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宜昌的山的诗句

2.描写夏天雨后乡村景色的诗句

3.地震云存在吗?

4.关于地震的资料

5.关于小暑节气的诗句和谚语

6.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平陆天气预报15天_平陆天气预报15天查询免费

还有一种是扭波```

地震波发生于地下,通过岩土质点的弹性振动进行传播,当地震波传到地面附近,受震物体有了扩展空间,则形成集团运动,使浅部地层发生旋扭,使地面上的物体产生三维扭动,地震仪所记录的只是地震仪所在地的物体集团运动的强度和周期变化,它既测不出集团运动的三维扭动轨迹,更测不到真正的地震波,由此得出一个错误理论,认为地震是先上下跳动(纵波所为),然后水平单向摇摆(横波所为),并据此用了摇床作地震模拟实验,进行理论研究,皆与实际情况相悖。

在无法直接测出集团扭动三维轨迹之前,只能根据地震破坏遗迹进行分析,获取他们在破坏之前的运动信息。1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我们对唐山震害进行了大量实地观察,结合海城地震、溧阳地震和龙陵地震资料,总结出地震破坏的十大规律,搞清了地震破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应力分析,发现了扭波,进而提出针对扭波设防抗震的八项措施。19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为"扭波与地震",此后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作了报导。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扭波理论至今仍未被权威专家所接受。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7.2级大地震,一家电视台的监视器录下了该办公室遭地震破坏的全过程,桌子、椅子都在旋扭,最大转角达170度。证明了我们在二十年前根据颓垣断壁分析出的扭波正确无误。可是在二十年后,日本和美国的地震学家,在物体受震发生扭转运动的实况录像面前,仍然把地震破坏说成是由纵波和横波造成的。实在遗憾。为了改变这一不正常状况,现将1992年发表的一片论文"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重新发表,以正视听。

地震机制--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 原载于《新疆地质》增刊1992

目录

前言

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

(1)线性物体直立如初

(2)钢筋铁架抗震最佳

(3)裂开旋扭同时并存

(4)破裂形式如同老化

(5)间隔破裂轻重分带

(6)断裂两盘不受损伤

(7)地面平整,起伏罕见

(8)四面开花铅直坠落

(9)地下建筑保存良好

(10)人体抗震胜过厂房

2、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

(2)五个关键问题

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1、弹性振动

2、弹性波

(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2)弹性波的传播

(3)弹性场与弹性波转向

(4)横扭波与纵扭波

三 扭波与地震破坏

1 扭波的破坏作用

2 扭断类型

横扭裂

纵扭裂

3 地震破坏的分带性

4 扭波破坏与重力关系

5 地旋

四 针对扭波设防抗震

1 截波

2 活端

3 底小

4 加筋

5 结牢

6 轻质

7 加箍

8 地下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国是最早记录地震和记录古代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首先发明地震仪和首先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晋太康三年(282年)在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年)的墓中,出土了一部竹简,竹简上刻写着上至皇帝,下迄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年)的历史,人称《竹书纪年》,里面记有4次地震,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在这以后的许多有关古籍中,都有对地震的记载,从公元前1831-1955年3800年中,大约记录了9000次地震,其中约有1000次是破坏性地震。经整理不仅勾划出我国的地震区,同时还揭示出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国外,最早作地震记录的是日本,其记载是允恭天皇五年(416年)日本河内地震,比中国晚2247年。

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78-139年)首创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安放在洛阳城内,正确的报出了东汉永和三年(138年)二月初三在陇西所发生的地震,陇西位于今甘肃兰州、临洮一带,在洛阳以西700km。而欧洲在1880年才制成地震仪,其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比中国晚1700多年。

在数千年以前,我国就力图从自然界本身去找地震原因。《竹书记年》在记述夏帝发十年的地震时写道"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春秋战国时期,阳伯父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庄子》则提出海水周流相薄说,认为:"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允,最早提出了地震是地壳本身的"自动"现象,他不止一次的说:"地固将自动"。沈括认为,天地之变"率皆有法","物理有常,有变"。

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记录,并总结出一套预报地震的经验。据山西省《虞乡县志》记载,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山西平陆地区曾根"*雨后大热,宜防地震"的经验,预报出九月二十日二时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记载,清咸丰四年(1855年)十二月十一日,辽宁金县旗民根据地声,预报出即将发生的一次破坏性地震:"未震之时,先闻有声如雷,故该处旗民早已预防,俱各走避出屋,以未曾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宁夏《隆德县志》曾把地震前兆归纳为"地震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挥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三、海面遇雨,波浪高涌,奔腾洴汹,此常情;若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光异日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入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置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粟,势必地震。这6条对地震前的天气异常,海啸、地光、地震云等地震前兆都作了精辟的概括。日本人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地震云,所得结果与以上描述基本一致。

自1996年以后,我国已报准18次破坏性地震,如15年的辽南海城地震(7.3级),16年的云南龙陵,路西地震(7.5-7.6级)和四川松潘地震(7.2级)。这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从世界水平来看,地震机制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根据表面现象作地震预报,只能对部分地震有效,不可能把所有地震都预报出来,16年唐山地震未能报出,是很自然的,在地震研究方面,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地震波有3种,除众所周知的纵波和横波以外还有扭波。扭波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动力,扭波的发现揭开了地震破坏的内幕,为制定抗震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70年代中国接连发生了十几次强烈地震,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破坏,仅16年唐山7.8级地震就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从而引起人们对地震的强烈关注。唐山地震后,在观察中发现《地震烈度表》〔1〕所附的样板图样(图版 1)与事实有很大出入。例如,样板图上面的是电线杆和楼房随地震烈度的增加逐渐倾斜,倾角逐渐增大XI-XII度时全部倒塌。实际上唐山地震并非如此,唐山路南区的破坏最严重,房屋全糟破坏,大多数塌平,按其它指标烈度定为XI度,可是电线杆仍然直立如初(图版2,4,5)〔2〕,另外无论是7层大楼还是平顶小屋坍塌后留下的断墙残壁基本上都是直的(图版 3)〔2〕,并不是先倾斜后破裂。这说明,人们对地震破坏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通过对现场调查,结合溧阳地震、海城地震和龙陵地震,我们初步摸到了一些规律。

1、 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

⑴线性物体直立如初

唐山市和丰南县地震烈度为X-XI度,厂房和住宅几乎全部破坏,但其中有许多线性物体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例如:

①所有树木均安然无恙,均未直接受害(图版 2,4,5)。

②绝大多数电线杆直立如初(图版 2,5;图版 6,7)。

唐山河北矿治学院翻砂车间是钢筋水泥厂房。地震后柱断、梁弯、顶塌,但厂房门前的两根电线杆直立如初,房后的树木也依然如故(图版 2)。

唐山开滦医院原是新建的7层大楼,地震时大部分塌平,但紧靠它的树木和电杆仍安然无恙。残留的一角也是直立的(图版 3)。

40cm宽的钢筋混凝土房柱被折断,而在同一地区的电杆和树木安然无恙(图版 7)。

唐山XI度区胜利桥墩倒梁落,而桥旁树木、电杆完好如初(图版 5)。

③唐山65m高的微波转播铁塔巍然屹立在大片废墟之中(图版 8);震后仍能使用(潜望镜的方向性要求很高不能相差几秒)。这说明地震对它几乎无丝毫影响。

④40m高的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唐山车站水塔依然如故。

⑤天津化工厂厂房坍塌,而直立的反应塔和高大烟囱及电杆均保存完好。

在线性物体中也有破坏较重的,主要是没有钢筋的砖砌烟囱和砖砌水塔,沿个别砖缝破裂后引起整段脱落。

⑵钢筋铁架抗震最佳

①唐山两座铁路钢架天桥和开滦煤矿的十几对钢架竖井均完好无损(图版 9)。

②唐山路南区65m高钢架电视转播塔屹立如初(图版 8)。

③唐山启新水泥厂办公楼砖砌窗柱破碎散落,而柱内钢筋完好,支撑着上层建筑(图版 10)。

④唐山一些早年电杆,受震后水泥破裂脱落,钢筋无恙,电线杆仍然直立(图版 11)。

⑶裂开旋扭同时并存

无论是墙裂缝、地裂缝还是烟囱裂缝,凡是裂缝都有旋扭,以柱状体的断裂扭转最为明显。例如:

①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和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全部断裂,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转40o(图版 12);旋转角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无从查考。

②唐山河北矿冶学院翻砂车间,各墙柱均断裂旋转,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各个不同(图版 2)。

③唐山文化宫门柱断裂旋转(图版 13)。

④唐山十中地裂缝右行旋转1.2m(图版 14)。

⑤唐山文化宫烟囱水平旋转(图版 15)。

⑥辽宁海城县委会烟囱断成4节,最上一节右旋40o(图版 16)。

⑦辽宁营口市砖砌烟囱水平断成5节,皆扭转错位(图版 17)。

⑧河北宁河火车站局部铁轨发生水平扭转,其他铁轨和电杆均无损伤(图版 18)[2]。

⑨河北丰南火车站一条铁轨发生反复扭曲,右侧的铁轨和站台也发生变形,其它铁轨以及树木和电杆均保存完好(图版 19)[2]。

⑩云南龙陵镇安中学16年7.3级地震后两个篮球架都发生了水平旋转。一个左旋14o,一个左旋18o,最大平移1.22m(图版 20)[2]。

(11)唐山地震京榆公路滦河大桥桥面塌落同时旋扭(图版 21)[2]。

⑷破裂形式如同老化

地震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沿着物体本身的脆弱带发育,不论是地面上的建筑物,地表的道路还是地下的地层都是如此。例如:

①沿建筑物四角断裂(图版 12;图版 13)。

②沿门窗四角向外裂开(图版 22;图版 12)。

③沿支柱顶底面切断扭转(图版 13)。

④平行砖缝断裂(图版 15,16,17)。

⑤平行或垂直马路延长方向断裂(图版 23)。

⑥垂直水泥场地的边界线断裂。

⑦平行河边、塘边断裂。

地震所造成的断裂形式与非地震的"自然老化"和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断裂基本一致,地震只是加快了老化断裂的发展速度,是急性发作。它的破坏形式与震源方位无直接关系。地裂缝的发展也象建筑物裂缝一样只受控于接近地表的局部基底结构,沿其脆弱带产生地裂缝,其分布和延展方向也与震源和发震构造无直接关系。地裂缝都是比较浅的,通常只有几米,深十米以上的尚未见报导。

⑸间隔破裂轻重分带

①水平分带

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三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m平行排列,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保留了中段的部分骨架,北面一栋只前沿散落。

唐山水泥设计院新建的5栋楼房,均为砖混结构。同样设计和施工,基础条件也相近。但间隔坍塌,破坏轻重悬殊(图版 24)[3]。

唐山市路北区新华西路地震破坏轻重水平分带(图版 25)[2]。

15年海城7.3级地震也有类似的情况。

②铅直分带

一栋楼房各层的破坏常是不一致的。在唐山地震中,有些楼房只一层破坏比较严重(图版 22),有的二层破坏严重(图版 10);有的只第三层破坏严重(图版 12)。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一个砖砌烟囱,高约40m,断为7节,间隔大致相等,每节都有扭转,但未坠落仍在使用。

海城县委会有一烟囱,震后断成4节,最上一节右旋40o[4](图版 16)。

江苏溧阳上兴农机厂的3个烟囱互不相连,却在同一高度产生同样断裂(图版 26),这决非巧合。

图版 26.江苏溧阳上兴农机厂,3个烟囱互不相连,震后在同一高度产生同样断裂,皆向四面胀裂。

⑹断裂两盘不受损伤

不论断裂多长,裂缝多大,断块两盘物体仍然坚固如初,断裂所影响到的范围一般很小,例如:

①唐山至乐亭公路被错断,右旋错位1.2m,两侧树木直立如初(图版 27)[2]。

②海城地震时,锦县八千公社冻土开裂成一条大型地裂缝,缝宽20cm左右,长达2km将100余棵树木劈开,其中一棵树杆下部被劈,一分为二,左旋8cm,上部仍然相连,附近其他树木安然无恙(图版 28)[2]。

③穿过唐山十中的一条地裂缝将围墙、厕所和道路切断,右旋平移1.2m。但裂缝两侧的围墙、厕所隔墙、道路及其两侧的树木皆完好无恙。地下的管道也被错开,但两端并无损伤(图版 14)。

⑺地面平整,起伏罕见

唐山地震后,除极个别地区受空区塌陷或其它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和路面仍同以前一样无明显变化,波浪起伏少见,地裂缝的两侧也多是平坦的(图版 23,27,28)。

⑻四面开花铅直坠落

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向四面八方开花崩塌,铅直坠落。如同折叠灯笼合在一起,很少有整体倾倒的。

①唐山机车车辆厂的烟囱分段向四面胀裂(图版 29)。

②河北矿冶学院水塔断块向四面散落(图版 30)。

③唐山工人医院砖砌方烟囱四角向外崩裂。

④19年江苏溧阳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上沛砖瓦厂,有两个砖窑共八个烟囱,全部向四面崩散(图版 31)。

⑤江苏溧阳上兴公社农机厂,3个烟囱并排,在同一高度向四面崩裂(图版 26)。

⑥唐山开滦医院7层大楼铅直塌落,上下楼板近于重合,余下的一角仍然直立(图版 3)。

⑦唐山铁路医院住院部塌落楼板重叠在一起(图版 32)。

⑧唐山河北矿冶学院阅览室三层楼房西段全部铅直坠落(图版 22),东段仍然直立。

⑼地下建筑保存良好

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地方有些小裂纹外,其它均未受到破坏,开滦煤矿井下坑道与地面相比破坏极轻,吕家坨在地震时井下有600多名工人在工作,震后全部安全返回地面,马家沟3号井震后10天即恢复生产出煤。位于XI度区的铁路医院住院部,原是三层楼房,地上两层全部塌平,半地下的一层基本完好,只有一些小裂缝(图版 32),唐山有两条铁路隧道也未遭破坏。

⑽人体抗震胜过厂房

唐山地震死伤的人,绝大部分是由于建筑物的坍塌间接受害,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人比钢筋水泥造的厂房还要抗震。人的抗震能力是很强的。

地震破坏的这些规律也普遍存在于国内外的各次大震中,如1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的8.3级地震;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阿迪尔的5.8级地震等等。

2、存在的问题

人之躯体除大脑发达外,防御自然突变的能力一般比较差。冬天怕冷,夏天怕热;风吹站不稳,水淹立不住;唯独抗震能力极强,竟胜过钢筋水泥,赛过高楼大厦,奇妙得不可思议,简单到一目了然,无需佐证。人为什么能比厂房抗震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能否正确地解释这种现象,是检验一切地震理论的试金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地震的破坏作用。过去认为地震的破坏是纵波、横波和面波所为,并以后两者为主,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前述的10条地震破坏规律绝大部分是不能用纵波和横波来解释的,也不能用所谓的面波来解释。

⑴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

①地震的破坏若真是纵波和横波的作用,地面物体所受的振动应当是上下颤动(纵波)和水平摇晃(横波),其破坏作用应当与大风、海浪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相似,首先被破坏的和受害严重的应该是人、树木、电杆、水塔和铁塔之类的头重脚轻,重心高的,直立的线状物体;而不应该是那些重心低,结构牢,承重大、强度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而事实正相反。由此可见,地震破坏的主力不可能是纵波和横波;

②地震断裂皆具有旋转性,而纵波和横波的振动是没有旋转性的;

③若是纵波和横波的作用,建筑物应首先倾斜,然后断裂,向一侧倒塌。而实际上是向四面坍塌近铅直坠落,这再次证明地震的破坏不是纵波和横波所为;

④不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它们的传播都是连续的,强度是渐变的,从震中向外逐渐衰减。在同一个地震烈度区的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样的建筑物所受到的破坏应当是大致相同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震破坏具分带性,在短距离内常有很大差异,一栋楼房,一半塌平,另一半完好;两条并排的铁轨,一条扭曲,另一条完好如初。这些都不能用纵波和横波作用来解释。

⑤地震破坏也不是"面波"的作用(一般认为面波起主要作用)。所谓面波按目前的解释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沿地表传播,它的震动方向有的与传播方向垂直,这和横波的性质一样,包括了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地面上来回振动(拉夫波),一类则在地面上滚动(瑞雷波)。面波能使地面出现波状起伏。"既然认为面波的性质与横波一致,当然也就不可能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因素,所谓"面波"是否存在恐怕还是个问题。

地震的破坏既不是纵波和横波,也不是面波又是什么波呢?是否可能还有某种尚未发现的未知波在起作用?寻找未知波有三种途径,一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破坏应力的性质;二是重新分析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与图象;三是从理论上探讨弹性波的成生机制,弄清弹性振动与弹性波的关系。到目前为止,震源振动与弹性传播仍处于分别讨论的状态。还没有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⑵五个关键问题

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的可归纳为以下5点:

①为什么人比厂房抗震?

②地震如何破坏?

③面波是否存在?

④有无未知波?

⑤弹性波是怎样产生的,成生机制如何?

搞清弹性波的成生机制是解决5个问题的关键,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1、弹性振动

一物体受外力作用,使体积或形态发生变化,而当外力取消后,该物体便恢复它原来体积和形状者,称为弹性体。

图33之圆(实线)代表一个圆球状弹性体,若沿圆球某一直径方向施加一对外压力FF′。球体受压产生弹性变形,成为椭球体(虚线),称为变形椭球体。变形椭球体中各点的具体变化(位移)各不相同,促使各点变化的局部力大小和方向也各不相同,这些实际上使球体各点产生变形(位移)的局部力即通常说的内力。与内力相平衡还有一个反作用力,称为反弹力或恢复力。当外力和内力消除后,变形椭球体即在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复原成球体。反弹力和内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点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或反弹力称为应力,可用应力单位度量之。

图34-A所示是一个球形弹性物体的原始状态。加一对外力FF′使之发生应变(图34-B),所产生的内力同时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弹力所平衡。一旦外力(FF′)取消,内力则随之消失,物体将在反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弹性体的原始状态(A)。若外力缓慢消失,能量将逐渐消耗,物体各点则逐渐恢复到原位,直接由(B)回到(A),称为"无振复原"或"静态复原"。若外力突然取消,物体各点则在反弹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由(B)向(A)呈加速度运动;愈接近原始位置(A),速度愈大,达到(A)时速度最大,停不下来,于是便以此为初速度继续向前运动,给物体一个反方向内力(对B而言),使物体向(C)应变,积蓄新的反弹力,动能逐渐转化为弹性位能(应变),速度逐渐减小,当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能时,运动停止,如34-C所示。如在运动过程中无能量损耗,应变(C)的绝对值应与原应变(B)相等,只应变方向相反。到(C)后,立刻又在新反弹力的作用下向(A)转化,演化过程和以前一样,只是方向相反,由(C)过(A)最后回到(B);到(B)后,接着再由(B)过(A)到(C)。如此往返循环不已。弹性物体的应变和反弹力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弹性振动”。若介质为完全弹性体又无能量消耗时将一直振动下去,永不停息。实际上由于摩擦或其它阻力的作用,能量将逐渐消耗,每个周期的最大应变和最大反弹力的绝对值将逐渐减小,最后反弹力全部消失,振动停止,物体恢复到原始位置(A)。弹性应变的这种恢复过程称为"振动复原"。

2、弹性波

(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物体的振动可由弹性介质向外传播,形成弹性波。引起弹性波的物体振动称为"震源"。弹性波的波形可由图34所示的弹性振动过程分析得出。如果我们把图34之(A),(B),(C)重合在一起绘成图35的形式,任何方向上的弹性波波形皆可直接从图上求得。

图35之圆为应变前的原始球体,即振源,弹性波沿球半径方向向外传播,物体振动时各方向上的应变不同,传播出去的弹性波也不一样。弹性波的成生遵循以下法则:振源球面上任意点的振动沿径向传播出去就是该方向上的弹性波,其波形决定于该点的振动轨迹,这个法则叫做弹性波成生法则。振源体上的振动后半个周期与前半个周期相重,演化方向相反,但传播出去就称为一个完整的周期,连续不断的波列。

沿OA方向向外传播的弹性波,其波形由a点的振动轨迹所决定,a点的振动轨迹为直a1-a-a2,与传播方向(OA)方向一致,轨迹中任意点在相应椭球上的切线(切面)都垂直于径向Oa。所以,a点的振动沿OA方向传播出去,所生成的弹性波是纵波(P波)或称压缩波,传播质点沿传播方向往返振动(图35-A)。

b点的振动沿OB方向传播出去也是纵波(图35-B),波形与OA方向是一样的,只是在时间上相差半个周期。在同一时间内一个向外运动,一个向内运动,但由于两个纵波的始点也是相差半个周期,所以在以O为圆心的各球面上,两者的波形仍然相同,但不同步。

在OC方向上应变椭球体为无伸缩面。在整个振动过程中C点的位置保持不变,但C点在椭球体上的瞬时切线将随椭球体的形变而变,切线与OC的交角随时而异。C点的运动轨迹是原地旋转扭摆,故沿OC方向传播出去的波是扭波。它的传播方式与钟表摆轮相仿,传播质点偏离原始位置的扭摆角度,称为扭摆角,可用C点在椭球上的瞬时切线与在原始球体上的切线的交角α来表示。C 点在原始球体上的切线与OC垂直,扭摆角α为零,C点在椭球体上的各瞬间扭摆角皆大于零。振源体的振动幅度愈大,应变量愈大,扭摆角α的变化范围也愈大,扭摆角的最大值与扭波强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最大扭摆角度来表示扭波的强度。除a、b、c等8个特殊点外,其它所有点的振动轨迹皆是S型曲线。例如,d点的轨迹为d1-d-d2(图35-D).其振动沿OD方向向外传播。为了便于分析,将d点的振动时轨迹放大如图36所示:图中dk为质点d向d2振动时轨迹上的任一位置,由d至dk的运动可分解为3种分运动。

①沿OD方向的分运动(dk),沿OD方向传播出去形成纵波(p).

②垂直OD方向的分运动(Kdk),沿OD方向传播出去形成垂直传播方向振动的横波(S)。

③扭摆分运动沿OD传播出去形成扭波(n).

由此可见,任何振动轨迹呈曲线的原始波都可以分解成为纵波、 横波和扭波等3种基本体波(图35)。3种体波同源,同时生于同地。只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对3种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才逐渐拉开,单独运行。

实际的振源体大多不是球体,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波是沿振源表面各点的曲率半径方向向外传播,振源表面各点的振动轨迹可以全部呈S形,都包含有3种基本成分,而不存在只产生一种波形的特殊方向。

(2)弹性波的传播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凡是具有压缩弹性的物体都能传递纵波。固体以及受压气体和液体都有压缩弹性,都能传递纵波。真空无压缩弹性,不能传递纵波,如声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传播质点在一维空间内传播,在直线上振动,故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的振动垂直传播方向,只有当介质在垂直传播方向上有压缩弹性时才能传递横波。固体各方向都有压缩弹性,无论横波从什么方向穿过固体皆可以通过。液体和气体等流体则不然,在海洋等地表大型水体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水滴向上移动时须用力作功,具压缩弹性,所以沿水平方向可以传播横波,尤其在水面附近重力作用最显著传播横波的能力最大,如水波。在湖海的水平振动由于水体很大,相邻两点势能相等,阻力很小,受力后极易产生柔性变形消耗水平振动,压缩弹性很小。所以沿铅直方向横波很难通过大型水体。横波的振动垂直传播方向,在二维空间中传播,传播质点在一个平面内振动,故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地震横波一般比纵波慢1/3左右[1]。

扭波是由物体质点的扭摆运动所形成的弹性波,只能在具有扭转弹性的物体中传播,所

关于宜昌的山的诗句

A类1125 6.5 12.3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古交市,大同市,区,南郊区,阳泉市,矿山,郊区,长治市,晋城市,泽州县,朔州市朔城区,山西中介关闭,肖毅市吕梁,运城河津市

II 1035 5.9 11.3太原市清徐县,大同市新荣区,长治市郊区,潞城,襄垣县,晋城市高平市,朔州市地区,怀仁县,山阴县,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尧都区,侯马,霍州,运城盐湖区永济

三945 5.4 10.4太原市阳曲县大同左云,浑源县,大同县,阳泉市,盂县,平定县,长治县,屯留县,沁源,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全县应朔州市,忻州市定襄县,代县,宁武县,吕梁市交口县,交城县,柳林县,晋中市灵石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齐县,平遥县,临汾市,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汾西县,吉县,乡县,蒲,隰县,曲沃县,运城临猗县,稷山县,新绛县,新绛县,芮城县

400 855 4.9 9.4娄烦县,太原,大同,阳高县,广灵县,天镇县,长治市平顺县,沁县,武乡县,壶关县,长子县,理县,朔州市右玉县,忻州市灵县繁峙县,神池,五寨县,河曲县,保德,偏关县,岢岚县,静乐县,五台县,房山,吕梁市兴县,岚县,临县,中阳县,石楼县,文水县,晋中市榆社县,临汾市,县,永和县,安泽县,浮山县,运城闻喜,平陆县,垣曲县,夏县,万荣县

描写夏天雨后乡村景色的诗句

1.关于宜昌的古诗词

输入夷陵,可找到十几首

过白起墓 曹邺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白居易

位下才高多怨天,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杨子两三倍,老过荣公六七年。

笔砚莫抛留压案,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何况夷陵太守贤。

酬张司马赠墨 李白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

兴来洒笔会稽山。

郢城怀古 李百药

客心悲暮序,登墉塘瞰平陆。林泽窅芊绵,山川郁重复。

王公资设险,名都拒江隩。方城次北门,溟海穷南服。

长策挫吴豕,雄图竞周鹿。万乘重沮漳,九鼎轻伊谷。

大搜云梦掩,壮观章华筑。人世更盛衰,吉凶良倚伏。

遽见邻交断,仍睹贤臣逐。南风忽不竞,西师日侵蹙。

运圯属驰驱,时屯恣敲朴。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风尘俄惨黩。狐兔时游践,霜露日沾沐。

钓渚故池平,神台层宇覆。阵云埋夏首,穷阴惨荒谷。

怅矣舟壑迁,悲哉年祀倏。虽异三春望,终伤千里目。

西陵峡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 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李端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藓藓燮燮声渐繁,

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

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摩天古木不可见,

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送夔州班使君 司空曙

鱼国巴庸路,麾幢汉守过。晓樯争市隘,夜鼓祭神多。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知

西陵峡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2.关于宜昌三游洞的诗句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 三游洞 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序[1] [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

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

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

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12],策步入缺岸。初见石[13],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14],如垂幢[15]。

次见泉[16],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17],如不绝线[18]。遂相与维舟岩下[19],率仆夫芟芜刈翳[20],梯危缒滑[21],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22]。

仰睇俯察[23],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24],磷磷凿凿[25],跳珠溅玉[26],惊动耳目。自未讫戌[27]爱不能去[28]。

俄而峡山昏黑[29],云破月出,光气含吐[30],互相明灭[31]。昌荧玲珑[32],象生其中[33]。

虽有敏口[34],不能名状[35]。 既而,通夕不寐[36],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 “斯境胜绝[37],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38],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39],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40],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41],得无述乎[42]?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43],书于石壁。”

仍命予序而纪之[44]。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45]。

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47]。

三游洞题壁 (宋) 苏询 洞门卷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亦不能. ---------------- 三游洞题壁 (宋) 苏轼 冻雨霏霏半成霜,游人屐冷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 三游洞 (明)何璋 古洞饶奇胜,芳游感物华. 崖暄还碧草,露冷向幽花. 虚谷鸣钟隐,清流绕涧斜. 悠悠尘想绝,归路满烟霞. ---------------- 三游最著名(节选) (清)龚绍仁 夷陵多名山,夷山多名洞. 三游最著名,暄传自唐宋. ---------------- 三游洞题诗 (清)陆维祺 赤壁遨游事欲仙,不闻能赋第三篇. 我来重息风尘轨,愿与江山结后缘. ---------------- 三游洞题诗 (清)陈建侯 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 辟开混沌鸿蒙窍,露出人天生死关. 三游洞序 (唐)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

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返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

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

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府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乃命予序而纪之。

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厥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3.宜昌三峡古诗词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4.描写宜昌的诗

湖北宜昌--------

过西陵峡

(郭沫若)

秭归胜迹溯源长,

峡到西陵气混茫。

屈子衣冠犹有冢,

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书宝剑存形似,

马肺牛肝说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过,

他年水坝起高墙。

唐僧师弟立山头,

灯影联翩猪与猴。

峡尽天开朝日出, 。展开湖北宜昌--------

过西陵峡

(郭沫若)

秭归胜迹溯源长,

峡到西陵气混茫。

屈子衣冠犹有冢,

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书宝剑存形似,

马肺牛肝说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过,

他年水坝起高墙。

唐僧师弟立山头,

灯影联翩猪与猴。

峡尽天开朝日出,

山平水阔大城浮。

已归东土清凉界,

应惩西天火焰游。

五十年来天地改,

浑如一梦下荆州。

湖北宜昌-------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先秦.楚.屈原)

此生此行忆长阳,

山长水长情谊长,

青山多见巴人迹,

少年还忆贺军长。

歌向何处路何往,

心同人亲话衷肠。

无须停杯问生地,

长阳亦是我故乡。

--贺敬之 湖北长阳收起

5.急求有关宜昌的诗词古文

瞿塘峡 峡山蒙蒙竟日闲, 扁舟真落画图间。 纵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塘两岸山。 (清)张问陶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长江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唐)杜甫

竹枝词 瞿塘峡口冷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闇鸟一时啼。 (唐)白居易

夔州歌十绝句(选二)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赤甲白盐俱刺天, 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桔树丹青合, 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杜甫

6.宜昌三峡古诗词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 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14)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高峰(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

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24)三声:几声。

这里不是确数。(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7.描写宜昌的诗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出处:李白《渡荆门送别》释义: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2、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出处:陈子昂《渡荆门望楚》释义: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3、江上挂帆明月峡,云间谒帝紫微宫。出处:欧阳修《送前巫山宰吴殿丞》释义:江面上的船帆高高挂着,穿过了明月峡,前往紫微宫去拜访住在这云水间的帝王。

4、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出处:《过西陵峡》 郭沫若释义:从峡谷中穿过,顿时光芒直射,山川平稳水面辽阔。

5、红树枝头悬日影,碧沙涧里隔尘埃。出处:《三月三日登鸣凤山》 向儒道释义:红树枝头隐隐约约挂着太阳的影子,细沙中藏着尘埃。

8.有关描写宜昌的春天的诗句

(一)

师兄唱和不嫌多,天气新闻起浪波。

大国泱泱城万座,寒流滚滚雨三沱。

关山阻隔心相印,银幕开通讯不阿。

菩萨凉亭皆老马,识途识道识谎讹.

附文殊法雨原玉:

只恨冬无衣太多,阳风直直射光波。

青天开窟三千尺,碧水弯江一百沱。

腊尽欺春于岁尾,大寒暖景入山阿。

降温预报失微兆,怕在宜昌是舛讹。

附凉亭主人原玉:

苍天难测事机多,冬有温色喜碧波.

寻雪山川看日出,一春风雨泽江沱.

若于芳草吹荒野,羞向诗经读卷阿.

常在窗前听冷暖,宜昌宜盛不宜讹.

(二)

唱往和来又几多,文殊亭主逐情波。

南天北地飞双凤,妙句奇思涌一沱。

鼠去牛临辞旧习,春迎冬送树新阿。

荧屏恭颂新年好,如意平安信不讹。

附文殊法雨原玉:

气候悠悠物候多,东西南北异沧波。

凉亭主尽纳三昧,九二师争赋一沱。

剧降寒潮无雪脊,成全冷国有阳阿。

刚才天气小裴报,此刻宜昌寒仍讹。

附凉亭主人原玉:

十八司徒诗韵多,更将冰雪化春波.

一年容易又新岁,几度徘徊看浊沱.

玉宇人寰皆物信,幽明风月认纤阿.

业公龙许留窗外,不必惊慌误舛讹.

十八=9x2;司徒=师.

(三)

春节民工往返多,南来北去浪推波。

今朝已报平安旅,去岁犹惊堵塞沱。

两岸西东同福佑,合家老幼共情阿。

深期华夏均贫富,天下为公永不讹。

附文殊法雨原玉:

惟有诗词可做多,春花秋月逐云波。

牛熊意象风三树,红绿心涛浪一沱。

许我悲欢情尽发,任她慷慨曲无阿,

网联南北诗共唱,九二凉亭两不讹。

附凉亭主人原玉:

入世情缘阅已多,春风送暖是烟波.

由来情路难行走,从此身心许泽沱.

总在花前看世界,惟留雨后记山阿.

人生不讳艰辛过,算尽机关怎避讹?

9.描写宜昌境内长江美景的古诗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地震云存在吗?

1. 关于夏天雨后的诗句有

关于夏天雨后的诗句有 1. 描写夏季雨后的诗句有哪些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宋)李清照《如梦令》

释义: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涨十八员外》

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释义: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释义: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7.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8.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唐)王驾《雨晴》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9.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译文: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出现的是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10.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唐)温庭筠《咸阳值雨》

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2. 形容夏天雨后的诗句有哪些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 出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释义: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

2. 出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作者: 韩愈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3. 出处: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释义: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4. 出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作者:志南 释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

5. 出处:春晓 作者:孟浩然 释义: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 形容夏日雨后的诗句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5: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8: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幂幂敛轻尘,濛濛湿野春。

14:雨点儿撒落在我的睫毛尖

15:《春日》作者:秦观

16: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2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23:惨淡游丝景,阴沈落絮辰。

24:让禾苗感到润雨的力量;

25:轩窗透初日,砚席绝纤尘。

26:洒脱着声声的娇嫡

27:我会静静地飘荡着,

28:洒岳摧馀雪,吹江叠远苹。

29:双屐著频看齿折,败裘披苦见毛稀。

30:滋润着万物的心渠。

3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瞧近却无。

32: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4:《春雨》作者:刘复

3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36:《春雨》作者:徐凝

3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8: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39: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4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1: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42:《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43: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形容夏天雨后的诗句

44:《宿灵岩寺》作者:戴叔伦

4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46:我是一朵出水的白莲带着羞涩来到这美丽的人间我是一朵高雅的白莲怀着梦想来品这绚烂的人生不忧也不惧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我已亭亭这正是我最美丽的时刻绽放芬芳的笑颜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莫怕岁月无情

47:《春寒》作者:陈与义

48: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49: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迹莓苔新

5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52:漫步在这春光的毛毛细雨里

53:昔日的繁华永远无法弥补今生的痛

5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55: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6: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5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58:惠风何愈,柔弱的双手

59: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

60:《喜春雨有寄》作者:李中

4. 形容“夏日雨后”的诗句有哪些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5. 描写夏日雨后的句子有哪些

1. 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2.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3. 这场大雨不仅让动、植物们得到了帮助,更是让人们感到很舒服。在家的人赶紧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拿到里面来。在空调房里的人们把空调关掉,跑到阳台来感受着夏天的雨和下雨的凉爽。小朋友们也不会玩的大汗淋漓,不会感冒。总之,夏天的雨让人十分痛快,就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一样。

4. 夏天的南宁是很热的,就是一个大火炉。小朋友们的汗水一滴滴地往下流。荷花姐姐整天都在游泳。夏天下雨时那雷声简直就像小朋友在打鼓。我觉得夏天的太阳公公笑得可开心了。

5. 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多愁善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抬头望着那蔚蓝的天空,不管那灿烂的阳光有多刺眼,就算被刺到流眼泪。喜欢在下雨的时候,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看迷蒙的雾气,遮住这回忆的匆匆。是不是真的越长大越孤单?童年的记忆,早已寥寥无几,散落在去年冰冷的冬季里,而现在,已经是夏天,是真正的夏天了。

6. 宝塔松常年枝叶茂盛,特别是冬天和春天。冬天,雪花满天飞舞,在宝塔松上披上了一层银装,但仍隐藏不住宝塔松那苍翠的绿;春天,百花争艳,苗儿发芽,只有宝塔松依然那么严峻,那么端庄;夏天,天气炎热,可宝塔松下有一大片阴影,投下了星星点点的阳光,我们在下面玩,一点也不觉得热;秋天,老天爷非常不争气,常常下雨,可站在宝塔松下,一点也淋不到雨,可以放心的在树下玩耍。

7. 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8. 夏天,这里依然那么绿,偶尔听到几声蝉鸣。()我更喜欢下雨的家乡,下雨时,雨淋在树叶、房顶、地面的声音和在一起,就像雨天特有的音乐。下雨后,山中弥漫着雾,不时听到鸟的叫声,空气也清新了许多。

9. 暑里,父母要上班,孩子没人管,可孩子们热了就想去游泳,就形成了溺水身亡的高发期,每当看到新闻中播放的溺水,每每想到跟我一样花的年龄就这样失去了生命,我的心都会颤动一下,看得我惨不忍睹。还有夏天是雷雨都发的季节,那些不幸被雷击到,死亡的人们,让我在下雨天都不敢出门。这些事故的罪魁祸手,不就是夏天吗?

10. 一个夏天,荷塘里的荷花全开了,吐露出淡淡的清香。但是,当人们纷纷赞美荷花时,有没有注意到荷花身旁的荷叶,如果没有荷叶,荷花还美吗?荷叶衬托着荷花;下雨时为荷花遮风挡雨,但不求赞扬。荷叶在夏天是谦虚的。

11. 渐渐的,雷声远了,雨又细起来,细起来,像牛毛似的在天空中柔柔地飘着。

12. 我特别特别喜欢下雨天。因为我每次在下雨天跳舞时,雷哥哥,雨弟弟还有露珠姐姐都会为我伴奏。还有就是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同学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已经大汗淋漓了,如果体育课之前下过雨的话,天气就非常凉爽,同学们上过体育课后就不会大汗淋漓了。这就是我喜欢下雨天的原因了,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下雨天呢?

13. 有一年夏天,森林里的情况突然变了。天上也不下雨了,小溪从哗哗流水到底谁没有。但是,动物们并不怕,因为动物天气预报预测,今年夏天应该就有干旱。加上动物们根据预测,在春天就集了足够的水和食物。所以,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14. 雨,像天庭飘下来的千万条银丝。

15. 我从来不喜欢夏天,但我却对夏雨情有独钟,夏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也不像秋雨那样恍如仙境,它是狂放不羁的,是豪爽无惧的。聆听夏雨,似乎心中的一切烦恼忧愁都随风而逝。但是在这个夏天,很久没有遇见下雨天了。好不容易盼来了,却怎么如我的心情一样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坐在窗边拿上一本书,泡上一杯咖啡,静静聆听。一阵失望浮上心头,夏雨不再如往常那样干脆狂放,而是多了一丝细腻拖沓,就如我此时的心情一样,找不到方向,或许这只是我的心灵感应,夏雨没变,变得只是我的心情。

6. 描写“夏天的雨”的诗句有哪些

这类诗句较少,比如:

1、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意思: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2、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意思: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意思: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4、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晨《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意思:夏天的暴雨过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暑气尽消,这丝丝的细雨带来些许秋天的意味。

5、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意思:登上宝婺楼,远望雁投天末,依稀可辨;忽然风急雨骤,万山好像在风雨中浮动。

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意思:黑云如墨汁打翻却不能遮住青山,白亮的雨滴像珍珠纷乱地溅进木船。

7. 关于夏天的雨的诗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2、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出自清代项鸿祚的《清平乐·池上纳凉》

原诗

《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译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3、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江楼夕望招客》

原诗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译文

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4、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出自唐代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

原诗

《夏夜宿表兄话旧》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译文

深宵酒醒,小雨轻轻的下着,庭院里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和兄弟说起在纷乱的年代写一份叮咛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寄不到,家中的事情,件件桩桩都够凄凉的。离开的日子里那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过去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已经亡故。明天一早又要孤零零的乘船远离,想起河桥下青色的酒幔,心中不由得一阵忧愁,因为又要在那里与亲人分别饯行。

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出自五代阎选的《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原诗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译文

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8. 形容夏天的雨的诗句有哪些

1、宋代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释义: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2、五代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释义: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3、宋代刘攽《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释义: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4、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释义: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5、唐代李世民《咏雨》: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释义: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

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关于地震的资料

谣言:

今天西安的云比较特别,非常美丽,但形状像放射性条纹图案,查了资料说是地震云。有网友说这预示着四川的地震。

辟谣:

天上的云和地震没有关系

“地震云”的说法,一直在网上流传甚广,到底存不存在“地震云”?

请大家查阅百度百科,“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气象专业人士认为:从气象现测的专业角度分析,网上给出的各种地震云照片,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典型的云状,即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以及残留的飞机尾迹。这些所谓的地震云根本和地震没有关系。?

网上关于地震云生成机理的描述,例如地热转变为云,地磁场变化生成及粒子发光等说法从天气动力学、云雾物理学、演体力学、热力学等相关科学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学家也从未观测到“地震云”出现时磁热光的变化,因此,关于地震云产生机理的分析也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天空中的云彩千变万化,展现了大自然的杰作。气象部门在长期气象观测中记载了很多美丽奇特的云状。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和某种天气的演变大多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气象学博士李汀认为“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所谓“地震云”就是气象观测中的一般云。

所谓“地震云专家”,他们用地震云预报的地震,发震区域往往是几百到几千公里,貌似“准确”。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大大小小地震500多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而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发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两三次。也就是说,任何人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都不输,更何况“地震云专家”还把预测发生地震的时间尺度放宽到一个月以内,因此很容易做到预报地震的“次次命中”。

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的方法非常必要。我们要认识到所谓的“地震云”是不存在的,那些拍摄到的“美丽云彩”与地震毫无关联。“地震云”就是伪科学谣言。

辟谣专家:陈会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研究员

复核专家:沈萍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研究员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关于小暑节气的诗句和谚语

一、地声

地声是非常重要的临震前兆现象,我国史书对很多地震都有震前地声情况的记述。例如南北朝宋废帝元徽二年(西元474年),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见魏书灵征志),这是世界有关地声的最早记载。唐代也有‘玄宗二十二年(西元734年)二月十八日,秦州地震。先是秦州百姓闻州西北地下殷殷有声,俄而地震’(见旧唐书五行志)之记载。

此外,如明宪宗成化四年(西元1468年)四月四日,广东琼州府‘夜四更地震,未震之先,有声从西南起,遂大震,既而复震,良久乃止’(见成化实录卷五十五)。清圣祖康熙十八年(西元1679年)九月二日,河北三河‘巳时有声自西北起,殷殷如雷,其声渐近,直达窗棂,顷之,屋宇摇动,墙壁欹侧,有倾圯之势,巳时,余公事毕,退而寐,……,正惝恍间,忽然地底如鸣大炮,继之以千百石炮,……,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飘沓而至,余知为地震,蹶然起’(见干隆三河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一日,山东荷泽地震前数分钟,有久久雷声,直到发震。都是震前先出现地声的例子。

二、地光

有些强烈地震在发生之前,震区上空常出现灼亮闪光,这种发光现象,叫做地光,也是重要的临震前兆。史书中关于这类的记载也不少,例如,普惠帝元康三年(西元293年)二月四日,‘成都一夜,有火光,地乃震’(华阳国志卷八)。明武宗正德四年(西元1509年)五月二十六日夜,湖北‘武昌府见碧光闪烁如电者六、七次,隐隐有声如雷鼓,已而地震’(万历实录,卷五十五)。明武宗正德八年(西元1513年)十二月三十日,四川越隽县‘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次日戊戌地震’(见正德实录卷一○ 七)。这两个是震前先现地光,同时有地声一齐出现的例子。明思宗崇祯十年(西元1637年)四月三日,湖北沅江‘子时天响有光,移时地震一刻,屋瓦皆动’(康熙沅江县志)。清世祖顺治九年(西元1652年)三月二十四日,安徽颖上‘红光遍邑,人畜皆惊,屋宇摇动,河内船只颠覆无数’(顺治颖上县志)。

三、前震

大震之前,往往有一系列的微震和小震,称为前震,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震例记载有前震现象。例如,明世宗嘉靖元年(西元1512 年)五月,云南地连震十三日,八月云南大震(二申野录)。又如清圣祖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七月二十五日,江苏镇江府、丹阳‘戌时地震,先数日微震一次,是日震甚,山动摇,江河之水皆为鼓荡,停泊之舟多覆溺,城内外震裂墙屋无算’(见康熙时代镇江府志及干隆时代丹阳县志)。

这两例说明大震前数月或数日有前震现象,则可用来预报大震。

清仁宗嘉庆十四年(西元1809年)八月十一日,贵州正安‘小溪里,罗干溪忽山动石坠,居民即将器具牛羊移居对山,迁毕,地摇,房屋倒塌,田土尽翻,山泉凝而为潭,深不可测’(道光时遵义府志及光绪时正安州志)。

此说明震前在小溪里、罗干溪存在前震现象,当地百姓观察到以后,即刻取措施,将人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是利用前震现象预防大地震之良好措施。

四、地下水异常

强烈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清圣祖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震,好几个地方出现了河水突然干涸的记载:

山东寿光‘未震之前一日,耳中闻河水汹髌之声,遣子探试,亦无所见,或云先一日弥丹诸河水忽涸’(民国‘寿光县志’引‘青社遗闻’)。

江苏赣榆‘先是苦雨几一月,是日城南渠一晷一夕间,暴涨忽涸,见者异之’(康熙‘海州志’引倪长犀‘地震记’ )。

除了这种水量显着变化的观察记载外,在一些古籍中,对震前地下水成分、色味之改变还留有记载。例如宋哲宗元符三年(西元1100年)二月,淳熙新安志有之:水变赤如流丹,顷之,地势倾动,波沸涌声如雷,层合皆震。另外还有‘井水忽浑浊’、‘井水变味,甘咸相反’等之记载。

五、气象异常

关于震前出现气象异常情况,如高温酷热、雷雨骤烈、飓风大作、阴霾昏晦、干旱水涝、奇异云状等,在史书中都有屡见不鲜的记载,由下面所举的例子中即可见一斑。

清圣祖康熙十八年(西元1679年),三河、平谷八级大地震前,出现了特大炎暑,热伤人畜甚重的热异常。

清高宗干隆十六年(西元1751年)五月二十五日,云南剑川烦热而气昏惨无风(滇南新语)。

清高宗干隆三十六年(西元1771年)八月十三日,江苏靖江‘大风雨,江潮骤涨,淹没田禾,是夕地震’(咸丰靖江县志)。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一月二十三日,陕西华县‘天昏惨,及夜半,月色无光’(隆庆华州志)。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西元1655年)三月十八日,渭南‘夜子丑间,云气弥天,忽大震如雷’(顺治渭南县志)。

清圣祖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九月九日,云南楚雄‘自西北起,黑云漫天,声若巨雷,震惊百里’(康熙楚雄府志)。

清高完干隆二年(西元1737年)八月二日,云南东川‘其震前一日,云气山光昏暗如暮,疑其将雨,不知地震也’(雍正东川府志)。

清高宗干隆五十年(西元1785年)四月十八日,甘肃永昌‘初八日(即四月十六日)大风霾拔木,越二日地震’(宣统新通志)。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五月十九日(西元1819年七月十日),四川嘉庆‘五月霪雨十日,至十九日夜大雨如注,是夜地震,泛水涨数丈’(射洪县志)。

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六月十二日,河北临漳‘日方中,色晕热甚’(光绪临漳县志)。

清文宗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六月十日,四川黔江‘先数日,日光暗淡,地气蒸郁异常,是日弥甚’(光绪黔江县志)。

其他如‘日色昏黄,亭午风霾晦冥,晚不见月’等震例也很多,兹不赘述。至于奇异云状方面,则有民国二十四年,宁夏隆德县志所载:‘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没有好久,果然发生地震。今人已证实辐射状云、条带状云、稻草状云、肋骨状云、干涉条纹状云都是地震之前兆,所以叫它们为‘地震云’。

六、动物异常

鱼类、鸟类、蛇类、猫、老鼠、狗、牛等对声波和震波之剌激,反应非常灵敏,故地震前,它们常出现异常反应。对这些动物显现震前异常反应,中国历史上从唐代开始便有记载,例如占经地镜篇中有曰:‘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

说明在地震地裂之前,出现了老鼠成群鸣叫的现象。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一月二十三日夜,河南郑县内乡‘分闻风雨声自西北来,鸟兽皆鸣,已而地震轰如雷’(顺治郑州志)。

清仁宗嘉庆二十年(西元1815年),山西平陆强烈地震后,还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虞乡县志中曾经明确地指出:‘牛马仰首,鸡犬声乱,即震验也。’

在对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长期而大量的观察后,一些震区的中国先民还得到了震前‘水陆间生物顿有异象’的认识。例如民国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云南大关地震,震前一个月间,大关鱼类均浮水面,迨地震前数日,河水大涨,河鱼千万自跃上岸’(云南地震从考)。

由以上所述,可见我国历史上关于地震前兆异象的记载,的确非常丰富;而且中国先民还能根据前兆异象,成功地预报、预防了一些地震。例如清文宗成丰五年(西元1855年),辽宁金县地区的中国先民,曾根据地声预报了一次破坏性地震,故宫档案有记载说:

‘未震之时,先闻有声如雷,故该处居民早已预防,俱各走避出屋,是以未经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

又前面曾经说过的,清仁宗嘉庆十四年(西元1809年)八月十一日,贵州正安发生强震之前,存在明显的前震活动,在‘小溪里、罗干溪忽山动石坠’,当地居民即根据这种前震活动,迅速取预防措施,把器具牛羊转移到安全地带,‘迁毕地摇,房屋倒塌,田土尽翻’(道光遵义府志)。另外,在清仁宗嘉庆二十年(西元1815年),山西平陆发生强烈地震,震前中国先民即曾根据天气异常作了预报。虞乡县志有载:‘八月六日阴雨连绵四旬,盆倾檐注,过重阳微晴,十三日大霁,乡老有识者调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

后来,果然‘屋舍倾塌’,发生了一次强震。

中国先民预测地震,不仅限于个别的地震前兆;他们还以综合性的观点,对预测地震的所有前兆现象都加以考虑。例如,清高宗干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所写的银川小志,即曾记载清初一位在官府做饭的炊事员,和几位老乡共同综合了预报地震的前兆,书中说:

‘宁夏地震,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围吠,即防此患。’

从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中国先民除了认为宁夏地震发生的时间有春冬二季居多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井水变化、地声和动物异常跟地震的关系,已经有了综合多种前兆现象来预报地震的思想。这种综合性观点是很合乎科学精神的,因为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要对它的发生做出准确预报,就必须取各种途径、各种手段,从各个不同角度,将各种观测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而不能仅仅根据某种异常现象,就轻易做地震预报。

中国古代的防震和抗震措施

为了减少和避免地震造成的伤亡和破坏,取防震和抗震措施也是很重要的。中国先民在这一方面也曾经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找出一些可行办法和措施。

在房屋抗震方面,中国先民曾经得到很多的切身经验。台湾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一省,古代台湾的中国先民在兴建城市时,即已注意到‘台地(指台湾地区)罕有终年不震’这个特点,而取一定的抗震措施。例如在淡水,有的城墙便是用竹子和木头等材料建成。用竹木建城,不但就地取材,经济方便,更重要的是竹木性质柔韧、质轻、耐震性能高,是很好的抗震建筑材料。其他震区的中国先民也有这种经验,例如云南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常用荆条、木筋草等材料编墙,也是根据这个道理加以选择的。

中国先民在动土兴工,建造房屋、桥梁、高塔、寺庙时,为了要经久耐用和安全可靠,一般很注意地基牢固、建筑物结实,整体性好。特别在多震地区,他们更注意到地震之威胁,慎重考虑这些问题。由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先民在这一方面的杰出智慧,他们对抗震设计和施工有很丰富的知识。例如,建于宋代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高达60多公尺的木塔,和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横跨洨水的赵州桥,距今都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它们都位于地震较多的华北地震区,经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震震撼,到现在还巍然屹立,不仅可证明中国先民在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也可供作今人研究建筑物抗震性能之用。

大震之后,房屋有的倒塌,有的遭遇到破坏,而且余震不停,生命财产继续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形之下,怎样防震抗震呢?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古书上也记载了不少中国先民的办法,大致是:多以木板、席、茅草等物搭棚造屋或趋避空旷地方,以减免伤亡和损失。这方面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宋代之后史不绝书,例如:‘居者惧覆压,编茅为屋’、‘于场圃中,戴星架木,铺草为寝所’、‘于居旁隙地,架木为棚,结草为芦’等等。这些办法在防震抗灾中,确曾发挥了有效作用。在史书上也有明确的记载,例如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县发生7.5级大震,震后余震不止,到五月初七日又发生了一次强余震,‘所剩房屋全行倒塌,幸居民先期露处或搭席棚栖(栖)身,是以并未伤毙人口(故宫档案)。由于这些防震抗震的措施,简易安全,行之有效,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中国先民不但有很多震前震后的防震、抗震知识,而且在强震发生来不及跑出屋外的危急时刻,怎样取应变措施,避免伤亡,也有很宝贵的经验。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一月二十三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震,这一次大震的生还者秦可大,根据他亲身经验和耳闻目睹的事实,写了一本重要的着作——‘地震记’,提出了大震应变措施。他说:

‘……因计居民之家,当勉置合厢楼板,内竖壮木床榻,萃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力不办者,预择空隙之处,当趋避可也。’

在地震预报技术还不理想的今天,地震突然发生,来不及跑出屋外,就躲在坚实的家俱下,以免砸伤压毙,这在今日防震抗震中,仍然是一件重要的措施。可见四百多年前,秦可大所提出的这个办法很有价值。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1. 有关小暑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小暑节气的谚语,有的表示小暑天气凉热程度与未来天气的关系: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小暑节气的风、雨、雷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小暑东北风,大水淹地头。

小暑北风水流柴,大暑北风天红霞。小暑西南淹小桥,大暑西南踏入腰。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东风早,大雨落到饱。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无雨,饿死老鼠。

小暑无雨十八风,大暑无雨一场空。小暑打雷,大暑打堤。

小暑一声雷,倒转作黄梅。和农事活动有关的谤语。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小暑无青稻,大暑连头无。

小暑见个儿,大暑见垛儿。小暑收小麦,大暑收大麦。

大暑前小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小暑头上一点漏,拔掉黄秧种绿豆。

小暑后,大暑前,二暑之间种绿豆。

2. 小暑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1、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2、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3、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4、六月六,看谷秀。

5、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6、谷打苞,水满腰。

7、拖泥秀谷。

8、拖泥带水看秀谷。

9、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10、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11、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12、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13、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14、卡脖旱,少干饭。

15、六月稻,大水泡。

16、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17、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18、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19、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20、涝梨旱枣。

21、入伏不种黍和豆。

3. 关于小暑节气谚语有哪些

1、小暑大暑,抢插红薯。

2、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3、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4、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5、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6、一夜起雷三日雨。

7、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

8、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9、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0、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11、小暑南风,大暑旱。

12、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13、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

14、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15、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16、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17、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18、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9、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20、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4. 有关小暑节气的古诗词诗句有哪些

1.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2.《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3.《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4.《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5.《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6.《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7.《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8.《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9.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10.《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5. 小暑的诗歌谚语和对联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6. 小暑节气的农事谚语有哪些

1、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2、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3、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4、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5、卡脖旱,少干饭。

6、六月稻,大水泡。

7、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8、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9、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10、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7. 关于小暑节气的诗词都有哪些

一、《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二、《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三、《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四、《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五、《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六、《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七、《小暑才交雨渐晴》

宋方回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八、《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九、《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8. 谁能给我说说关于24节气的谚语和诗句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9. 小暑时节有哪些谚语

大暑前小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坏了小暑,淹死老鼠。 霉里芝麻府里,小暑里头种赤显。

小暑北风水流柴,大暑北风天红霞。 小暑不淋,干死竹林。

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吃芒果。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打雷,大暑打堤。 小暑大暑,热无钻处。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东北风,大水淹地头。

小暑东风早,大雨落到饱。 小暑东南风,三车(牛车、风车、脚车)都勿动。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得迟。 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过后十八天,庄稼不收土里钻。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小暑后,大暑前,二暑之间种绿豆。

小暑见个儿,大暑见垛儿。 小暑节,筑塘缺。

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焦。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起南风,绿豆似柴篷。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小暑若刮西南风,农家忙碌一场空。 小暑少落雨,热得像火炉。

小暑收大麦,大暑收小麦。 小暑头上一点漏,拔掉黄秧种绿豆。

小暑无青稻,大暑连头无。 小暑无雨,饿死老鼠。

小暑无雨,十八天南洋风。 小暑无雨十八风,大暑无雨一场空。

小暑西北风,鲤鱼飞上屋。 小暑西南淹小桥,大暑西南踏入腰。

小暑下粪,如同催命。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小暑小禾黄。 小暑一声雷,黄梅依旧归。

小暑一声雷,晒谷搬去又搬回。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小暑早荔,大暑晚荔。 羊盼清明牛盼夏,人过小暑说大话。

雨搭小暑头,二十四天不断头。 雨落小暑头,河里断了流。

10. 关于小暑节气诗词有哪些

小暑节气诗词有《小暑六月节》、《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喜夏》和《夏日》。

1、《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2、《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宋-晁补之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3、《喜夏》金-庞铸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你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4、《夏日》清-乔远炳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工作 总结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汛期来临之前要做好预防汛期的工作,那么关于汛期 安全生产 工作 总结 报告 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报告 范文 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关于“ 汛期工作报 告 ”内容请点击(↓↓↓)〗

★ 汛期旅游安全工作总结

★ 简单的防汛工作总结5篇

★ 防汛工作总结范文5篇

★ 防汛年终工作总结报告5篇

★ 防汛工作个人总结5篇精选大全

汛期安全生产 工作报告 1

为切实做好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防止各类责任事故发生,确保北引道汛期安全畅通,按照山西省公路局《关于开展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处成立防汛和道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检查组,对管养路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重点检查了北引道、桥梁及边坡防护工程的防汛 措施 落实情况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重点部位的防汛准备和汛期施工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汛 实施方案 ,现就防汛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防汛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强化防汛责任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做到早筹划、早安排,防汛重点突出,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防汛的基本目标是:在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推进各工程项目施工的有序、顺利进展,确保工程安全防汛,不发生工程安全与施工安全事故。

二、工作机制

1、强化防汛责任意识,明确防汛职责、责任范围。在防洪防汛期间,把防洪防汛与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确保安全防汛的前提下,推进现场施工的有序进展。

2、涉及防洪防汛的项目,我处都重点加强防汛防汛预案的编制,制定切合实际工作的防洪防汛值班制度,在汛期中通讯一直保持畅通,随时处理应急事务。防洪防汛值班人员及联系电话书面上报省局。

3、防汛值班人员在防汛值班日志上填写有关防汛值班情况,并认真记录现场发生的实际情况、处理结果等。遇有重大问题事项,及时向有关方面上报。

三、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指导作用

特别关注中央气象台及工程所在地的平陆县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水情信息,及时做好对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的响应工作,并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四、落实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针对防汛需要,积极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演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好的建议并改正,对防汛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为安全防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制订和完善防洪防汛 工作 与措施

1、组建防汛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建立防汛值班、施

工区雨前雨后巡查制度,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并进行相关知识 教育 培训。

2、制订和落实主要防汛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汛期施工材料储存。

3、针对不稳定部位加强安全监测工作。

4、按照设计要求完成防汛项目施工。

六、落实后勤保障措施

1、做好防汛工程物资应急储备。并对各种防洪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部分物资储备未按落实、部分物资使用后未及时补充等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工程安全防汛。

2、要认真组织开展防暑降温与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现场作业人员的饮水、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防中毒等工作,并设专人负责跟踪措施的落实,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七、加大防汛安全检查力度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开展夏季高温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汛期,我处始终把公路日常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和防洪防汛工作结合在一起,组织联合安全与防汛检查组,对养护中心、各施工队的施工安全和防汛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按照时间要求完成防汛项目施工,对重要部位防洪防汛措施召开专题会进行审查和协调。

同时,项目部始终针对夏季施工作业人员易疲劳、易中暑、易发生事故的特点,结合工作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重点做好防中暑、防触电、防雷击、防坠落、防食物中毒、防火灾工作。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报告2

近期,我乡受强降雨的影响,部分村、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汛及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乡汛期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汛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乡提出五项措施,认真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我乡专门召开会议,针对辖区内汛期安全状况,专门研究制订了具体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乡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汛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做到了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明确了目标和任务,确保了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排查除险,突出重点,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进入六月份以来,我们对全乡各行政村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中小学校和各个路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了逐个登记造册,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了重点监控。一是根据我们山区县地质灾害点多的情况,我们组织各乡镇和土地部门进行了大检查,对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乡、村、屯“人盯点”责任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严密监控,保证一但发生险情能及时疏散群众,并将险情及时上报。同时和各乡镇、村签订了责任状,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并在危险区域设布置警示线。二是对我乡危房实行乡、村、屯“人盯户”责任制度,同时紧急疏散还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险。在危房附近设立警示线,严禁群众接近。三是对全乡出现不同程度的边坡塌方、路基塌方、路面塌方和山体塌方的隐患路段,设立警示牌,布置警示线,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四是要求地处边坡的学校安排教师24小时值班,并保持信息畅通,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疏散老师学生。

三、完善预案,落实措施。我乡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汛期的特点,修订了处置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道路交通应急预案等。成立了乡级抢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相关单位责任。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预案学习活动,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对防汛重点部位进行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确定了下一阶段的防汛任务。同时对地质灾害区所在乡村村民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做到家喻户晓。认真落实防汛物料号备和抢险队伍组建,明确主要负责人,适时进行了抢险演练,增强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契机,加强群众对汛期易引发的各种灾害的认识,通过开设宣传栏、张贴宣传 标语 、向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夏季汛期安全生产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的防汛、防灾意识和抗灾、减灾的自救能力。

五、加强值班调度工作。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紧急情况信息报送 渠道 畅通。按时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密切掌握雨情,认真分析天气变化形势。出现较大汛情时,主要领导亲自上岗值班,掌握动态,靠前指挥,做到决策、指挥到位。重大汛情、险情及时上报。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报告3

接《________县人民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乡党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对照督查内容,现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汛期安全生产(重点企业、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学校等领域)、值班值守等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为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健全完善"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乡党委、高度重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由书记担任组长,乡长、人大担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乡党委、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________乡安全生产委员会人员,确定了7名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测员,并对其开展专题培训。

(二)认真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及时落实整治。按照县委要求,在主汛期来临之前,乡安办、交管办及各村委对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荥河、桥溪河两岸山洪隐患点、居民安置点、交通线路、学校、重点企业、水电站、砂石场、道路桥梁、水利电力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现仍存在已排查出隐患需县相关部门配合整治:1、桥溪三组路边行道树枯死危及行人车辆和民房。2、断机砂场河道设置拦河坝影响正常行洪。3、断机六、七组高压线与树木安全距离不够。4、________隧道北口缺少排水设施,雨大时 雨水 漫过路面危胁下方甘子坪电站宿舍机房。隧道与原108线交汇处缺少减速措施,往________方向两车易发生相撞。

(三)全面落实预案,做好防灾避险宣传。科学的预案是搞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前提,为贯彻落实好院、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预案的周密、细致、科学,在认真总结往年工作 经验 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对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地灾隐患点避险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调整了防指成员,补充了抢险措施,落实了应急物资、抢险队伍内容,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加大了对各预案的宣传力度。在地灾点开展防灾避险演练,及时将"防灾避险明白卡"张贴到受威胁农户房门、墙上等醒目位置,让每户农户都能明白报警方式和撤离路线,一旦出现险情,能有序撤离。

(四)严格落实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牢固树立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按照乡常备和商户代储相结合的原则,今年乡筹资两万余元,对防汛应急物资进行了补充。与三家商户签订代储协议,落实准备防汛应急物资。

(五)积极抓好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做好应抢险准备。在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上,我乡坚持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乡武装部以基干民兵为主体,成立了抢险队,村成立了应急分队,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六) 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乡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应急预案。

(七)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督查。组织乡安办、交管办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生产大检查、交通上路检查,做好"全生产月"有关工作。在检查活动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其立即取措施整改落实。通过本次检查活动,切实提高了辖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乡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县安委会关于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和市、县领导的,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守住安全生产这条底线,认真安排落实好全镇上下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推动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落实。

1、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隐患,限期整改隐患。

2、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发现1个隐患排除1个隐患,实行责任到人,隐患整改落实督办到人,实行完善的隐患登记台帐,逐一消号,决不放过一个,严格按"五落实"(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的要求办。

3、加强督导和责任追究力度,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四个一律"原则,依法从严、从快处理相关责任人,决不姑息迁就。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报告4

为了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危爆物品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我项目部接到“通知”,立即进行了防汛安全部署,自始至终坚持从严、从细、从实,高标准、严要求,并始终把防汛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于一切的位置抓紧抓好,确保安全渡汛。现结合我项目部承建工程的工程特点,总结汛期安全检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重点

接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危爆物品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后,我项目部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传达学习通知精神,在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的基础上研究部署并开展了如下工作:

1、成立了防汛安全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由项部经理任组长,由安全总监、技术总工任副组长,由专职安全员、技术员、施工员等为成员。

2、对安保部编制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认真审核,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确保“预案”切实可行。

3、项目领导亲自带队的防汛值班工作,并严肃防汛值班纪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尤其是夜间值班,必须保证通讯畅通,人员在岗,防范到位。

4、与大足县防汛办积极沟通,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施工所经过河流、水库的雨情、水情信息动态,及时向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通报,确保信息通畅、预警准确、指挥科学、应急有效。

5、严格落实防触

电、防雷击等安全防范技术措施。研究制定了汛期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的整改重点,并将其整改重点传达到一、二工区,要求各工区认真学习落实,整改重点如下:

(1)、对现场电工人员进行汛期用电 安全知识 培训,加强全员雨季施工用电的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

(2)、对各种电气设备及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达到两级漏电保护,各种电气设备必须每月检测一次绝缘电阻,阻值达不到规定要求立即停止运行,严禁使用,漏电保护器每月进行一次测试,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并做好各项测试记录。

(3)、电缆接头要有防雨防潮措施,防止因雨水浸泡造成短路触电事故。低压变压器必须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4)、对水稳拌和站设备、临时贮油点、配电房、配电箱、电闸箱等,要取防雨、防淹、防雷等措施,外壳要做接地保护。

(5)、加强防汛抢险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

(6)、对生产、生活区排水沟进行彻底清理,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二、隐患排查、专项检查

项目部于6月5日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防汛安全检查。各工区严格按《通知》精神执行,并对防汛安全生产隐患进行认真排查、整改,健全完善防汛安全生产设施。各工区落实了防汛安全知识教育、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更换、安全责任和安全隐患的排查等工作,各工区均达到了《通知》要求。

三、总结

通过防汛安全检查活动,项目部上下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使我项目部在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履职责任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报告5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了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接卫生局综治办通知,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第三次集中行动,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细致、深入的安全大检查。对重点部位,组织专项安全检查。

(一)加强了对防汛的安全大检查

针对夏季多雨,及时依据汛情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及有关信息,切实抓好单位的防洪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充分准备,全面落实责任,不断强化措施,扎实做好了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

(二)加强了对防雷电、防暑降温的安全检查

针对夏季高温酷暑、多雨等不利的气候条件和触电、中毒、中暑及雷击、火灾、爆炸等各类事故多发的季节特点,切实加强防雷电、防温降暑工作。对防雷电、防温降暑措施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三)加强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

针对单位的特点,加强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和照明以及火源、电源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来往人员登记,为保障正常的'秩序,做好院内巡逻,认真落实突发应急预案以及人员控制和疏导措施。

(四)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

加强了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日常维修保养;作业人员持有有效证件上岗作业;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校验);完善了应急预案,开展了应急演练。

取有效措施,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第三次集中行动的目标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第三次集中行动突出了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关键装备和关键岗位,也注意到来日常检查,兼顾其他作业场所和岗位,全面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努力减少了事故总量,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相关 文章 :

★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 防汛工作年终总结报告20205篇

★ 防汛工作年终总结报告范文5篇

★ 2020简单的防汛工作总结5篇

★ 防汛年终工作总结报告5篇

★ 2020年度水利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五篇

★ 汛期旅游安全工作总结

★ 2020年防汛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范文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26f5ae036705b1309c90adafb920af";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