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的湿冷,北方的干冷,你觉得哪个更冷?

2.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的由来是什么?

4.1月23日至24日中东部地区雨雪天气持续 陕晋豫鄂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5.今天上海天气怎么样?

6.河南济源河南济源天气预报

平原天气预报24小时_平原天气预报24小时实时查询百度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国家。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天气预报方面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先进的,这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有些人觉得中国的天气预报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大部分时候不是很准确,其实这是大家不了解天气预报。大家知道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观云识天,我就把天气预报的一些小知识和大家仔细的说一下,其实我也是门外之人,无非是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天气预报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现在来说中国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我国的气象卫星来进行观察,然后把数据全部的传送会中国气象部门,这些数据几乎是时时刻刻在发回,而我们的气象专家则需要通过看数据和照片来进行云层和大气的基本判断,这点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技术难度很大。

通过对照片和数据的研究,气象专家才能做出初步的天期预测,之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数据计算,这方面属于行业的专用方法,我也不是很熟悉。经过精密的分析和计算以后,专家得出的天气预报,属于预测性的天气预报,因此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偏差问题,但是偏差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和实际情况几乎一样。

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不对,因为很多时候预报下雨,但是天气很好。其实不是天气预报问题,你所在的城市很大,你这里没有下雨,不等于其他地方没有下雨。只要下雨在这个城市,那么天气预报就是准确的,关于温度也是如此,天气预报给出的是平均值,所以很多人觉得热,那是因为你在市区里面。为什么天气预报总感觉不是很准呢?因为你是点,天气预报是面,就这样简单!

南方的湿冷,北方的干冷,你觉得哪个更冷?

9月27日至10月1日,华北中南部部分地区、汾渭平原等地大气扩散条件恶化,将有轻度霾和局地中度霾天气。 未来一周,江南南部和黄淮西部部分地区的白天天气条件将更有利于臭氧的产生。

具体预测如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9月27日至10月1日,全区中南部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略有恶化,出现轻度雾霾和局地中度雾霾天气。 此外,白天的天气条件更有利于该地区南部部分地区的臭氧生成

长三角地区

未来一周,全区大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良好,无明显污染天气。 只有在中午的部分时间,该地区南部的当地气象条件才会更有利于臭氧的产生。环境天气预报:华北汾渭平原有雾霾周围天气,汾渭平原地区,9月27日至10月1日,关中平原等地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恶化,部分时段出现轻度霾和局地中度霾。

珠三角地区

未来一周,区内大部分地区大气扩散除湿条件良好,但部分时段,珠江口附近地区白天气温较高,辐射较强,气象条件较为有利 用于产生臭氧。

华中地区,未来一周,该地区中南部地区白天气温和辐射将偏高,湘南、赣中部分地区的气象条件将更有利于臭氧的产生。西南地区,未来一周,全区大部分地区大气扩散除湿条件良好,无明显污染天气。东北地区,? 未来一周,全区大部分地区大气扩散除湿条件良好,无明显污染天气。西北地区,未来一周,全区大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良好,仅南疆盆地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

雾霾天气就得减少在户外的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很多的老人或者运动爱好者都喜欢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到外面做运动来锻炼身体,当遇到雾霾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以便呼吸比较新鲜干净的空气。出门外出时应该带防雾霾的口罩,如果是雾霾的天气,防止由鼻子和嘴侵入肺部,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外出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应先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肤,有条件的话,最好洗个澡,做到全身的清洁。

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当然是南方的湿冷,叫人更不好过。 南方的湿冷是透过皮肤深到肉里,甚至深到骨髓里。湿冷的空气会影响到人的皮肤,比平常还要低几度。

而在北方虽然干冷,但是穿得比较厚,屋里面有暖气,在屋里面非常暖和。

好多的南方学生在东北的时候会觉得外面虽然冷,但是屋子里都有集中供暖,一进到屋子里面,就会很暖和。而且穿着羽绒服穿着棉鞋穿着棉衣棉裤,可以过得很容易。

但是南方的学生他们放寒的时候一回到南方,他们就觉得非常不好过,很多寒后回到北方的时候,他们的手脚都冻裂了,没在南方过冬还真不理解。

天气预报的由来是什么?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华沙大学的波兰科学家在进行国际气象规划的研究工作中,为近500年天气异常性规律的预测,研制了一种数学模拟器。根据气象学家近200年积累的大量气象学资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运算,并揭示了有规律的温度变更和降水变更量,其中温度周期数为11年、22年、90年和220年;降水量变更周期为11年、22年、75年和230年。这些周期数与太阳运动情况密切相关。他们作出了未来500年的气候预报(只适应于东欧各国);最冷的冬天在2001年、2504年、2247年和2492年;特别温暖的冬天是2151年和2360年。最酷热的夏天在2027年、2138年、2218年、2398年和2478年;凉夏在19年、2078年、2168年、2257年、2347年和2435年。近100年内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在1998年。

1月23日至24日中东部地区雨雪天气持续 陕晋豫鄂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天气和气候的冷暖、风霜雨雪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生产实践是再重要不过的事。穿衣、走路甚至居住,都免不了要看天行事。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与天作斗争,与地作斗争,逐渐掌握了气象方面的一些知识,根据物象、天象来预测天气。

远在3000年前的商代,我国就用甲骨文来记载关于刮风、下雨、旱、涝等的天气情况了。这是公元前1217年商代甲骨文的气象记录,上面的文字是:癸亥卜,鼎(真)旬。三月。乙丑,夕(夜),雨。丁卯,明,雨。戊(辰),小日,雨,风。己(巳),明,启(霁)。壬申,大风自北。

对于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古代人民对一些现象作了解释。《庄子》一书中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说明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南宋的朱熹对雨的产生作了解释:“气蒸而为雨,如饭甑盖之,其气蒸郁而汗下淋漓。”他还说过露不是降落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露者,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我国古代的史书以及各地的地方志上,都有较详细的气象记录。从汉代以来,就记录了大旱、大寒以及霜雪冰雹等特殊的气象,特别是各朝的首都一带地区更为详细。

我国很早就使用气象仪器来观测天气状况了,是最早发明风向计和雨量器的国家。东汉的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立一根5丈(约16.7米)的高竿,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风向了。这同12世纪外国书籍上记载的候风鸡相似,比铜鸟的记载要晚1000年。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么风。这同现代的风向袋相似。

我国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数书九章》中有记叙。雨量器大小统一标准,圆筒直径14厘米,并有铜制的量雨标尺。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使用少数气象仪器外,主要依靠物象、天象来预报天气。

到了17世纪,科学家发明了气压计和温度计,而后又相继发明了温度计和风速仪,这样就可定量测定某地的天气状况了。

气象工作中最重要的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1854年11月14日,风暴突然袭击黑海,风速达每秒30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联军舰队正在海上协助土耳其同俄国作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法国军队的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分别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要求他们提供这次风暴发生前后几天里的气象情报,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据这些报告分析,原来这次风暴来自大西洋,自西向东吹向黑海,出事前两天,西班牙和法国首先受到影响,如果那里设有气象台、站,而那时已有了电报,如果把风暴的消息早日电告英法舰队,就可以减少损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果建立了气象站网,用电报集中到一个气象总台,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可能推断出风暴的行踪。当时,社会上需要有关气象消息,法国于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这比用谚语作预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气象局每天都印制出当天的天气图。1863年开始,在报刊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气象工作,从1914年开始,又将各国资料汇集在一起,绘制出全欧洲的统一的天气图。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被发明和应用后,从此除了同时汇集的各地气象站、台的地面资料,又增加了高空气象资料。有了高空天气图,就出现了气压场为中心的长波理论和气压系统的发展理论,它可以作出未来3~5天天气状况的预报。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华沙大学的波兰科学家在进行国际气象规划的研究工作中,为近500年天气异常性规律的预测,研制了一种数学模拟器。根据气象学家近200年积累的大量气象学资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运算,并揭示了有规律的温度变更和降水变更量,其中温度周期数为11年、22年、90年和220年;降水量变更周期为11年、22年、75年和230年。这些周期数与太阳运动情况密切相关。他们作出了未来500年的气候预报(只适应于东欧各国);最冷的冬天在2001年、2504年、2247年和2492年;特别温暖的冬天是2151年和2360年。最酷热的夏天在2027年、2138年、2218年、2398年和2478年;凉夏在19年、2078年、2168年、2257年、2347年和2435年。近100年内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在1998年。

今天上海天气怎么样?

今明天(1月23日至24日),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持续,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西藏西南部局地有暴雪;湖南北部、湖北中东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需注意防范。

 一、全国天气实况

 昨日(1月22日),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湖北西北部和南部等地出现小雪或雨夹雪,其中,陕西东部、河南西部、山东中部局地中雪,新增积雪深度2~5厘米;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中南部、广西东北部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江西萍乡、湖南衡阳等局地暴雨(50~96毫米)。

 二、全国天气预报

 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持续。预计23日至24日,西藏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西藏西南部局地有暴雪,上述地区新增积雪深度3~8厘米,局地超过10厘米;湖南北部、湖北中东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

 具体预报如下:

 23日中午至夜间,新疆南疆盆地、西藏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南部和西部、黄淮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北部、西藏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雪(3~8毫米),西藏西南部局地暴雪(10~18毫米)。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部和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

 24日,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新疆南疆盆地、西藏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黄淮西部、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西藏东南部、广东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

 三、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预计23日中午至24日,北京天气以阴为主,部分地区有零星小雪;期间能见度较差,最低能见度1~2公里;气温较低,平原地区白天最高气温1~2℃,夜间最低气温-5~-6℃。

 北京地区天气预报(1月23日中午至24日)

 四、海上天气预报

 23日午后至夜间,黄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将有5~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东海大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将有6~7级、阵风8级的旋转风,其中东海东部海域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级。另外,雷州半岛东部沿岸、琼州海峡、北部湾、浙闽沿岸海域将有能见度不足10公里的轻雾,其中北部湾部分海域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24日白天至夜间,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将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

 五、全国道路交通影响预报

 预计23日中午至24日中午,新疆南疆盆地、西藏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南部和西部、黄淮西部等地部分道路受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影响,其中,河南南部局部路段受大雪影响;江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等地部分道路受小到中雨影响;安徽中西部、河南东南部、福建中东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西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部分道路受雾影响能见度低。

 六、全国铁路交通气象影响预报

 预计23日中午至24日中午,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大部、甘肃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等地受降雪天气影响,京包线集宁南-土墨特右旗、京广线定州-驻马店、京九线衡水-亳州、陇海线陇西-宿州、焦柳线襄阳-月山、襄渝线旬阳县-襄阳北、青藏线开心岭-那曲等铁路线路运行、检修等受低温冰冻和积雪影响的风险较高。

 七、全国机场气象影响预报

 预计23日中午至24日中午,全国大部机场适航;云南东部、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南部、江西、福建等地的中低空空域有轻到中度颠簸;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安徽北部等地的低空空域有积冰条件。23日中午至夜间,乌鲁木齐机场能见度500米左右,郑州、太原等机场有小雪。

 八、长江干线航道气象影响预报

 23日下午,长江干线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部分航段受雨雾影响,能见度低。湖北中东部、江西、安徽、江苏大部航段有6级以上阵风。低能见度影响航段:宜宾-重庆、重庆-三峡、三峡-宜昌、宜昌-岳阳、岳阳-武汉、武汉-黄石、黄石-九江、九江-芜湖;大风影响航段:宜昌-荆州、荆州-岳阳、岳阳-武汉、武汉-黄石、九江-芜湖、芜湖-南京、南京-太仓。

 23日夜间,长江干线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部分航段受雨雾影响,能见度低。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部分航段有6级左右阵风。低能见度影响航段:宜宾-重庆、重庆-三峡、三峡-宜昌、宜昌-岳阳、岳阳-武汉、武汉-黄石、黄石-九江、九江-芜湖;大风影响航段:重庆-三峡、荆州-岳阳、黄石-九江、九江-安庆、南京-太仓。

 九、关注与建议

 23日至24日中东部地区雨雪天气持续,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有中雪,上述地区已有不同程度积雪,需防范降雪、积雪结冰、低能见度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防范降雨和路面湿滑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河南济源河南济源天气预报

10阵雨优2511月24日(周二) 08:50更新

今天: 10-13° 小雨 北风0级 湿度96%

24小时预报

昨天

11/23

今天

11/24

上海(简称:沪、申),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国际性港口,设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位置境域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面积634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地形地貌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气候环境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1、河南济源市属于哪个市2、济源在哪个省哪个市3、河南济源属于哪个市河南济源市属于哪个市

河南济源市属于河南省直辖县级市,不属于其他市管辖。

济源市,驻地沁园街道。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黄河以北,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接,西距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接壤,东与焦作毗邻。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累年年平均温度14.5℃,累年年平均降雨量567.9mm,累年年平均相对湿度68%。

扩展资料

济源市区划数据

截至2017年9月,济源市共有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484个村委会。济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沁园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北海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天坛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玉泉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克井镇村委会、五龙口镇 村委会、梨林镇村委会。

轵城镇村委会、承留镇 村委会、坡头镇 村委会、大峪镇村委会、邵原镇 村委会、思礼镇 村委会、王屋镇村委会、下冶镇村委会。

百度百科—济源(河南省直辖县级市

济源市人民—气候环境

济源在哪个省哪个市

济源市属于河南省,是省直辖市,直隶属于河南省,不属于哪个市。

济源市历史悠久,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

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秦代(前221-前206济源境内设轵县。

明清济源县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至1949年。

1942年7月,豫北道济源县抗日民主成立;1943年春,王屋县抗日民主成立;1946年,抗战胜利后,抗日民主更名为济源县民主;1947年7月,撤销王屋县,将王屋县的一、三区划归济源。

1949年8月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10年,属新乡地区。15年5月,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17年5月,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

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

19年经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扩展资料: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尔雅_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3万,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济源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摇篮地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战蚩尤,开创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战国时代,古轵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古代历史名人众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阳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园,著名的词牌名“沁园春”由此而来;

药王孙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悬壶济世并终老于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此隐居多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济源是名相裴休、“茶仙”卢仝、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的故里。

这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济源地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岸,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山水风光旖旎,旅游丰富,培育了王屋山、黄河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等知名景区。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五龙口有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济源旅游发展融合愚公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黄河文化、卢仝茶文化、荆浩画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特色,荣获“中国旅游品牌榜最具人气旅游城市”称号。

济源市人民—历史沿革

河南济源属于哪个市

河南济源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由河南省直辖,不属于任何市。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地处“太行八陉”之首的“古轵道”要冲,是豫晋交通的咽喉要塞,为传统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济源历史沿革

济源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至今保存多处旧石器、新石器、仰韶、龙山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和遗存。

夏朝,曾作为都城称“原”。少康中兴,十八年迁都于原(现济源火车站一带,其子帝抒居原,曾在此实施对夏王朝的统治。

西周、东周,属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芮侯(现瑞村、毛公(现邵原毛田、邵公(现邵原均曾食邑于此。

春秋战国,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古轵国一度成为韩都。

秦代,置轵县。

三国,分属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

西晋,分属轵县、沁水县,属河内郡。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济源名称设县。

元,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元太宗六年(1235年,济源县升为原州,七年,州废,复为县。

明清,境内数县并入济源县,改属怀庆府。

1913年,改属豫北道。

1914年,改属河北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