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局监测能见度的方法

2.如果你是气象员,我要收集哪些气象信息?

气象监测_气象站监测设备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管理,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西安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坚持主导、统筹城乡、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做到共享、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的组织管理工作。

区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接受市气象主管机构的业务指导。未设立气象主管机构的区,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相关工作。

发展和改革、农业、水务、国土、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工信、财政、教育、林业、公安、交通、文广新、安监、市政、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第六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宣传工作,编印气象灾害预警知识宣传材料,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第七条 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以下简称传播单位)应当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以及气象灾害预警知识的宣传工作。第八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农业、水务、国土、环保、市政等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设置规划,并报市人民批准。

区县人民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在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按照规划要求设置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并纳入全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逐步提升基层和偏远地区的预警信息接收传播能力。第九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设置规划,组织编制气象探测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专项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批准后,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对破坏行为进行举报的义务。第十一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农业主产区、秦岭生态保护区和气象衍生、次生灾害易发区等敏感地区的监测,重点监测暴雨、暴雪、大雾、霾、雷电、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第十二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台站、气象监测站点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做好监测设施的计量监督,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台站、气象监测站点,以及防汛、地质、环境等与灾害性天气监测有关的单位,对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实施联合监测。

水务、环保、国土、市政、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与气象灾害监测有关的单位,应当督促所属监测站点与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传输和共享雨情、水情、风情、旱情、大气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等监测信息。第十三条 区县人民应当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队伍,并提供必要的装备和经费保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区,可以根据需要,在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做好气象工作站、气象信息站等气象灾害预警队伍的建设工作。

气象灾害预警队伍的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由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确定。

气象灾害预警队伍应当做好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即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单位如实报告,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当及时传播。第十四条 鼓励、支持气象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和预警信息的传播,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组织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气象志愿者的业务技术指导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

气象局监测能见度的方法

第一条 为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应对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坚持主导、统筹规划、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其信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农业、水利、国土、环境保护、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通信运营商、媒体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应当依法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利用气象探测网络,组织所属气象台站对可能影 响当地的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会同发展和改革、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编制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分布规划,报同级人民批准实施。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的建设,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并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转。第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台站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所属气象台站、有关部门所属气象台站或者气象监测站点,以及水文、地质、环境等与灾害性天气监测有关的单位,对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实施联合监测。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设施的计量监督,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农业、水利、国土、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督促所属气象台站或者气象监测站点以及与灾害性天气监测有关的单位,向本级人民和气象主管机构及时提供准确的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监测信息。第九条 依法设立的气象灾害预警队伍及其协理员、信息员,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和预警信息的传播。

鼓励、支持气象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和预警信息的传播,有关单位应当做好组织培训工作。第十条 各级人民、气象主管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即时报送或者通报气象灾害信息。

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应当即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单位如实报告气象灾害信息。第十一条 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的管理,提供必要的装备和经费保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的业务指导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收集到的气象灾害信息及时纳入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依据气象监测信息,预测气象灾害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或者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当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以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

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第十四条 根据气象灾害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气象灾害的预警级别按照国家规定分为一级、二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蓝色标示。一级预警即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对发生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气象灾害的,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并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可能受到危害地区的气象主管机构通报。第十六条 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发展势态,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或者终止、解除预警。

调整预警级别,重新发布或者终止、解除预警,应当即时报告当地人民及气象主管机构,并通报有关部门和媒体。

如果你是气象员,我要收集哪些气象信息?

国内气象局大部分 监测站 都用目测,选好参照物,先用GPS定位测量好后,用目测参照物,确定能见距离。。。

也有 观测站 选用 能见度观测仪,很少,主要是 试验阶段,原理是两个对射口径,发射光束,接收多少,看空气中离子浓度,被阻碍多少,来确定能见度的变化。国内处于研发阶段,仪器核心部分的芯片处理都是 国外进口,芬兰 德国等。。。。

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总辐射、降雨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土壤湿度、土壤水势。

气象上常用的测定仪器有液体(如水银)气压表和固体(如金属空盒)气压表两种。气压记录是由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的气压室内的气压表或气压计测量的,有定时气压记录和气压连续记录。

人工目测的定时气压记录是用动槽式或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测量的,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气压连续记录和遥测自动观测的定时气压记录用的是金属弹性膜盒作为感应器而记录的。

可获得任意时刻的气压记录。用这些仪器测量的是本站气压,根据本站拔海高度和本站气压、气柱温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海平面气压。

扩展资料:

自动气象站数据集器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同时可外接大容量数据集卡实现海量数据存储。

适合于野外无人状态下长期监测。工业控制标准化设计,便携式防振结构,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轻触薄膜按键。适合在恶劣工业环境使用。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

气象监测:系统具有多种供电方式,交直流两用或配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功率达15瓦,在满电状态下可保证气象站连续7天不间断供电。

可靠的三防设计,防护级别达到IP65级,完善的防雷击、抗干扰等保护措施。可以配套多种户内户外型显示屏。工作环境:温度:-50~80℃,湿度:100%,抗风等级:≤75m/s。

百度百科-气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