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情况最新_雷州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情况最新消息
“山竹”吹倒了深圳的“海枯石烂”石;林峯、阿Sa和熊黛林这些明星家的窗户上纷纷贴上了米字形封条来防御台风;甚至广东的汕尾一场台风过后竟然吹出了若干民国时的钱币……
当然,最大的篇幅还是要集中在“山竹”所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和对灾区的救助上面。我国此次对台风的应对也赢得了各国交口称赞。台风古已有之,那么千百年前的先人们对于这种破坏力巨大的天灾又是如何防治的呢?
关于“台风”这一词的来源有两类说法,一类是转音说,也就是有广东话、闽南话中的“大风”“风台”甚至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的根据希腊史诗中的人物Typhoon转变而来。
另一类则是简单的源地说,由于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故此得名。无论如何,中国古代的台风相关记载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沿海,相关的防治行动自然也以此为中心展开。
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台风带来的也并非全是灾难,当初忽必烈两征日本,便都是遭遇台风惨败而归。
据记载,1281年8月中旬,十四万元军乘坐战船浩浩荡荡两路进攻,已经抵达了港口,却正好遭遇仲夏台风。高丽水手事先有所觉察,试图将船开往避险,但一切都太晚了。
在迅雷不及掩耳的狂风面前,这些傲立北方草原的战士毫无抵抗力,他们要么葬身大海,要么困在岛上被日本军或俘虏,最终仅有三万余人生还。
直到上个世纪,人们在当年战场附近的海域还能够打捞到元世祖舰队的遗物。而日本作为两次台风的最大受益者,在那个天皇神化的时代,“神风”的传说则成为了凝聚岛国民众信心的救命稻草。
但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台风带来更多的是财物乃至生命的丧失,自唐朝至今的一千多年间,史籍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有关台风肆虐的记载。
例如,元朝大德五年七月初一,“大风,屋瓦皆飞,海大溢,潮高四五丈,畜,坏庐舍,漂没人口一万七千余”。
永乐九年九月的雷州府“飓风暴雨,淹遂溪、海康……溺死千六百余人”,吴川地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丁巳秋七月十四日飓风大作,倾屋拔木,有舟飞屋”。
历朝历代,台风之灾均屡屡见于史书,由于常常伴随着山洪和泥石流,可谓毁地,危害不可估量。
华夏的先人们是否有能力预测台风,从而防患于未然呢?
由于没有气象卫星等高科技装备,彼时人们只能基于动物栖伏或云色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根据经验加以预测。在东南沿海的民间有“六月一雷止三台,七月一雷九台来”的说法,认为六月只要打雷,那就肯定没台风;而七月一旦打雷,台风便会接踵而至。
晚清时期的施鸿保常年来往于江西、福建,根据当地的山川、气候和民俗著有《闽杂记》,在书中他介绍道:“每当台风来临前夕,必定会有鱼形云在空中漂浮。若云色为白,则预兆台风来势缓和;若云色呈黑,那么台风势必凶猛。”
而有关台风的移动规律,嘉庆《雷州府志》记载,如果自东北方起风,那么一定先向北后向西移动;如果自西北方起风,那么一定先向北后向东移动,总之会终止于南方。倘若不是终止于南方,那么台风还会再来第二次。
话说就算到了今天,依靠卫星获取的天气预报也常有不准确的时候,古人这种“看云识天气”的实际效果就更可想而知了。这些依靠经验的预测主要是让官民有提防之心,关键还是要看台风汹汹杀来的时候如何应对。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建筑选址方面有了一些防风上的经验。根据考古研究,我国迄今所发现得旧石器时代人类所居住天然洞窟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洞口极少朝北,这便是为了避开冬季的寒风。
到了此后千百年间,风水学不断发展,“藏风聚气”成为建筑选址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北有高山(玄武),西、南有小山(白虎、朱雀),东方有河流或大道环绕而过(青龙)。
如此一来,冬天可以阻滞北来的冷风,夏季可以导入东南风。
学了五年的气象学,终于可以愉快地给大家分析一波了~(首先,我一定要澄清:气象学≠天气预报)
其实广东最近这么多极端暴雨并不是因为老天无常,而是有气候背景以及气候机理的。
一 全球变暖趋势显著,极端降水频率增加避免不了。
我最近看的一些文献就是关于极端降水的,所以就想用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一些为什么全球变暖以后极端降水会增加。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极端降水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①充分的水汽供应: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除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
②强烈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
③较长的持续时间。
④有利的地形条件。
全球变暖之后,由于大气的温度增加,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空气的容水量。这样一来,大气就可以很轻松地满足第一条“充分的水汽供应”。这样一来,只要2~4条一满足,便可以很轻易地产生极端降水。
所以,其实并不是只有广东极端降水的频率变高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极端降水在近几年都呈现出了增加趋势。(当然了,其实这种情况会使得旱的地方更旱,涝的地方更涝,加剧降水的极端化。)
二 4月中旬到6月上旬是华南地区的雨季。
所谓雨季,其实就是降水量集中的这样一个季节。其实每年我国不同地方的雨季会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而发生变动,而这个变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一般说来,我们主要是关注我国东部的降水,而这些地方的雨季每年大致都以这种规律变动着:
①华南沿海雨季——4月到10月中旬
②长江流域雨季——6月上旬到9月初
③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到8月底
所以说呢,其实每年广东都会在4-6月期间下很多的雨,毕竟那是人家的雨季对吧。
三 广东地区降水还会受到锋面、台风等多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由于靠海,广东地区很多的降水其实都是和台风有一定的关系的。比如之前很火的山竹台风,其实就给广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广东今年多降水与这些活跃的天气系统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小见解啦~当然了,影响因素其实还有很多,比如ENSO、PDO等多种,想要完全解释其实还是不那么容易的,也希望大家可以对气象学多一些了解,少一些偏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