提,目的是让根能与土壤充分接触,增加其成活 率,再把泥土踩紧覆土,并要在树脚盖一个土堆,以增加保 水性。
(四)锄 草 应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对进梨园行深翻,改善通气条件, 熟化土壤,增强保水力,有利于根系扩展和对矿质营养的吸 收。深翻方法可用人工铲翻,深度不少于20公分。深翻后及 时进行中耕除草,做到土松草净。
(五)拉枝整形和修剪 幼苗梨树达到80公分时应进行打顶枝,促使梨树多发侧 枝,并将第一层的枝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拉枝,然后离 第一层以上50至60公分之间留第二层枝,并朝第一层枝的空 隙处进行拉枝,剪枝时,剪口芽的方向应朝枝比较空的那一 边,以使剪口芽长成枝,从而使梨树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得到 阳光。且时常修剪顶端朝上长得特别快的枝,但主干上的短 枝不能剪,因那是以后的结果枝。幼树经过2至6年的整形修 剪,树冠控制在3米5以内,以便摘果。
(六)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和套袋技术 前一年树体的健壮生长是当年保花保果的基础,梨树花 芽于前一年的6月中旬开始形成,花芽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前 一年6月至落叶前的管理。如管理得好,养分供给充足,落 叶迟,则花芽长得好,花苞质量高,容易结果并结好果;反 之,管理差、病虫害严重、落叶早,花苞质量就差;更甚者, 秋季开花、长新叶,发生二次生长,则树体贮藏养分不足, 花芽发育差,开花不良,结果不好。即使结果,幼果发育差, 不易形成优质大果。所以保花保果的关键是前一年以保叶为 中心的精细管理。
1、保花保果?落花落果一般都是由于管理不好造成的,如营养不够、 雨水过多或病虫害严重,所以保花保果的根本措施是加强 土、肥、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花期喷0.2%~0.5%的硼 酸或800~1000倍醋酸(含酸量30%,食用醋精)都有一定效 果。
2、疏花疏果为了防止梨树出现头年结果特别多,第二年结果特别少 的情况发生,需要进行疏花疏果。第一,疏花宜疏弱留强, 疏长(长、中果枝的顶花芽)留短(短果枝的顶花芽),疏 腋(花芽)留顶(花芽),疏密留稀,疏外留内。为了防止 发生上强现象则树冠顶部和强壮直立的大中枝条,可不疏花 和少疏花,以果压枝。第二、疏果时弱树、果多的树早疏狠 疏,旺树、果少的树晚疏、少疏,内膛弱枝,多疏少留,外 围强枝,多留少疏。做到留大果,疏小果,留好果,疏病虫 果、畸形果,留边果,疏中心果,留距骨干枝近的果实,疏 距骨干枝远的果实。
3、套袋技术
套袋一般在花后20至45天完成,果实套袋能有效改善外 观色泽,提高价格,特别是使果点小而浅,色泽均匀,有光 泽;也可减轻病虫害、风害及裂果等,保持果面洁净,降低 农药残留,提高果品的安全性;同时还可延缓采摘,延长货 架寿命,提高耐贮性和市场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未套袋 果实每千克农药残留量为0.46毫克,而套袋果只有0.09毫克. 据桐庐县农技推广中心园艺站试验:黄花梨冷藏145天后, 套袋果烂果率仅0.83%,而未套袋果烂果率达14.55%。但一定 要注意套袋质量,套袋时要先撑开袋口,左手托起袋底,撑 开整个果袋,让袋底通气排水口张开,再套上果实,使梨果 正中置于袋中,避免果面与纸袋贴住。然后按折扇方式收紧 袋口并用细麻皮、笋壳丝、棕榈叶、细铁丝、钉书钉等扎紧 扎实袋口,使袋口不形成漏斗型,以防雨水和农药等流入袋 内。
(七)施肥 尿素是催叶,复合肥是催根、花和果,所以一年要追四 次肥,在追肥时,围绕在太阳照顶时的树影挖沟,在沟里施 肥并覆盖。
1、第一次是在开花前施尿素,若用人粪尿、腐熟的饼 肥,应提前半个月左右施下。花前施肥可提高坐果率、促进 枝叶生长,弱树、幼树以促进枝叶生长为主要目的可以单施 尿素,初结果的树和成年的旺树不宜单施尿素;
2、第二次是在果实迅速长大时施一次肥,主要施尿素 和复合肥;
3、第三次是在采果前进行施尿素,以恢复树势,防止 早期落叶;
4、第四次是在秋季采果后落叶前进行,主要是施尿素 和复合肥,如施农家肥更好。 但如因劳动力关系,每年5至 6月份和9至10月份必须施肥。
(八)病虫害防治
在芽萌动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喷波美浓度5O 石硫合剂 0.2%的五氯酚钠进行消毒。在花序分离前喷1500 倍70%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大生M—45) 7000倍25%阿克泰 水分散粒剂,防黑星病、黑斑病、梨二叉蚜、梨茎蜂、梨大 等病虫害。
2. 4月份,花谢后喷800倍50%多菌灵(或6000倍世高 10%水分散粒剂) 1000倍22.6%万虫灵(或2000倍来福灵), 防治黑星病、黑斑病、梨茎蜂、梨二叉蚜、梨叶瘿纹等病虫 害,同时加0.3%尿素进行叶面喷肥,促使叶片转绿。若发现 锈病, 即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橙斑点时, 喷600—800倍15% 粉锈宁,防治梨锈病,若没治愈,半月后再喷一次。
3. 5月份,以防治梨木虱、梨网蝽、星毛虫、梨小、 蓑蛾、介壳虫、黑斑病、轮纹病等危害为主,及时用药。一 般用1000倍22.6%万虫灵(或6000倍阿克泰或1000倍蝽虱净) 800倍70%甲基托布津 0.2—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 进行防治。病虫发生严重时,每隔10天打一次药。
4. 6月份, 用1000倍敌杀死 1000倍大功臣 (或蝽虱净) 800倍50%退菌特(或甲基托布津)防治刺蛾、梨网蝽、梨木 虱、黑斑病、轮纹病等,若发现梨叶瘿螨时用800倍三氯杀 螨醇加以防治,同时加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 肥,以增强抗病力。发病严重时每10天打一次药。
5. 7月份,病虫防治在用药上要考虑高效低毒问题, 一般杀虫农药用2000倍来福灵或800—1000灭扫利较好,防 病农药用1:3:200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250倍较好,同时 还要考虑用药时间,一般在采果前半个月喷药,以免出现果 实中毒事件。若梨叶瘿螨危害严重时,还要注意用杀螨剂。 梨木虱发生严重的地区,要加强梨木虱的防治工作,一般用 1000倍蝽虱净或800倍大功臣或6000倍阿克泰25%水分散粒 剂。
6. 病虫防治与7月份相同,8月下旬要注意捕捉天牛幼 虫、卵和吉丁虫幼虫,减少越冬基数。8月下旬,树干下杂 草丛易诱引越冬虫卵,要加强田园清理、除草、覆盖保墒工 作。
7. 10月-翌年2月,刮树干清除虫卵,结合修剪清除病 梢、病叶等,并烧毁;轮纹病危害严重的树干,要刮除病斑, 涂生石灰或涂3—5○波美浓度的石硫合剂。 一般情况下, 病都是由虫引起的,所以在喷药时要结合治病的和杀虫的药 混合起来一起喷杀,且每一次用的药不能重复,如有病虫枝 需剪除并烧毁。
(九)果实采收 在高温、干燥、强日条件下采收的果实,梨本身温度高, 呼吸旺,极不耐储运,所以最好在清晨或阴天采收果实。
根椐目前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天气预报分析,预计石家庄市今年市区梨花于4月8 曰至9日开始进入始花期,郊县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
石家庄地处中低纬度亚欧大陆东 缘,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分明,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季长约55天,夏季长约105天,秋季长约60天,冬季长约145天。空气年平均湿度65%。春季降水量偏少,常有4级偏北风或偏南风,3、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6、7、8、9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天气比较潮湿,7月和8月份三伏天期间空气湿度高达10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空气湿度平均为78%。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较冷,天气晴朗少云,常出现降雪。
石家庄年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8.4-752.0毫米;其它地区为401.1-595.9毫米。冬季常降鹅毛大雪,总雪量为19.2-26.8毫米。大雪虽给交通带来一些不便,但对小麦越冬起到保护作用,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春季降水偏少,总雨量为11.0-41.7毫米。夏季雨量大,十分集中,降雨量为500多毫米以上。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4-2571.2小时,其中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
石家庄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南北向最长246公里,东西向最宽211公里,周边界长898公里,市中心点位于北纬38°04',东经114°28'。石家庄总面积2023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
地貌
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石家庄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差距大,地貌复杂。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势高耸,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部平原,按其成因属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是辖区内的最低点。
水文
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金河、槐河、羜河属子牙河系。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拓展
石家庄的景点
一、植物园
植物园里面植物是真的很多,周末没事去放松下心情,呼吸下芳草的气息很不错的。而且里面还有游乐场,游乐场里的东西也挺多的,和情侣去的话能玩的很有意思的,带孩子去的话,肯定会玩疯的呵呵。个人觉得几个不错的园区,风荷景区,海棠园,热带温室等。
门票:20元,学生票15元。游乐场通票成人100元、儿童40元
地址路线:旅游1路到植物园下车就是了
二、动物园
小的时候超级爱去这里呵呵。适合带孩子去。石家庄市动物园共有12个动物场馆:火烈鸟馆、猩猩馆、两栖爬行馆、 长颈鹿馆、大象馆、水生馆、小熊猫馆、山魈馆、狒狒馆、珍猴馆、狐猴馆、鹦鹉馆。我个人喜欢去小熊猫馆。
门票:40元 学生票 20元。
地址路线:它在鹿泉的向阳大街上。旅游5路,旅游6路,动物园下。
三、抱犊寨
说到动物园,就顺便给大家介绍下抱犊寨,因为它也是在鹿泉。抱犊寨是石家庄旅游的一个亮点,它自然风景确实不错,还有一定的历史典故,韩信在这里打过仗,去的时候还听导游说到张三丰还在这里呆过呵呵,不知道留下什么武功秘籍了没有。上面有全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道教宫观金阙宫、最大的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天池、天堂街、环山长城等诸多景点。非常值得一去。石家庄旅游社有这个景点的一日游。
门票:50元,学生票半价。
地址路线:也是在鹿泉,同样做旅游5路,旅游6路终点站就是了。
四、赵州桥篇
这个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赵州桥的那篇课文了。桥设计的还是不错的。不错我去的时候看上去像是个新桥,没有课文中给人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门票35元,学生票17.5元
地址路线:在赵县,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13路公交车,乘到终点即可。或去南焦长途汽车站,然后到售票大厅买票去柏林寺 和赵州桥(10元/位,一小时)。
五、柏林寺
柏林寺也在赵县,距赵州桥约三公里。柏林寺的寺院很大,其中那个最有特色的是“晨钟暮鼓”是在一起的,没有特别分出钟楼和鼓楼。寺里面还有舍利塔。寺院不是所有地方全都开放,里面还有施主留宿, 但是听说女施主是不门票:免费。导游说是因为这座寺庙是前几任老方丈化十方缘化来的,所以立 下规矩不收门票,还是以前的出家人好啊。
石家庄踏青好去处
1、带孩子到东方巨龟苑挖野菜
赏花时间:4月中下旬之前
交通:市区—西柏坡高速平山路口下即到,车程半小时左右。
景区亮点
4月的东方巨龟苑草长莺飞,粉白的玉兰、红叶碧桃、深紫色的丁香都正向游客招手问候。4月中旬,芍药、牡丹会竞相开放。除了看花,还可带孩子挖野菜、摘草莓、捋榆钱儿、掰香椿,体味难得的野趣。水上竹排、空中溜索、滑草等也是不错的游戏。
2、海棠花间穿越古今荣国府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107国道向北,短时即到。
景区亮点
近日的荣国府,海棠、丁香、玉兰已春色满园。透过间间红楼,嗅过密密花香,阳光下的戏楼台子上,唱出《红楼梦》的婉转悠长。荣国府的西府海棠花将开满整个4月,开得最艳美的时候,绚烂似锦、满院馨香。4月1日,荣国府四月赏花节开始,门前广场上,悉心装扮的刘姥姥正说唱着走进荣国府,里面则有红楼大舞台的情景剧“意境红楼”以及“十二钗”特色古装导游。
3、游藁城梨园赏宫灯看冰雕
赏花日期:4月中下旬前。
交通:市区—307国道向东或市区—石黄高速藁城下,行程约40分钟以内。
景区亮点
藁城梨花节今年已是第十届,黄家庄还享有“中国红梨之乡”的美誉。游客可在花海中欣赏藁城战鼓,在梨树下聆听耿村民间故事,采摘露地蔬菜,品尝兔肉火锅、贴饼子,还可到青岛啤酒、可口可乐基地品味新鲜,在国御温泉泡汤后到冰雪大世界看冰雕。廉州镇系井采摘园的温室大棚里,草莓、西红柿、荷兰瓜等10多种优质果蔬长等您来摘。
4、徜徉周家庄油菜花海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石黄高速公路到晋州出口下左转—晋州东环路第二个红绿灯左转—周家庄;市区—307国道—东行40分钟后到周家庄。
景区亮点
晋州市周家庄乡被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拥有3000亩梨园、1000亩植物园和上百亩油菜园。此时的周家庄百亩油菜花海已绽放,与千亩梨园雪白的梨花交相辉映,红色粉色的榆叶梅,紫色的玉兰花相映成趣。采摘园的草莓,茄子,黄瓜,西红柿,及各种绿叶菜一应俱全。玩累了到“人民公社”大食堂,有现做现吃的贴饼子、菜团子、窝头、大锅菜
5、到西山森林公园快乐休闲
赏花日期:4月份
自驾游路线:市区—槐安路(西行)—山前大道。景区亮点
封龙山麓的西山森林公园是离省城最近的大花园,距市区20公里。4月,西山森林公园内迎春花已经开了不少。此时,市区通往森林公园山前大道旁的果园中,杏花、桃花也都开了。游客可以坐在林中,品美食、喝啤酒、赏杏花
6、藤龙山里果树花朵陆续开放
赏花时间:4月初至5月
自驾游线路:市区—西柏坡高速公路—平山东焦下—南甸—王坡乡—藤龙山景区,自驾车约1个半小时。
景区亮点
目前,藤龙山正蒙蒙显绿,小溪欢唱,山野花开得到处都是,而停车场的柳树最先发芽。清明时节,山上将举办赛诗会,由于景区山路平缓,不少中老年人都愿意选择在此处踏青、赏花
7、行唐牛王寨泛舟赏杏花
赏花时间:4月初
交通:市区—京昆高速—行唐北—无繁线(北行约2公里)—上碑镇—北城寨村(即牛王寨景区),途径1小时到达。
景区亮点
交通:市区—京昆高速—行唐北—无繁线(北行约2公里)—上碑镇—北城寨村(即牛王寨景区),途径1小时到达
8、清明节去抱犊寨寻宝看新绿
赏花时间:清明节至5月份,预计4月20日前后花开正好。
交通:从新百广场坐旅游5路,或乘坐320路车直达,沿路很多花都开了。景区亮点
2014年清明节,抱犊寨风景区内桃花、杏花、梨花含苞待放,面积约有五六亩。登山路沿路已有粉白的杏花、桃花开放,山顶花开得稍晚,但现在柳树已经绿了,杨树也有了杨絮。节日期间景区还有幸运转奖及有奖寻宝活动
9、到五岳寨赏冰山杜鹃采春茶
赏花时间:4月20日至5月
交通:从运河桥客运站出发,每天早上有3趟旅游班车直达景区,途中2个多小时。
景区亮点
清明时,五岳寨天气还冷,大约在4月20日左右“开游”。而到五岳寨踏雪寻冰赏杜鹃则是“五一”前后的奇景。记者从景区了解到,由于五岳寨地处深山,气温偏低,在平原地区还在春花烂漫的时候,这里还有残留的`冰瀑与积雪。与此同时,粉红的野生杜鹃花也在山坡上成片开放。冬日的白色加上春日的粉红,令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尽奇妙。另外,赴景区旅游公路的周边,还有北方最大规模的茶园。
10、苍岩山里看山花
赏花时间:整个4月
交通:市区—石太高速秀林口下—右拐直行
景区亮点
苍岩山传统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和十月举办,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庙会之一。如今的庙会已演化成为井陉民俗表演盛宴,这里有隆重的祈福仪式、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独特的井陉风味小吃、精彩的晋剧表演、极具井陉特色的土特产品展
石家庄旅游美食攻略
1、藁城宫面
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具有条细心空、洁白明亮、耐煮不糟、汤清面秀、嚼有口劲、味道鲜美等特点
2、辛集咸驴肉
制作细致,色红味美,软而不烂,香而不腻,鲜而不腥。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壮阳、滋阴补肾、利肺作用。
3、行唐大枣
行唐县位于河北省的太行山区,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行唐大枣之乡”、“中国行唐优质大枣产业基地”。行唐红枣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色鲜、味甘等特点。行唐县红枣种植面积60万亩,常年产量8万吨,30万亩已通过无公害环评认证。
4、锅贴饼子
玉米面或高梁面、谷子面、山药面、谷糠面等和面(玉米面和谷子面都要先用开水泼面),趁热锅贴于锅边,饭熟饼熟,挨锅一面烤焦成黄褐色,酥脆可口。
5、煎饼果子
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果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作为早餐既解饱,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如今的煎饼馃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薄饼,还有黄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种选择。
6、石家庄七色花棉花
七色花棉花糖是石家庄市马社勇先生最新研发的棉花糖新品,其制作简单,花形变化多样,五颜六色,被人称为食品中的“玫瑰花”
7、深泽西河肉糕
西河肉糕是以石家庄市下面的深泽县里的一个镇的名字来命名的,它的原料用的是红蓍淀粉,高汤,和各种调料加工而成的,吃起来咸香而不腻。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种烧饼夹肉糕,就象汉堡包的样子,本地人称之为烧饼裹肉,味美价谦。
8、捻捻转
将七八成熟鲜大麦或小麦颗料蒸熟。然后放入石磨轧成条状而食。
9、杂面
绿豆和豇豆,有的配少量黄豆,加些小麦、小米或署干,磨成细粉即为杂面。吃时和成硬面,擀成极薄,切成极细的面条,做成菜饭或另打汤食用。
太原语文老师柳玉枝
A、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为热力环流,故正确;
B、②是焚风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③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为反气旋,故不符合题意;
D、④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是冷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22℃为夏季,小于等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节的划分原则,太原地区可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四季分明的温暖区包括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和清徐县等海拔高度在760米~900米之间的盆地平川地区。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6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77天。 冬长夏短温和区包括东山和西山丘陵区、阳曲县丘陵区、古交市和娄烦县的河谷地区,其海拔高度在600米~1200米之间。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1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80天以上。 夏季不明显的温凉区包括东山、西山、阳曲县、古交市和娄烦县海拔高度在1200米~1500米之间的山区。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秋季长56天,冬季长达202天,夏季的气候很凉爽,气温在22℃以上的天气只有三十天左右。 冬长无夏的凉爽区该区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地,这些地方,没有夏天,春秋两季在140天左右,冬季长达220天,气候相当寒冷。 第二节辐射日照 辐射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其地域分布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4月~8月太阳辐射总量占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5%左右,其中5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大月份,为666兆焦耳/平方米;11月~12月太阳辐射总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1%,而12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少月份,仅250兆焦耳/平方米。 日照 太原市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5月份日照时间最多,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0.5%;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8%。 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为南部少于北部,盆地少于山区。 第三节降水 降水量 太原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20毫米~457毫米,比山西全省平均年降水量518毫米低61毫米~98毫米。总降水量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盆地、平川区年降水量为440毫米~457毫米。丘陵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14毫米~440毫米。山区降水量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多,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的山区,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古交市的梅洞沟,海拔高度1600米,年平均降水量达550米~600毫米。 降水变率 太原市最多降水年是1969年,年降水量为749毫米;最少降水年为1972年,年降水量仅180毫米。年降水量以300毫米~500毫米的频率为最多,约占到统计总年数的58%。百分之八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百分之六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430毫米以上,出现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或高于700毫米的年份,大约30年一遇。较高山区降水量出现频率也基本一致。 最大降水量 据太原气象资料记录,1969年7月27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83.5毫米。另据梅洞沟水文雨量站记录,1996年8月4日,一日最大降水量314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达88.3毫米,10分钟最大降水量26.2毫米。 太原盆地连续4天~5天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年份约平均4年一次,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降水日数 全市各地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80天左右。7月~9月出现频率占45%,为最多;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27天。其中,7月~9月出现频率占60%;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15天,7月~9月出现频率占68%;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1天,7月出现频率占60%,8月出现频率占40%。 降雪 太原市最早降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10月24日。平均始雪日期为11月27日,平均终雪日期为3月26日。最晚终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5月6日。年平均降雪日数17.1天,年平均积雪天数19.9天。太原市各地最大积雪深度,太原16厘米,南郊区17厘米,北郊区14厘米,清徐县12厘米,阳曲县16厘米,古交市15厘米,娄烦县20厘米。 第四节气温地温 气温 年平均气温境内年平均气温7.8℃~10.3℃。其中,城区及各县(市)、区的平原区域年平均气温9.5℃~10.3℃;山区年平均气温7.8℃~9.2℃。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 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后期至7月底,为36.1℃~39.4℃之间;1955年7月24日,太原气温达39.4℃,为全市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之间,亦有地区出现在2月份。1985年12月8日,娄烦县曾测得零下26.8℃的气温,为全市最低气温。从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全年最热时期,而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为全年最冷时期。 全市月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介于28.5℃~31.1℃之间,以阳曲县为最。 月平均气温太原市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5.1℃~零下8.0℃,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低月份。7月份除娄烦县的平均气温为21.7℃外,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介于23℃~24℃之间,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4月份平均气温9.6℃~12.3℃,10月份平均气温8.6℃~10.9℃。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以秋季为最,春季次之,夏季最小。2月至3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6.2℃~7.2℃;10月至11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7.7℃~8.4℃,与夏季各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1.6℃~2.0℃比较,春秋两季气温升降迅速。 太原市各地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以太原为例,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年份1955年为零下10℃,最高年份1979年为零下4.2℃,二者相差5.8℃;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年份1955年为25.6℃,最低年份1969年为22.1℃,二者相差3.5℃。 气温的日变化以太原观测值为代表的平原地区,年气温平均日较差为13.4℃。一年中春季和初夏的日较差较大,最大的月份出现在5月份,达15.2℃。夏季气温的日较差最小,最小月份出现在8月份,为10.8℃。日较差一般从北向南逐渐减小。 气温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15时左右,最低气温多出现在日出以前。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春、夏季为6时左右,秋季约7时,冬季8时前后。 积温太原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0℃的日数年约为250天~270天,大于或等于积温为3800℃~4180℃;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总积温减少,每上升100米,总积温约减少130℃~150℃;农作物生长期缩短5天~7天。 大于或等于5℃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200天~230天,且从3月下旬开始到11月初终止。 大于或等于10℃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75天~190天,从4月中下旬始,10月中旬止,积温百分之八十保证值在3500℃~3900℃之间。 大于或等于15℃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25天~145天,从4月底5月初始到9月中下旬止,积温为2600℃~3100℃。 地温 地面温度地表覆盖物黄土的蓄水性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地面温度变化快、幅度大,春季增温迅速,秋季降温甚快,夏季强烈吸热,冬季大量散热。 地温年内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夏季地温高于气温,冬季则由地形而定。地面温度的年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气温的年变化幅度。 年平均地面温度为9.3℃~12.8℃。 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3.8℃~68.5℃之间,一般出现于7月~8月。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5℃~零下31.1℃,一般出现在1月~2月。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温差减小。月平均土壤温度与气温的比较随季节而异,冬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夏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春秋两季为变化过渡期。 除1月、12月外其余各月平均地温都高于平均气温。 热岛效应 太原城区工业企业集中,人口密集,热岛效应较为明显。据气候观测资料:太原10天温度的平均值,在南北方向城区要比郊区高2℃~3℃;东西方向,城区比郊区高1℃~1.5℃。热岛中心有两个,一在太原钢铁公司地区,一在柳巷北路和五一广场一带。 第五节风气压 风 太原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域,冬夏受着不同的气团控制,产生了明显的季节风。地面风盛行风向由于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城区及南郊区常年以偏北风为主;娄烦县以西南风为主;北郊区在冬半年以西北风为主,夏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古交市则常见西风;清徐县冬季盛行西南风,其余季节多东北风;阳曲县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西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2.4米/秒,其中除北郊区较小外,其余地区都在2米/秒以上。春季处于冷暖气团交替时期,风速较大。秋冬季风速较小。风速大于或等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介于3.8天~31.5天之间。其中,太原年平均大风日数31.5天,古交市为19.3天,阳曲县为18.6天,北郊区为6.4天,娄烦县为3.8天。 风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在1.7米/秒~2.3米/秒之间。4月份气旋活动频繁,是风速最大的季节,平均风速介于2.6米/秒~3.3米/秒之间。夏季风速普遍较小,介于1.5米/秒~2.1米/秒之间。10月份,大部分地区风速在1.5米/秒~2.1米/秒之间。 气压 太原市地面气压年平均值在884.8百帕~927.9百帕之间。分布状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范围在43.1百帕之内。年变化基本属于大陆型,秋末冬初11月至12月最高,月平均最高气压平川为929.7百帕~935.0百帕,出现在12月份;山区为890.4百帕~920.4百帕,出现在11月份。夏季7月最低,月平均气压为877.9百帕~918.7百帕。年较差为12.8百帕~16.3百帕。 地面气压的月际变化值冬夏小,春秋大。山区从11月,平川从12月以后气压开始下降,以春季期间下降最快,7月份达最小值。从7月以后气压开始升高,以8月至10月份升高最为显著。极端最高气压905.5百帕~952.4百帕,极端最低气压864.6百帕~907.5百帕。 气压的日变化有着相当明显的周期性。一般情况下,日变化呈两高两低型,一日中除了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外,还有一个次高值和次低值,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时~10时和15时~17时,次高值和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时~22时和3时~4时。 第六节湿度 绝对湿度 境内年平均绝对湿度在7.3百帕~9.3百帕之间,分布状况有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且月际变化较明显。月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其最大绝对湿度为16.8百帕~21.0百帕;月平均最小值出现在1月份,其绝对湿度为1.6百帕~2.0百帕。年内最大绝对湿度28.4百帕~33.9百帕,出现在夏季8月份;最小绝对湿度0.0百帕~0.1百帕,出现在冬季1、2月份。绝对湿度的日变化视季节而异,冬季日出前最小,午后最大,且日振幅很小。夏季日变化有两个高点和两个低点,接近日出前有一低点,午前11时达次高点;16时~18时出现次低点,22时~23时达最高点。春秋季日变化与夏季相似,只是高低值出现的时间有些不同。 相对湿度 太原市年平均相对湿度53%~60%,其分布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但在古交地区有一相对低值区。在一年之中相对湿度的变化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且冬春季最小相对湿度各地都出现过0%的极值记录。 春季相对湿度在全年中为最小值,月最低值出现在4月份,为41%~49%,这是由太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风速大的气候特点决定的。夏季相对湿度急增,为全年最高值,以8月份最高,为69%~77%。秋季相对湿度开始减小。 相对湿度有显著的日变化,通常一日中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出现在15时左右。阴天,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幅度很小。 第七节蒸发 太原地区一年四季的蒸发量以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冬季最小。 第八节雾无霜期 雾 雾日数全年平均为12天~13天。最多年份雾日数25天,出现在1976年;最少年份雾日数仅两天,出现在1957年。雾出现时间多在秋季,春、夏两季相对较少。 无霜期 各地无霜期以清徐县、南郊区、北郊区等平川地区较长。无霜期初日始于4月下旬,终日在10月上旬,80%保证率无霜期长达135天~157天。随着地势升高无霜期递减率为每百米4天~5天。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区,如南郊区天龙山、北郊区马头水、古交市姬家庄等地,80%保证率的无霜期长约130天左右。地势较高的娄烦县、古交市、阳曲县部分山区,无霜期长约120天左右。古交市、娄烦县部分高寒山区无霜期仅有100天左右。 第九节物候 北郊区 太原市北郊气象站自1988年开始进行物候观测,观测的动植物包括家燕、加拿大杨、垂柳、榆树、枣树、蒲公英、车前草。物候变化主要特征是:冬末春初,3月下旬到4月上旬,木本植物杨树、柳树、榆树处于叶芽前动期和芽开放期;草本植物蒲公英、车前草处于前动期。春季4月中下旬,杨树、柳树、榆树、枣树展叶开花,蒲公英、车前草也开始展叶开花。4月中旬至5月上旬,家燕开始由南方迁飞到太原。秋季,杨树、柳树、榆树叶变黄并开始落叶。9月上中旬枣树果实成熟。家燕于8月下旬到9月下旬开始南迁。初冬,10月中下旬到11月份,木本植物进入黄枯期,叶落尽;草本植物则全部枯黄。 阳曲县 阳曲县的山区与平川气温悬殊,自然节令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平川比山区早半个月。平川物候现象为:3月18日,表土日消夜冻。3月31日,旱柳发芽。3月10日,河水始融。3月17日,土表解冻。4月7日,始闻雷声。4月26日,梨树开花。5月12日,玉米出苗。5月17日,马铃薯出苗。6月6日,大麻出苗。6月8日,臭椿开花。6月25日,莜麦出苗。7月17日,马铃薯现蕾。7月17日,谷子抽穗。7月18日,黍子拔节。7月29日,黄豆开花。8月3日,谷穗挂籽。8月11日,小豆开花。8月11日,荞麦盛花。8月16日,莜麦抽穗。9月20日,小豆成熟。9月30日,土豆成熟。9月31日,黄豆成熟。11月15日,谷子成熟。10月14日,玉米成熟。11月14日,土壤表层夜冻午消。12月15日,河水结冰。 娄烦县 2月下旬,土壤表层开始解冻。3月中旬,土壤30厘米开始解冻。3月下旬,终雪。大雁始鸣。4月中旬杏树开花,榆钱散落,家燕始鸣。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开始播种。4月下旬,布谷鸟始鸣,杏花落。5月上旬,谷子出苗。6月上旬,农作物全部出苗,有的开始拔节、分蘖。7月上旬,杏成熟,玉米抽穗。7月下旬,开始收割小麦。8月中旬,大秋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农作物普遍抽穗、灌浆、结荚。9月上旬,农作物开始成熟。9月下旬,大雁南迁。10月上旬,杏叶始黄,10月下旬农作物收割完毕。11月下旬,土壤开始冻结。 清徐县 县内无系统的物候资料。近40年内,正常年分物候现象为:2月下旬,土壤表层日消夜冻。3月上旬,湖水、河水冰层消融,榆树发芽,冬小麦返青。3月中旬,土壤解冻,野草发青,大雁北飞,蜜蜂群飞。3月20日左右,柳树发芽。4月上旬,玫瑰发芽,桃、杏树开花,燕归来,终霜。4月9日左右,终霜。4月中旬,葡萄发芽。4月下旬,枣树发芽,棉花、玉米、大豆、瓜类开始播种;蛙始鸣;冬小麦拔节。5月初,始闻雷鸣,高粱播种,黄瓜上架。5月上旬,柳絮飞,玫瑰、洋槐开花。5月中旬,榆钱散落,杨柳飞絮,小麦抽穗,小地老虎成虫出现。5月下旬,枣花开,种谷子,小麦扬花,布谷鸟初鸣。6月初,杏始熟。6月上旬,蝉始鸣。6月中旬,葡萄花开,枣花盛开。6月下旬,桃始熟,合欢开花,小麦黄熟,蝉始鸣,棉现蕾。7月上旬,谷子拔节。7月中旬,玉米抽穗。7月下旬,葡萄果实始着色,家槐始花,布谷鸟终鸣。8月上旬,蟋蟀始鸣,大蒜成熟。8月中旬,芦苇扬花。8月下旬,复播谷子,糜子抽穗。9月上旬,燕南飞,枣儿红。9月中旬,大秋作物开始收获。9月下旬,葡萄成熟。9月底,蝉终鸣,野花开花,冬小麦播种。10月上旬,草枯黄。10月10日左右,初霜。10月中旬,雁南飞,野草全枯黄。10月下旬,枣树叶尽落,蟋蟀终鸣。11月上旬,杏树、加拿大杨、榆树叶尽落,河水始结冻,土壤表层始冻,葡萄枝条埋于土内。11月中旬,湖水结冰。 第十节气象观测事业 清末、民国时期的气象观测 近代气象观测事业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在太原创山西农林学堂,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民国元年(1912年),该学堂改为农业专门学校,民国三年,学校成立了测候所,观测场设在杏花岭,所记录的气象要素有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和部分天气现象等17个项目。 民国十一年(1922年),山西大林区署在太原北十方院建立林业试验场,场内增加气象观测内容。民国十六年,林业试验场归山西省实业厅管辖,气象记载分别报山西省政府及实业厅和中央气象研究所。仪器装备和技术操作较为规范化。民国二十一年,山西省建设厅在许坦村购地400余亩成立山西农业试验场,并建立测候所。 日本侵略军占领太原后,山西农业专门学校测候所和山西省实业厅林业试验场以及山西农业试验场测候所的气象观测全部停止。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伪政权将原山西农业试验场改为山西省立农业试验场,场设农务股,进行农业试验和气象观测。与此同时,日伪政权又在太原新建了一个太原测候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山西省立农业试验场更名为山西省第一农业试验场,并接管了日军所建太原测候所的仪器设备,恢复了农业试验和气象观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央气象局所属华北气象台派员筹建阳泉和太原测候所。太原测候所设在山西大学内。当时,太原测候所曾用过“泰山测候所”的名称。 新中国的气象观测事业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航空处派员成立太原航空站,并成立太原航空气象站,既担负航空军事任务,又作为全国气象站网,每日24小时观测。从1950年起,增添了天气预报制作任务。此时,由人民解放军接管的亲贤民航飞机场,也开始进行气象观测。 1954年,山西省政府组建山西省气象局。同年10月,在许坦村成立了太原气象台。12月该台增设了高空气象探测。1959年,太原气象台更名为山西省观象台,台址迁至殷家堡村。1960年以后,在太原市所属的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南郊区、北郊区相继建起了气象站。 1975年5月,太原市气象局成立,统管太原地区范围内的气象工作。 太原地区的气象观测机构,除市属及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南郊区、北郊区气象站外,还有省气象台、省观象台,均为规范化、标准化的国家定点台、站。 1960年~1982年,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曾在农村人民公社建立过40个农村气象哨,并培训农村气象员50余人。此外,太原市少年宫、太原钢铁公司和一些驻并部队,也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了小型气象站,开展气象观测记录,为少儿科普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专项资料和服务。1982年后,除个别气象哨外,大多数已撤销。 国家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工作,大体分为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云图资料接收和农业气象观测。市属各气象站主要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北郊站进行农业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日照、辐射、蒸发、地温、冻土、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观测使用的仪器有水银温度表、气压表、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雨量筒、雨量计、电接风向风速仪、日照计、蒸发器等。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等由气象观测员进行目测。 山西省观象台自1950年开始,使用经纬仪探测数10米高至20公里左右高空的风向、风速。1954年,增加用无线电探空仪探测高空的气压、气温和湿度。1974年省气象台增设了卫星云图接收设备。1976年,使用天气雷达探测200公里以外的高空云层和降水状况。 1985年开始,太原市气象探测业务开始使用PC—1500型计算机。 太原市北郊区气象站自1988年起,开始进行农业气象观测,观测内容有农作物发育期、生长状况、密度、田间操作、自然灾害和土壤湿度等。其他五个县区气象站也开始土壤湿度测定工作。 截至1996年,全市从事气象测报工作的技术人员约40人。共设县级气象站6个,形成了全市的气象观测网。太原各级气象台站开展的主要服务项目有: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服务,气象情报资料服务包括雨情报、墒情报、温情报、农业气象旬报、灾情报等,专业专项服务如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专题气候分析、森林火险预报、省城大型社会活动的现场气象服务等,基本满足了太原地区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发展的需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