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冠疫情第一波感染高峰什么时候结束

2.“新十条”满月|一个县的防疫:村镇分流、县医院承压,一起扛过感染高峰

3.第一批阳的时间

4.12月到1月或为流感高峰,哪些人群不适合出现?

5.多地预测明年1月将迎疫情高峰,这个因素或加速传播——

6.行程卡取消,专家称一个月之内会达到感染的峰值,感染后还可怕吗?

一月份感染人数_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达到高峰,是286.7万人次,之后是持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

焦雅辉还称,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的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现出连续下降趋势。

焦雅辉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的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

1月12日上午,浙江省卫健委主任王仁元在省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表示,目前,浙江发热门诊就诊人次明显回落,120急救和急诊目前也正处在逐步下降阶段,全省整体疫情已渡过感染高峰期,预计在1月底将降至较低的流行水平。但住院和重症、危重症目前仍处于高峰平台期,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90%左右。他说:“全省医疗资源总体处于平衡状态,能基本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医疗救治需求,但仍处于最关键的阶段,重症危重症的救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月8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他是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曾参与2021年河北石家庄、2022年吉林长春、上海、海南三亚等地的抗疫。近三周以来,作为综合ICU主任,蔡洪流的工作强度一直在持续加大。就在采访的周日,他的一天被排的满满当当,白天讨论病例,晚上进行第十版诊疗方案培训。直到晚上十点半,他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记者谈起了浙江在重症高峰到来前的准备、ICU改造为何需要时间、如何在短期内培训出一支可以上战场的重症队伍、新冠救治有何重大误区。他坦率地说:“‘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以下是蔡洪流的讲述:

浙江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逐渐进入重症高峰,目前还处于平台期,未见明显拐点。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大的压力是在感染人数开始激增的早期,大批医护倒下和感染高峰部分重叠到一起。当时人员非常紧张,我们一个院区的医生甚至在单位旁边租了一套房子,当作集体宿舍。阳了的医护住在那里,工作七八小时之后实在撑不住了就去躺三四个小时,然后再回院继续战斗。

近三周以来,我们重症医护的工作强度一直在持续加大,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高龄、感染新冠后原有基础加重的病人占比在不断增加,住院周期也在拉长。同时,我们负责的ICU床位成倍增长,比如我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原本有184张床位,后来又开了四个新的病区,增加了100多张床位。而整个医院之前的ICU床位一共是250多张,现在准备好的ICU床位增加到了近600张。

国家卫健委从去年12月初就不断强调,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4%,各专科ICU也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床位,也就是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总共能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改造必须在去年12月底之前完成。而按以前要求,二级以上医院ICU床位数占比为2%~8%,也就是说,8%已经是天花板了。

平时,ICU床位的改造一般至少需要几个月,现在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病房,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改造ICU需要时间?因为这不是加一张床这么简单,比如说呼吸机,不是把它搬过来就行,它的后面紧连着气体设备带,改造ICU对病房内氧气、空气、负压吸引接口、电源插座等也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是一张床一个空气开关。ICU里都是生命监测、支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在一瞬间危及生命,所以改造ICU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追求速度。

浙江省卫健委近期组织重症医疗、护理专家对全省11个地级市22家医疗单位进行重症病例救治巡诊。我在刚结束的巡诊中发现,因为各医院都在争分夺秒改造ICU,当前重症医疗设备的供应较紧张,部分县级医院呼吸机、高流量氧疗设备、CRRT机器等处于紧平衡状态。

硬件上的改造、设备的购置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难的是ICU医护没办法短期内增加。培养一个合格的ICU医生至少要专门培训三年以上,因为ICU收治的都是病情重、变化快的患者,因此要依赖很多监测和治疗设备,比如监护仪、呼吸机、CRRT机器、ECMO等,因此我们业内将重症医护形容为“特种兵”,每天既要面对数量很多的病情危重复杂的重症患者,还要会使用各种“武器”,对能力的要求很高。

实际上,此前三年全国真正参与了新冠治疗、尤其是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并不是太多,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是第一次几乎所有医护都真正进入新冠救治的实战模式,这场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打赢。这种形势下,一个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采取混合编组的工作模式。

比如,有麻醉科医生和我们一起工作,他的特点是操作能力强,因为麻醉机和呼吸机很接近,对气管插管、穿深静脉,甚至循环呼吸的抢救等都相对专业,但在如何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经验就相对欠缺,于是再找感染科医生加入进来。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编时一定要把这些来支援的其他科医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最高效的组合。在我们医院,一个混编小组基本由一名重症医生、一名麻醉科医生,再加上一名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构成。

而且,这个组合定下来之后尽量别变动,现在新扩建的ICU病房里,很多呼吸机的品牌连我这种“老重症”都没见过,我们都需要和设备磨合,医护彼此之间也要磨合,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才真正磨合好,如果等上战场之后再磨合就迟了。

因此,混编不能纸上谈兵。在重症高峰到来前,要让这些来支援的医生提前到ICU上班,先工作1~2周,中间还可以再优化调整,这也是给非重症医生进行紧急培训的最重要环节:一定是要以团队的形式、以实战的形式。

浙江在重症队伍的培训上比较充分,省卫健委去年12月初就发文要求,各地市上报参与培训的医护具体名单,各医院要按一张ICU床位配1名医生、2.5~3名护士,并在此基础上再额外增加20%~30%的人员作为后备力量。去年12月8日,全省所有地市派出新冠重症救治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组成的骨干团队来杭州集中培训了五天,由我们医院新冠重症救治最有经验的医护及呼吸治疗师来教学、介绍经验。

不过,浙江虽然已做了包括ICU改造、人员培训等各种预案,但“新十条”后,感染人数上升速度之快还是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

ICU的任务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早在2020年我们总结抗疫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关口前移,在今天仍然适用。关口前移的关键是尽早把高风险人群识别出来,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一共有六点,每位社区医生都要背下来,不能漏掉任何一名高风险患者。第十版相对第九版的一个变化是把高危人群的年龄门槛从60岁提到了65岁,并特意强调了未全程接种疫苗者。2022年我们参加上海保卫战时,少数死亡患者的特征就是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没打疫苗,所以这类“关键少数”脆弱人群一定要重点关注。

社区医生要告诉高风险人群你需要注意什么,如果出现哪几种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谁,要引导他们到社区去,而不是等到扛不住了才往三级医院跑,让他们对社区医院建立信任。新冠初步治疗的培训实际上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应对,如果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要立刻向上一级转诊,因此必须有一套高效的转诊流程,让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这是成本最低、治疗效果最好的方式。

新冠的救治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要尽早抗病毒治疗,第二条是治疗各种基础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基础病的治疗,社区医生比大医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日常的职责就有慢病管理。另外还有两点要格外注意:一是要重视俯卧位救治,要应趴尽趴,把它和抗病毒治疗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二是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少数医生都把抗菌药用过度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如果考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医生要积极去找证据,盲目使用抗菌药是有害的,要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新冠重症救治一线医生口述:过去三周经历了什么?

记者:霍思伊李金津

编辑:杜玮

新冠疫情第一波感染高峰什么时候结束

估计,北京该疫最初感染高峰大致在12月中旬,1月中旬将达到最高高峰。 全国范围内,随着春节临近,防疫政策的转变,各地将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和核酸检测,预计全国大流行将在春节前后,第一波高峰将在3月左右出现。 所以春节期间尽量少出行,少聚会,为了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冬天本来就是流行病的高发季节。

瘟疫真的会结束吗? 根据兰州大学数据模型,2023年11月,全球疫情结束。 世卫组织最近也宣布,疫情还没有结束。 我明白世卫组织的慎重态度。 放开后,多次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奥密克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症状,但不能掉以轻心。 你能自己好好防护,避免为什么要去引起这个病吗?

避免首要疫情,尽量避免重复感染,为疫情和治疗药物争取时间。

“新十条”满月|一个县的防疫:村镇分流、县医院承压,一起扛过感染高峰

新冠第一轮感染2023年1月中旬第一轮疫情基本结束

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逐渐会上升起来。

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

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

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张伯礼一二月份后疫情有望进入常态

张伯礼表示,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应以变应变,我国防控政策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在不断优化调整。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性强、毒性弱,无症状人群占了三四成,有上呼吸道症状的四五成,重症及后遗症比较少。

他提到,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短期内感染人数会增加,但整体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一二月份高峰过后,到春暖花开时疫情有望进入常态,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也将逐步不受影响。

张伯礼建议,目前阶段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早阳早好”的观点不对,个人防护至关重要。虽然感染后3-6个月再次感染的几率小,但病毒不断在变异,不管是否感染过都应做好防护。没有绝对禁忌症的人群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以上就是新冠疫情第一波感染高峰什么时候结束介绍了。更多内容请本站相关资讯

第一批阳的时间

一波疫情高峰过后,四川绵阳梓潼县近日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县城里的人们走出家门,在露天茶馆、饭店、农家乐吃饭,喝茶聊天。步行街、广场上,人也多了起来。

与此同时,梓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病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1月5日至6日,澎湃新闻在梓潼县村镇及县级医疗机构采访发现,感染高峰过后,生活开始恢复,但救治压力集中在县人民医院,医护们仍在全力应对。

“全院一张床”模式启动后,医院加强对支援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本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胥辉图

1月5日,澎湃新闻见到梓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林时,她正在参与培训医护人员,在介绍呼吸机的使用和特别注意事项时,她不时停顿、喘气、咳嗽。她此前感染,因为科室人手紧张,一度挂着氧气罩接诊。

为缓解人员和床位紧张,梓潼县人民医院启动了“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在新冠疫情高峰时段,全院所有科室的有的空余床位都可以用于收治“阳”性感染人员。目前,医院正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放在全科和危重患者救治、急救能力上。

分级、分层救治系统下,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时期,梓潼县医院承担了全县最重的救治任务压力,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则按照各自的定位,承担了本区域的患者接诊、救治,以及向上一级医院转运分流重症患者的任务,平稳度过了第一波感染高峰。

本月上旬,澎湃新闻采访过的梓潼县宝石乡卫生院、宝石乡庆祝村卫生室,接诊的新冠感染患者只是零零星星。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院在调集设备或备药,“阳”过的、或劳累过度的医护们也在恢复调整中,“春节期间不知道会不会再有反弹,各方面都得准备好”一位基层医生说。

庆祝村的村医:根据指导“对症治疗”

1月6日下午,梓潼县宝石乡庆祝村村医范继斌,又一次来到村民杨永芳家,为她测血压。

范继斌告诉澎湃新闻,庆祝村常住人口1460人,其中老年人334人,这些老人中127人有高血压,40多人患有糖尿病。

作为一名村医,范继斌巡诊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村里老人测血压。谁的血压高了或低了,提醒他们及时就诊吃药。这是他凭借简单的医疗设备,能为村民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过去的两三年里,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村民做核酸检测。

范继斌去年总共参与核酸检测36次,包括此前两年,他没检测到过一个“阳性”。新冠病毒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遥远的。直到一个月前,一下子,周围好多人都说自己“阳”了。

2022年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开始发布,范继斌和许多基层医疗工作者称之为“放开”。

“放开”之后,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多少人只是感冒,范继斌也分不清。根据专家学者、上级医疗机构针对一般症状给出的指导意见,都进行“对症治疗”。

在过去10年的村医生涯中,范继斌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跟“头疼脑热”这样的病症打交道。对上门问诊的村民,他根据病症状况判断,症状较复杂的让患者去乡卫生院或县城医院,症状不严重的,直接对症给药。

因为村上条件有限,对新冠感染病情复杂的成人和儿童,范继斌直接推荐去医院。尤其是儿童,他都让家长直接带去县里的医院,因为儿童不会表达,得去专业的、条件好的医院就诊,而梓潼县每个村社都通水泥路,直接从庆祝村去县人民医院有20公里路程,开车也就半小时左右。

高峰时候的乡镇卫生院:12名医护仅1人没感染

宝石乡庆祝村地处一个山沟,一条沿沟修建的公路将整个村子的居民串了起来,村头到村尾有10多里地。村民大多都是独立房院,户间距离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在这种环境下,居民要避免相互感染并不难。

1月6日,村民杨永芳说,当时许多邻居都“阳过”了,但她家例外,还没人被感染。她家在公路边开了一个小卖部,接触外人的机会更多。她认为,没“阳”可能和她一直小心防护有关。她出门都戴口罩,并与外人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洗衣服都消毒。

上个月,有两个开车的小伙子在路边停车购物,摇下车窗跟她说,重庆回来的都“阳”了,她赶忙招呼对方先别下车,她将东西准备好,连同收款二维码放在一个地方后走开,小伙子再过去取东西付款。

虽然大多数邻居都感染过,但她还没听说有谁特别严重。她说,上个月,村里一名86岁的五保户去世,但他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气管炎等疾病,不确定老人的去世是否和新冠病毒有关。每年冬天,心肺方面的疾病总会带走一些老人的生命。

除了这位老人,杨永芳没听到过别的坏消息,邻居们感染后一般是休息几天就好转了,乡卫生院也没去,尽管只有两三公里的距离。

1月6日下午,澎湃新闻来到宝石乡卫生院的时候,里面只有73岁的曹术珍老人在输液,老伴在一旁陪着他。卫生院唯一的一台急救车停在院子里,没有任务。

曹术珍说,她12月30日左右出现感染症状,这几天觉得咳嗽得厉害,胸部有点疼。于是,老伴用摩托车将她带到卫生院就医,1月5日开始输液,每天输完液就回家,不需要住院。

曹术珍输液的药品里有抗生素类药品青霉素,这通常是基层医生应对肺炎一类疾病的主要手段。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并不治疗病毒感染。

曹术珍输液时,她的丈夫就坐在床边,口罩揣在衣兜里,没有戴。他自信体质好,不会被感染。即使感染了,他觉得也能和其他村民一样,扛一扛就过去了。

1月6日,宝石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介绍,感染高峰期的时候,卫生院每天二三十个人输液。附近另一个镇卫生院的医生介绍,感染高峰期在2022年12月10日至20日,他们12名医护人员只有1人还没感染,他认为全镇感染率已超过80%,但医疗挤兑没在他们这一层级出现。

目前药品供应的紧张状况缓解了一些。一名乡镇卫生院医生说,下单50盒药,配送过来可能只有20盒,至少不会断药。该开三天、一周的药量时,医生只能先开两天救急,两天后让患者再来。

梓潼县医院:承担县城和乡镇的主要救治压力

宝石乡卫生院到梓潼县人民医院正常情况下只有半小时车程,当地乡镇卫生院的主要任务是院前急救、常规病症诊疗和公共卫生防疫。复杂的病例会被转入县级医疗机构,或直接转到绵阳地区最好的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疫情高峰过后的梓潼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梓潼县一位乡镇卫生院医生告诉澎湃新闻,乡镇卫生院大多不具备拍CT和上呼吸机的条件,但乡镇卫生院到县医院、再到市级医院的转诊通道是畅通的。

感染高峰期间,梓潼县人民医院承接了来自县城和乡镇的主要救治压力。

1月5日,澎湃新闻见到梓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林时,她正在医院一个会议室里,参与对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方面的培训。

杨林在介绍呼吸机使用和特别注意事项时不时停顿、喘气、咳嗽。该医院工作人员解释,感染高峰期时,呼吸内科接诊量太大,杨林是医院第二波感染的人员,并且出现了肺炎症状,上周一直在输液,接诊的时候一度戴着氧气,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该医院工作人员说,在科室最忙碌的时候,一些就诊患者进门时发现医生挂着氧气,感觉比自己还严重,劝说“你都这样了,回去休息吧”。实际上,医院也要求保障感染医护人员的正常休息。

杨林说,当时科室医生护士先后感染,患者却在不断增加,整个科室连她只有5名医生,一个人得顶几个人用。因此,最开始是没感染的先顶上去,感染的人回家休息,都“阳”了之后,就由症状轻的顶上去,再后来是恢复快一点、症状少一点的顶上去,症状重的人休息。

有的医生护士忙着忙着就“倒下”了。杨林说,科室两个女医生“阳”了后,还连续值三天夜班,劳累和感染一度使她们崩溃。她作为科室负责人只能带头坚持,挂着氧气也得上。

杨林说,她当时跟院里申请支援一个医生,领导虽然嘴上没答应,但最后还是给她支援了一个医生。

为了缓解感染高峰期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梓潼县人民医院对职工重新调配,已经转岗行政、后勤,具有医护资质的人员全部回到一线科室,回到专业上,科室之间彻底打破壁垒,任何科室只要有多余床位都要收治病人。

现在,医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放在全科和危重患者救治、急救能力上。

“全院一张床”模式:调动全院床位和医护力量

“床位虽然紧张,但现在仍具备收治能力。”梓潼县人民医院行政办公室主任刘丹说,这波感染高峰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感染人员不断增加,作为全县最大、最权威的公立医院,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必须保持收治能力。

为调动医疗资源,该医院启动了“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现在所有科室都收治感染病人,由呼吸内科全院查房、会诊、制定治疗方案,但重症患者仍需转回呼吸内科实行“专科专治”。这意味着,通过临时改革措施,医院所有科室,不分专业都参与到新冠感染救治工作中来了。

梓潼县人民医院抢救室。

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紧张的问题,刘丹告诉澎湃新闻,现在全院有700人住院,算是创下了该院的历史记录。感染高峰之前,住院接诊量最高只有500多人。

刘丹说,上月初,医院就对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有一定预判,提前订购了165张床位,协调了100多个氧气罐,保障部门又修复了一部分,还维修了几台闲置的呼吸机,现在全院有28台呼吸机,绵阳市卫健委紧急协调的3台呼吸机也会在6日晚到位,现在全院重症患者二三十名,呼吸机不足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购置新设备和抗病毒药品仍是一个棘手问题。刘丹说,去年12月初,医院定了15台呼吸机,至今没到货。针对新冠的抗病毒药也很缺,最近才到了2盒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合药,20瓶阿兹夫定片,只能先用于救治危重症。

一方面,医院内部正将重点放在救治上,另一方面,随着感染高峰过去,发热门诊的接诊量已大幅减少。

高峰过后,梓潼县人民医院咨询台。

1月5日,澎湃新闻在梓潼县人民医院门口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从侧门通道进出医院,院内广场上人较少,一台急救车从门口驶出,没拉响警报。发热门诊只有一名医生在值班,没有患者就诊。

不过,最近一些患者“阳”过之后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到医院挂急诊拍CT的多了。

梓潼县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告诉澎湃新闻,感染高峰期时发热门诊人多,现在到了恢复阶段,是怀疑“后遗症”的人多,便去挂急诊拍CT,但真正确诊出现肺部感染,或转换成肺炎的只是很小部分,发现这些患者后,会收入呼吸内科“专科专治”。

眼下,春节期间大量人员流动是否会带来新一波的感染潮,是医护们重点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12月到1月或为流感高峰,哪些人群不适合出现?

从疫情放开初期到12月10号左右是第一批阳性感染时期。

大部分省市第一波感染的高峰期会出现在12月中下旬,而北方的感染比例相对较高。12月20日前,华南、华中、西北直到月底,其他省份在1月达到高峰,一直到春节前。

第一波感染会非常快,全国感染人数将在半个月内达到峰值。高峰过后会下降,第一波感染结束将在一个月内。

多地预测明年1月将迎疫情高峰,这个因素或加速传播——

每年的秋冬季节,伴随着气温的下降,人群的聚集情况,出现的频率会升高。在人多起来以后,相应的流感也就会多起来,尤其对于12月和1月这两个月份,更是流感的高发期。

在流感高发期,对于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群,最容易受到流行疾病的感染。而老人和小孩,又通常是这些人群的代表。

从整体上来讲,下面这些人群,在寒冷的冬天,不适合出现在人群聚集的地方。

一、老人和小孩

我们每一个家庭中,都会有老人和小孩存在;小孩因为年纪小,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的阶段中;而老人则因为上了年纪,身体的免疫能力在逐渐的下降。

所以每到秋冬季节,流感高发的时候,老人和小孩,就会成为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对于这老人和小孩这两个群体,我们一定要尽可能避免,带领他们出现在人群密集的地方。

只要能够减少人群聚集的环境活动,相应感染病菌的可能性,也就会小很多。如果能够接种相关的流感疫苗,则更能够提升他们身体的免疫能力,让他们顺利地度过流感高发阶段。

二、中青年体质差人群

在我们的身边,不只有老人和小孩容易被感染;对于中青年人来讲,如果身体素质太差的情况下,也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

之所以会成为易感人群,也是因为自身的抵抗能力太差,最终才导致中青年,成为了流感流行季节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一个群体。

而且相比老人和小孩,他们的传播能力更强;因为这些人群,正处于社会活动频繁的阶段。

所以在流感季节的高发阶段,我们除了要做好公共场合的防护以外,还需要做好家庭的防护,尽可能让家中多多的开窗通风。

行程卡取消,专家称一个月之内会达到感染的峰值,感染后还可怕吗?

12月18日下午,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据国内外多个研究模型测算,浙江第一波疫情预计明年1月中旬左右迎来高峰,这期间又恰逢农历新年,疫情将伴随人口流动加速传播。

近期,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宜昌等多地相继预测当地疫情高峰到来的时间,综合来看多集中在明年1月。

多地预测

明年1月将进入感染高峰

12月15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据专家分析研判,江西省下一波疫情高峰将在今年12月底、明年1月初到来,春节前后达到峰值。

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董亮日前表示,山东疫情防控工作比较严谨,落实到位,第一波高峰期会比其他地区略微延期。“我预计应该在明年1月份。另外,城市比农村人口密集,农村的疫情高峰期会相对晚一些。”

根据湖南日报18日报道,相关专家表示,湖南疫情高峰具体日期无法预测到哪一天,但据目前疫情发展情况来看,大约会在春节前后达到高峰。

据宜昌发布12月15日消息,湖北省宜昌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德兵表示,预计宜昌在明年1月上旬会迎来感染高峰,但不会出现80%-90%的感染率。

吴尊友:今冬疫情

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专家吴尊友在17日的《财经》年会上分析指出,今冬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

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逐渐会上升起来。

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

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

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吴尊友表示,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

张伯礼:接下来1至2个月

会迎来一波流行高峰

张伯礼院士12月1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国内形势,奥密克戎毒株已在社会面传播,又值冬季流感、普通感冒的高发季,接下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流行高峰。

张文宏:本次疫情高峰

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

12月12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在“华山感染”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呼吁,新冠疫情正在进入“最后一程”,并最终会向季节性流行病转变,现在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保护老年人与脆弱人群,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张文宏表示:本次疫情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建议老人这一个月不要去跳广场舞、搓麻将,子女看望老人要戴N95口罩。

延伸阅读:

多地预测明年1月迎疫情感染高峰,如何抓好窗口期打好主动仗?

12月18日下午,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据国内外多个研究模型测算,浙江第一波疫情预计明年1月中旬左右迎来高峰,也不排除提前到来的可能。

随着疫情的发展,近期,多地相继在预测当地疫情高峰到来的时间。综合看,进入明年1月,多地将迎来疫情感染高峰,这期间又恰逢农历新年,疫情将伴随人口流动加速传播。

面对疫情峰值到来,如何抓住窗口期,提前做好准备,将成为关键。

多地明年1月将进入感染高峰

12月1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组、医疗救治组组长龚建平介绍称,据专家分析研判,江西省下一波疫情高峰将在今年12月底、明年1月初到来,春节前后达到峰值。

而目前,更多的地区预测当地疫情感染高峰是在明年1月份。

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董亮日前表示,山东疫情防控工作比较严谨,落实到位,第一波高峰期会比其他地区略微延期。“我预计应该在明年1月份。另外,城市比农村人口密集,农村的疫情高峰期会相对晚一些。”

根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相关专家表示,湖南疫情高峰具体日期无法预测到哪一天,但据目前疫情发展情况来看,大约会在春节前后达到高峰。

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苍南发布”12月15日消息提到,业内人士预测,苍南的第一波疫情高峰极有可能会在明年1月中下旬到来,而人为干预将对高峰的到来时间产生一定偏差。

据宜昌发布12月15日消息,宜昌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德兵表示,预计宜昌在明年1月上旬会迎来感染高峰,但不会出现80-90%的感染率。

预判当地疫情峰值时间,有利于抓住窗口期,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组、医疗救治组组长龚建平介绍,江西全省各级指挥体系严阵以待,已进入应急状态,并成立了医疗救治工作专班,建立疫情监测预警和趋势仿真系统,及时预判疫情传播情景,灵活反映相应医疗负荷,争取防控工作主动。

如何提前应对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已经从最初的速决战,转到了大决战,保健康、防重症,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感染人数增加,势必重症率也会提升。一旦重症率大面积增加,医疗资源会面临被击穿风险。如何做好分级诊疗,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成为了重点。而进入1月后,各地也逐渐进入春节返乡高峰,将会有大规模人流从大城市返回农村,而农村的疫情防控更是重中之重。

早在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就印发了关于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载体,完善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

紧接着,12月16日,国家卫健委再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导农村地区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该通知也要求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力配备,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调配,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配备力度,可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

目前各地也在加紧为压峰做准备。

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董亮表示,为了解决医疗挤兑现象,部分方舱职能已经转变成为亚定点医院,可以用于收治普通型和重型的新冠患者。“当然,接下来可能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开展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准备。”他表示,医疗机构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

浙江苍南县也在补充调剂各种医疗资源,全力做好抵御冲击的准备。12月14日,苍南县决定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200名护士,进一步保障定点医院及亚定点医院的接诊能力。目前县人民医院重症床位数已达到总床位数8%以上。定点医院床位从100张增加至392张,亚定点医院床位300张增加至388张。该县还先后投入四五千万购买相应医疗设备,目前这些设施设备已陆续购置到位。

12月18日下午,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重表示,为科学精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峰,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省现阶段主要做好优化核酸检测与查验工作、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强化重点物资储备供应等工作。

具体在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方面,浙江省要建立健全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24小时开诊的要求,加快推进发热门诊扩容,截至12月17日,浙江全省开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390家,设置基层发热诊室1272个,已覆盖90%以上的乡镇。浙江全省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床位、ICU床位均已超国家标准,确保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为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继续保留所有方舱医院,并按照亚定点医院标准升级改造,保障普通型新冠患者救治需求。同时,为缓解线下就诊压力,杭州等地已经上线开通了互联网医院,有需要的群众可以在线上问诊,有效分流发热门诊的压力。在城市社区和乡村,组建配送小分队,及时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居家医治人员提供医药和生活物资代购服务。

行程卡取消,专家称一个月之内会达到感染的峰值,个人认为现在感觉了新冠并不可怕了。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一,国家已经逐步放开了管控政策。二,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传染性加强,但是致病能力降低。三,大部分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身体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免疫屏障。

一,国家已经逐步放开了管控政策。我是充分相信党,相信国家的,在漫漫长夜里,在深深的苦难中,党和国家就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力量。并且他们也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在过去的三年,这个国家不惜投入更多的物资与这个病毒做斗争。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才使我们在这三年中可以安居乐业,没有感染上新冠病毒。但是现在国家实施了逐步开放的管控政策,也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的祖国不会拿着十四亿中华儿女的生命开玩笑。因此,我们面对病毒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传染性加强,但是致病能力降低。虽然现在病毒传染性很强,比起爆发时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但是它的致病能力却明显下降了不少,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的感染者为什么是轻症或者是无症状的原因。

三,大部分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身体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免疫屏障。我们大部分人都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这也就使我们的身体更多了一层保护的屏障。即使不小心被感染了,因为我们已经接种疫苗的原因,发作起来也会是轻症或者是无症状的。

虽然现在人们对病毒都放松了警惕,但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儿童等这些弱势群体,还是应当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