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野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2.孔明借东风是真的吗

3.百度新野天气新野距桐柏有多远

4.想知道: 十堰市 河南新野县到十堰市竹山县还有多少公里? 在哪

5.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是什么天气

新野天气最新预报_新野天气最新预报黄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赤壁之战流传千古,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一个历史上神乎其神的人物,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于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一故想必都有耳闻,到底是怎样借的东风呢?东风真能借来么?其中缘由想了解的就来下面阅读一下吧!

诸葛亮借东风的真的是借来的吗?

诸葛亮自无通天彻地之能,当然也不能借来东风一用。东风本自有,只是人不知,诸葛亮通晓气候的变化,并善加利用,使弱小的军队借东风之力发挥出最佳的战斗力。

诸葛亮借东风,当时是农历的十月,十月有几天的气温要回升,有一个小阳春的气候。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了这个气候条件。曹操把战船连锁起来,也源自他识天文、知气候。战船连锁有利于水上作战,只是怕火攻。但曹军的水军在长江上游,位于西北方,东吴水军在下游,位于东南方,农历十月是冬天,吹西北风,东吴缺少火攻条件。对此,诸葛亮、周瑜早就心知肚明。因此,周瑜发愁,愁急攻心,以致忧闷晕厥。

于是诸葛亮登台,弄玄虚,借东风。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知道某一个气候前后三天,会转东南风。他算准了日子,所以装模作样借东风,兵借火攻,战胜了曹操。曹操兵败赤壁,逃回北方,不禁大笑。部众感到奇怪,问他惨败如此,有何可笑。曹操说,我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至今才搞明白农历十月的气候变化。

诸葛亮在哪里借东风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

八月,荆州牧刘表逝世,少子刘琮继位,驻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瞒着刘备,不战而降。刘备仓促南撤,败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欲趁势征服江南。

十月,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联刘抗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合刘备军,进至赤壁。

十一月至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至江北乌林一带。曹军发生疾疫,将士多有死者,乃将战船相连。黄盖诈降,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曹操自华容道北归。

当然赤壁之战的功臣不知周瑜一个,另一个便是他既爱又恨的合作伙伴和宿敌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是读者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了很多艺术手段,让读者对诸葛亮呼风唤雨、能掐会算的能力大为惊异。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划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那诸葛亮是如何得知赤壁之战之时会刮东南风?何时刮东南风呢?()

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这样,赤壁地区在那时应盛行西北风。

不过长江中游地区要在隆冬时节刮起东南风不是没有可能的。总括来说有两种可能。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所以,"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

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至于孔明能预料到东南风也有以下几种可能。

1.他精通天文地理知识,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些自然现象来判断气候的反常。

2.可能是东南风已经开始刮,孔喻二人随机应变做出的军事决策并不是做好准备"等"东风。

3.的确有可能借东风烧赤壁是讹传,在无风的状态下,利用一些地形因素也能放火烧曹军。

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诸葛亮借东风:在我们看来,那年冬天发生的东南风,却无疑是诸葛亮借来的。想想看,曹操自西北而来,席卷荆襄,气焰何其汹汹!东吴才俊,向震失色,意志何其沮丧!刘备逃在夏口,朝夕不保,情势何其危急!时值寒冬,西北风肆虐,对于东吴的人民和苦难中的刘备而言,曹操何尝不是一股凌厉的西北风,令人不寒而栗?若非诸葛亮借来东南风,怎么可能挽救危局,赢来赤壁之战的胜利?

当诸葛亮向刘备 *** 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他筹借东风的。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七星坛祭风”,最后直到发生赤壁之战,都应该看作诸葛亮筹借东风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固然精彩,但出场的群儒之中,没有一个人的传记提及此事,因此可以断定是家虚构的伪历史。我却以为,当诸葛亮来到柴桑,面对东吴群儒力主降曹的言论,自然少不了激烈的舌战。出场的群儒未必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人,所描述的言论和场景也可能有合理化虚构,但其中的历史真实性不可以被轻易否定。尤其是那场舌战所辩论的问题,颇是耐人寻味。

张昭的问题是:“我听说刘备向来有复兴汉室之志,而先生亦有管仲、乐毅之才,怎么会有长坂坡之败,以至于亡命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呢?”诸葛亮回答说:“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并不知情,值此危机关头,又不忍心乘机夺取刘琮的基业,故而南走当阳。又有十几万难民追随,刘备不忍离弃,至有长坂坡之败。虽败如此,犹见刘备之大仁大义也。况胜负乃兵家常事,当年高皇帝也曾屡次败于项羽,却在垓下一战成功,如今岂可因一时之败而论英雄呢?”

虞翻又问:“曹操以猛将千员、雄兵百万,席卷荆襄,虎视江南。而刘备兵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早晚生死难料,难道不害怕吗?”诸葛亮回答说:“曹操虽有百万之雄,实则是乌合之众,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可怕。刘备虽然只有几千士兵,却依然无畏于曹操的人多势众,如今退守夏口,不过是等待时机罢了。东吴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难道你还会因为害怕曹操而力主投降,甚至于不顾天下人耻笑吗?”薛综评论时事,说:“汉朝传世至今,天数将尽。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已占其二,人皆有畏惧归顺之心。刘备不识时务,偏要与曹操做对,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耶?”

诸葛亮听了,义正词严地回答说:“我们都是汉朝的臣民,热爱国家是我们做人的本分。而今,你不寻思如何报效国家,一面在这里发表亡国论,一面试图趋炎附势于逆贼曹操。像你这样不忠不孝的小人,不值得我跟你说话!”又有程德枢大声说道:“诸葛先生虽然说得漂亮,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如此一味地卖弄口舌,就不怕天下有学问的儒者笑话吗?”诸葛亮回答说:“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必不笑话于我。小人之儒,有如扬雄,屈身为王莽门下走狗,虽以文章名世,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舌战群儒的过程复述于此,是因为我常常听到某些学者谈论历史,其中之观点,恰如张昭等群儒当年所论。可见当今社会文化,虽然名曰多元化,却也恰如三国之乱。而学者们自以为洋洋得意,殊不知他们的学问,比之张昭等群儒,并没有什么新意。我时常感叹说,倘若诸葛亮在世,也许会跟这些学者再来一次舌战。

诸葛亮智激孙权,可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演义》又别开生面地设计出一段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曹操兴兵来犯,为的是夺取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周瑜是小乔的丈夫,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曹操老贼,欺吾太甚!”于是下定抗击曹操的决心。按照《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的记载,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的事情,到了赤壁之战则应该是三十多年的中年妇女。盛巽昌先生认为,曹操虽然好色,却不可能为了两位中年妇女侵略东吴。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大乔和小乔不仅代表着东吴的妇女,也象征着东吴那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旦曹操占领东吴,东吴的妇女和土地必然惨遭蹂躏。以周瑜之血性,焉能不拍案而起?

至于草船借箭,似乎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改写。成语故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也?”而草船借箭,则是“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虽然是改写,却又别有新意。

在曹操看来,刘备与东吴既然不臣,则与草寇无异。曹操挟有天子,以大汉丞相的名义,率领王者之师,征讨刘备与东吴,其势犹如离弦之箭也。谁想刘备与东吴针锋相对,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岂非“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耶!草船借箭,大约是说诸葛亮善于顺势而为,借力使力,一方面建立孙刘联军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形成对曹操以牙还牙的攻击力量。唐朝王周有《赤壁怀古》一诗云:“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说的就是此中的奥秘。

而“七星坛祭风”,很可能是临战前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或者是激励士气的一种方式。当曹操大兵压境,人皆以为必败之时,诸葛亮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激励了东吴将士们的斗志。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风,顿时转换成了大义凛然的东南风。所以我说,在那样危急的历史关头,东南风其实象征着一种被正义所鼓舞的勇气,以及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力量。

战争的局势在发生逆转,天气也在发生逆转,意识界的东南风与自然界的东南风会合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里,原来隐藏着这么一段真实的历史。所谓东南风,既是历史,也是对历史的虚构。而正是这种对历史的虚构,让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开放出了寓言似的芬芳。

新野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好像没有这个剧情

我玩过,好像没有这个

游戏一开始可以先回自己的卧室,在书架上有本书,拿给武器店老板可得三百两,武器店门前的小孩给他从洞中找到的毽子可等到魔法卡牌,来到秦大夫的药庐,与药童说话,得知大夫上了后山,必须找到硫磺才能上山,在屋内的箱子拿到手镯,在书桌上找到诗集,回到城门口,与小孩谈话得知客栈前的老太有硫磺,拿手镯与之换,上山打败狼,救回秦大夫医治貂婵,尚缺一味药,来到后山的山洞里,打死黑熊,取胆救人。

貂婵醒后,独自一人回去找师父商量,从管家那儿得知师父在客栈最里面一间,谈话后,药童报告出事了,大家来到药庐后才得知师妹被抓至山寨,与貂婵回到黄府大厅,商量后决定兵分二路,第二天来到山寨,可先到后面二间房子救出二姐妹(事关奖品问题),再进入右边的那间,从迷宫中救出师妹,来到大厅,与寨主打斗(必败),把他们引到八卦阵后,再打败他们(注意这里有几场战斗,在寨主后面还有一场),回到黄府大厅,从师父得知卧龙装备,从铁匠那儿得知卧龙冠在药庐旁的水车里,进入水车,遇到水神(必败),回到城里,遇见先生(其实测卦与都一样,只是多花些钱得到的消息更具体一些),得知每个神在其相同的属性里是无敌的,只要不在与之相同的天气里就可以赢它了,打败水神,取得卧龙冠后回到城里,大家送别,徐庶会要你找‘奇门书’,到八卦阵场景,左下角有个出口,遇上师妹,并同意她同行。

来到一个村庄,这里最好先办好几件事,帮一个老人带药到成都药店,帮村口的大汉杀死林中的蓝狼(完成后从其处可得黄金靴),来到村长家,得知有个小孩去林中找药,在林中的山洞里打败白虎,回去后发现村子里出事了,先来到村长家,见了村长最后一面之后,再来到小孩家,安葬众人,带着小孩继续前进。

在昆仑山,来到道观门口,打败二个道士,进大厅拜见貂婵的师父,求其收为徒弟,他出了个难题,来到厨房与老妇人说话,再点击脸盆,再与老妇人说话,会答应帮她带钱给成都的儿子(客栈里的那个,别忘了事成之后去厨房取报酬--银酒壶)回去解开难题。一个月后,师父又出了个难题(要徒弟抓住偷供品的猩猩),此时可先做几件事,如帮小道士找竹子,回答后山的道士问题(可得玄武扇),在后山的山洞寻宝等等。回归正题,来到禁地,这个地道有四个分支,先去上面再去左下角的那个,再去右边那二个,在四个分去各遇见猩猩后,来到第一个分支(就是上面的那个),通道自动打开,笔直走,来到成都。

在成都又可先做几件事,如从先前救的那姐妹俩得到东西,用诗集与一书生换“奇门书”(它在里面一间房的柜子上面)等,在一位老妇人家看见猩猩,得之后回去。师父要主角去成都打听卧龙装消息,在码头得知有个冰火岛,却没人敢去,回到城里,与客栈前的乞丐交谈,再来到抓猩猩的老妇人家旁,打败匪徒,得知其妻儿被抓,,救回其妻儿,再回去取得定海神针,出发去冰火岛,打败火神,在客栈里打败三兄弟,回到道观,却被道士挡在门口,回城,从地道出口进入,来到大厅附近,发现敌人,再回到禁地,几场战斗后,师父过世,众人决定下山打听真龙教的消息,在山下遇到赵云(打败他),于是大家一起出发。

从昆仑山下来,到大草原向上走,来到张家村,发现村里少了很多人,又得知有个定风珠,来到一个老婆婆家门前时,出现二个人在争执,用巧妙的方法判断出谁是谁非后,得到定风珠,现在可以上山了,在山洞里遇到村民,救出后,继续入洞探险,先往右边走,可遇见一个男人(先前一个妇人拜托找她的丈夫,找到后,会重谢,很重要)。再往左走,注意走到路较小的时候,请等天气变了后(只要不是风就可以)往前冲,会有剧情(在与神战斗时,天气是取决于刚进入时的天气,小孩改变是没用的),胜之得宝,败的话就GAME OVER。回到村里得到应有的报酬,到上面村长家,众人又会送丰厚的礼物,并告知可去新野城探消息,接下来就出发前往新野城,也要请大家帮帮忙了。

进入客栈遇到徐庶,给他奇门书,会得到鼠标(在有间房子的后院有个小孩,把先前救丈夫后从妇人那儿得到的小熊给他,他背后有个小洞,可进入游戏工作室,每个人都有一样礼物(三颗经验丹、二件紫罗{女服}、将军令、一套凤雏装备)。先救出徐庶的母亲,再去拿四样礼物,来到刚进城的一间摆满酒的房子(黑漆漆的),在酒坛中有个黑影,打败他,可得黑将军吕布,找到吕布以后,去客栈二楼,会遇到庞统,和他谈了一夜后。出客栈,和对面的女孩子谈话,知道刑场要。之后和另一个女孩子谈话,她要你们去刑场救他丈夫,现在去刑场就有剧情了。打败那些黑衣人后,去找万事通(在城东南角的房间里),他让你们滚,之后去他旁边的房间和老头谈话,知道万事通的脾气,再去与万事通说话,他叫你帮他捉1千只蚂蚁,那你就去买蜂蜜,然后在门口的蚂蚁堆里放蜂蜜(黑色的一堆东西)......这之后就可以去真龙塔了。

现在从真龙塔开始,真龙塔分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通往二、三、四层各有一名把关者(就是那三兄弟),通往第五层的是个医生(可以帮你加血),一上第五层就开始与张道平打斗,打败后擒之自动回到客栈,出发前往长安(在前往长安前可返回真龙塔取第五层的宝箱,是三件装备)。

在长安逛一圈后,到将军府,被告知到客栈等消息(到客栈二楼最里面的间房子就有剧情)。来到将军府大厅,先经过三场战斗,最后遇上庞和司马(必败)。师妹之死令主角甚为悲伤,却突然领悟起死回生之法,但导致自己虚脱,师妹独自一人到后山的洞里找红蟾蜍,来医治主角。来到禁地拜见师父,发现一个密道,进入山洞打败雷神得到最后一件卧龙装,领悟绝招八阵图(注意这是消耗自自己生命100点),出发了结恩怨。

再次来到将军府大厅,经过五场战斗(之后先去后面收集宝箱里的物品),在左边的走廊按一下白色的花瓶,出现密道。

这里开始有几场硬仗,如不用修改的朋友,请先准备齐全(我从第一场战斗到最后共花了1小时45分钟),第一场是三兄弟,每人大概8-10万生命,第二关是小司马,12-14万,接下来是司马真龙(我懒得估计了,应该说我把修改器锁定后拚命打,管它是多少呢),最后单挑庞(好像也有四五万吧)。

我原先打天神时发现如果你不用全体攻击,敌人也不会用(仅供参考)。

六颗经验丹:

第一颗在打蓝狼的森林中的宝箱,原先打不开,必须与村长家的老太太说过话才行。

三颗在游戏工作室取得,另外两颗由一个老头提示,暗无天日、佛光普照什么的,害我在禁地地道内拚命找,事实上一颗在雷神洞,另一颗在真龙塔地下二层。

在使用最后一个绝招八阵图请注意,它消耗生命100点,别没被敌人杀死,而死于自己之手。

感谢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

帮下

孔明借东风是真的吗

新野县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北依南阳、洛阳,南接荆门、襄阳,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

新野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中心,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带的东延部分。中生代晚期右手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凹陷:新生代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凹陷继续沉降,形成了厚达2700米的沉积层,在沉积层中储存有丰富的石油。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代河湖沉积层,并多为现代冲积物所覆盖。县境内地貌形态单一,为冲积河谷平原。?

新野县的气候特征。

新野县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90.2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783.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无霜期227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雷电、大雪等灾害天气。

百度新野天气新野距桐柏有多远

问题一: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根本没有的事的。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 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真是把他神化的一塌胡涂了。

问题二:孔明借东风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赤壁大战孔明说服孙权联刘是史实,作为参与赤壁大战的、家居离赤壁古战场最近的军事家,了解当地的气候不足为奇。当周瑜决定取火攻之时,即应当考虑到风向的问题。诸葛亮参与了决策,可能在解决风向问题上提出了重要意见。但《三国演义》把这一点夸大,编出七星坛祭风的故事,为的是借以突出诸葛亮和刘备一方的作用。

问题三:《孔明借东风》是真的吗?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 查陈寿所撰《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蜀书?诸葛传》和《吴书?吴主传》,《吴书?周瑜传》等史料,所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均与《三国演义》一致,在《周瑜传》中不仅有黄盖诈降的情节,而且说:“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显说明有东南大风相助。只可惜没有具体月,日,时辰,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

问题四: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是真是 答:

1,在正史中是没有的。

在演义中,孔明自言异人传授奇门遁甲之术,可以呼风唤雨,东风是被神化的孔明先生用法术借来的。

2,后来,孔明先生巧布八阵图,困退陆逊;

南征孟丁时轻摇羽扇吹回木鹿大王的狂风,驱巨兽大破蛮兵;

孔明晓阴阳,通八卦,晓奇门,知遁甲,是罗贯中为塑造人物而提了一笔的,并未想把他塑造成一位妖术师,书中很少提到法力的事,再说说多了就抹杀了孔明运筹帷幄的智慧了。

》》》古有谚语:看云识天气 有一些不能算是法术 就是天上的星星排列或者月晕之类的都可以看出一些天气方面的东西 例子:从天上可以看出涨潮退潮 就算现在的天气预报的最原始的原理也跟古代是一样的. 孔明毕竟知道的多,也许知道一些星术之类的.

但也多了一些艺高人胆大的机会主义成分,毕竟面对曹操的虎狼之师也只能出此险棋了。

问题五:诸葛亮为什么能借东风? 解开诸葛亮借东风之迷

张志春

长篇历史《三国演义》被毛宗岗、金圣叹评为天下第一才子书。经中央电视台将其搬上共屏之后,更足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争看。

三国人物成千上万,其中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写诸葛亮最精彩最引胜的故事,莫过于赤壁大战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特别是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读者和观众几乎无法分辩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借乐风的描写,到底是得是失,是凭空杜撰、神化夸张之辞,还是事有所本、言之有据,这一千古之谜无人解说。笔者不揣浅陋,试解这一千古疑案。

先让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第48、49回对这一的描写。曹操北军不习惯水战,得庞统献连环计,将战船尽皆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操。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翌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南风、东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望后一倒,

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着实发起愁来。

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巳知我心事,只得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瑜闻言大喜,翻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拔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书中写得明白,诸葛亮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所谓八门遁甲天书,就是古代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三式”之一“奇门遁甲”术。据今天学术界专家研究,奇门遁甲分两类,一类叫数理奇门遁甲,一类叫法术奇门遁甲。前者就是利用《同易》八卦、洛书九宫和六十甲子等天文历法知识,将时间空间、天地人结合在一起进行预测和选择有利时间方位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军事......>>

问题六:诸葛亮真能「借东风」吗 根本没有的事的。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 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真是把他神化的一塌胡涂了。

问题七: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诸葛亮了解天象,知道会有东风,所以这个可以算是借的,也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仅供参考。

问题八:诸葛亮真的能“借东风”了吗?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这段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的诗句,虽然写得并不怎么好,但却迷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以为诸葛孔明果有“借东风”之能,不知不觉间步入了一个误区――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兵二十余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定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

赤壁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火攻破曹也已成了千古之定论,但关于火攻的某些细节却一直似是而非。

遍阅正史诸葛亮借东风说无记载

借东风一说,于严肃的正史并无记载。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该书是这样叙及这个时期的诸葛亮的:“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

《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中叙及此事时说:“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驻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国志-吴-黄盖传》中叙及此事时用的是:“建安中,(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三国志-魏-武帝纪》中叙及此事时,写道:“(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宪救合肥。权闻宪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条下叙及此事时说:“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侯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偿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问题九:诸葛亮借东风是什么原理? 因为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这样,赤壁地区在那时应盛行西北风。

不过长江中游地区要在隆冬时节刮起东南风不是没有可能的。总括来说有两种可能。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所以,“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

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

问题十:诸葛亮借东风是真有此事吗 根本没有的事的。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

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真是把他神化的一塌胡涂了。

想知道: 十堰市 河南新野县到十堰市竹山县还有多少公里? 在哪

驾车路线:全程约124.3公里

起点:新野县

1.新野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路行驶110米,左转进入解放南路

2) 沿解放南路行驶150米,过右侧的解放街村约100米后,右转进入汉城路

2.沿汉城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S335

3.沿S335行驶20.9公里,右前方转弯

4.行驶280米,右转

5.行驶4.9公里,左转

6.行驶450米,右转

7.行驶10.9公里,左转进入S240

8.沿S240行驶1.3公里,右转

9.行驶14.9公里,左转

10.行驶8.4公里,过右侧的马振抚村约60米后,左转

11.行驶8.2公里,右转

12.行驶3.1公里,直行进入创业路

13.沿创业路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中兴路

14.沿中兴路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S239

15.沿S239行驶2.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312

16.沿G312行驶34.4公里,直行进入英雄路

17.沿英雄路行驶1.5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世纪大道

18.桐柏县内驾车方案

1) 沿世纪大道行驶2.8公里,过右侧的古井庄,直行进入文化路

2) 沿文化路行驶1.8公里,过右侧的淮北泓生电器约240米后,右转进入三源大道

3) 沿三源大道行驶560米,直行进入桐明大道

4) 沿桐明大道行驶10米,直行进入三源大道

5) 沿三源大道行驶130米,左转

6) 行驶220米,右前方转弯

7) 行驶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桐柏县

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是什么天气

还有三百零五公里,

以下路线仅供参考,出行前请关注天气预报与交通部门的道路施工与出行提示。

长途驾驶需提前检查车辆安全及注意行车安全,合理安排休息勿超速与酒后驾驶。

顺祝旅途愉快,详细行车路线如下:

驾车路线:全程约305.6公里

起点:新野县

1.新野县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路行驶110米,右转进入解放南路

2)?沿解放南路行驶1.3公里,右转进入S103

3)?沿S103行驶1.0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4)?沿环岛行驶12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103

5)?沿S103行驶120米,直行进入白河大桥

6)?沿白河大桥行驶430米,过白河大桥约130米后,直行进入S103

2.沿S103行驶1.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35

3.沿S335行驶26.2公里,右转进入环岛

4.沿环岛行驶220米,在第3个出口,右转进入S231

5.沿S231行驶1.9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6.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231

7.沿S231行驶9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8.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231

9.沿S231行驶6.6公里,直行进入刁河大桥

10.沿刁河大桥行驶80米,过刁河大桥约240米后,直行进入S231

11.沿S231行驶22.2公里,直行进入楚孟大道

12.沿楚孟大道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S302

13.沿S302行驶16.3公里,进入航空路

14.沿航空路行驶3.3公里,右转

15.行驶190米,直行进入大桥路

16.沿大桥路行驶1.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G316

17.沿G316行驶190米,直行进入光化汉江大桥

18.沿光化汉江大桥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G316

19.沿G316行驶14.0公里,直行进入G316

20.沿G316行驶14.3公里,过余家店村约270米后,直行进入武当东路

21.沿武当东路行驶960米,过左侧的虹美家电约290米后,直行进入武当路

22.沿武当路行驶300米,左转进入中心路

23.沿中心路行驶1.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苍苔街

24.沿苍苔街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石昝路

25.沿石昝路行驶6.8公里,过何湾村约190米后,稍向左转

26.行驶120米,右前方转弯

27.行驶20米,直行

28.行驶510米,左前方转弯

29.行驶2.2公里,稍向左转

30.行驶3.6公里,右转

31.行驶400米,稍向左转

32.行驶1.7公里,左前方转弯

33.行驶3.9公里,过任家湾约240米后,稍向右转

34.行驶260米,左前方转弯

35.行驶2.7公里,左前方转弯

36.行驶1.8公里,右后方转弯

37.行驶6.1公里,右后方转弯

38.行驶100米,右转

39.行驶250米,直行

40.行驶2.6公里,左前方转弯

41.行驶120米,直行

42.行驶910米,左前方转弯

43.行驶1.8公里,右前方转弯

44.行驶1.4公里,左前方转弯

45.行驶200米,左转

46.行驶5.2公里,直行

47.行驶4.7公里,过廖家河约290米后,稍向左转

48.行驶13.2公里,右转

49.行驶550米,过郭家扒约160米后,左转

50.行驶7.1公里,左前方转弯

51.行驶250米,右前方转弯

52.行驶1.3公里,稍向右转

53.行驶2.9公里,直行

54.行驶3.8公里,稍向右转

55.行驶1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S305

56.沿S305行驶38.2公里,过左侧的恒通大厦约130米后,直行进入G209

57.沿G209行驶130米,过右侧的房县九八电器广场约120米后,直行进入S305

58.沿S305行驶42.4公里,直行进入界山隧道

59.沿界山隧道行驶160米,直行进入S305

60.十堰市内驾车方案

1)?沿S305行驶17.8公里,右前方转弯

2)?行驶4.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S305

3)?沿S305行驶410米,过右侧的盛达海信电器专营店,直行进入环岛

4)?沿环岛行驶10米,在第1个出口,直行进入人民路

5)?沿人民路行驶10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竹山县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歇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游?”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均遂进文房四宝。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玄德曰:“曾见令婿否?”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又有古风一篇曰:“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

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过江探听虚实。”玄德从之,使人往江东探听。

第一次是11点:骑马去的,很快。 晴天

第二次是10点:同上次差不多,早了点,为表心诚。

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第三次是14点,因为“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又等了许久,后“又立了一个时辰”。

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由此推知第三次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