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家将的故事

2.张英辉的将军逸事

3.养路工人个人工作总结

4.杨过是杨家将的后代吗?

徐水天气_徐水天气预警

长城目录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各朝的贡献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8851.8公里,约17703.6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编辑本段]长城的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长城关隘 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 、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 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 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 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 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 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 、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 、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魏长城南起点、定边城、高家堡、镇北台、统万城、韩城魏长城、黄甫川堡等。

[编辑本段]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编辑本段]长城的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赵长城,由于建筑在阴山(今大青山、乌拉山东南)脚下,多系用土夯筑,质量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开始时,常被匈奴大军攻击。赵国虽然派驻大军防守,主动出城迎战,但是常吃败仗。赵悼襄王时(前224——前236),赵边防累为匈奴所败,北方吃紧,于是,派大将李牧到长城统领大军防守。悼襄王给予李牧便宜任免属吏的特权,并将云中、雁门、代郡北部的商业税和田赋作为军费供李牧支配。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他厚待战士,日杀数牛来改善伙食;他下令军中:“匈奴来掳掠,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入保长城,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来侵,由于烽火严紧,事先知道消息,赵国军民便收牲畜入保长城。匈奴掳掠不到人和牲畜、财务,只好退去。如此数年,虽未挫败匈奴,但赵军亦无亡失。匈奴人以及赵国边民,都认为李牧怯懦,赵王也责备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招牧回朝,以别将代之。新将取迎击的战略;匈奴每来,他就率军出击,数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士伤亡很多,北边无法放牧。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再请李牧出守长城。李牧称病,杜门不出,不肯应命。赵王乃强起牧,令牧统兵守卫北方。李牧对赵王说:“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取从前的战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赵王只得答应。李牧至长城,如故约。数年,匈奴无所得。然终以李牧为怯。赵守边将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乃选战车1300辆,精骑13000匹,挑能破敌擒将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训练作战。练成之后,便大纵畜牧。长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闻之,便来掳掠。小入,牧则佯败,以部分人畜委之。单于大喜,便率倾国人马南下。李牧事先设下埋伏,张左右翼夹击,大破匈奴10万余骑,单于落荒败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赵长城。赵军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于是,赵北边宁静,人民安居乐业。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赵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三、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用。秦始皇在驱逐匈奴到漠北以后,下令蒙恬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编辑本段]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在冷兵器时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新书·过秦》)汉武帝时,“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汉书·匈奴传》)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的赵武灵王正是以“变俗胡服,习骑射”而著称于世的政治家(《史记·匈奴列传》)。事实上,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实情所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对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然则长城之筑,所以省戍役,防寇钞,休兵而息民者也。"(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第三章)

而且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表现在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编辑本段]长城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编辑本段]长城带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经济文化结构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的天然布局。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西是畜牧业(间有河谷或绿洲小块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中国大陆古代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长城带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聚与辐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成为整个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的腹心,并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汇聚的中心。在整个畜牧业经济区,自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内蒙古大草原,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文化的腹心。长城就坐落在这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它是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的产物。长城既将两种经济、文化隔开,又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

如今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更多的在体现我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激励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保卫我中华民族。同时也在见证我中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抒写奇迹抒写辉煌。

杨家将的故事

杨延昭幼时沉默寡言,儿童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6年―983年),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领兵进攻应、朔二州时,杨延昭担任该军的先锋,奋战于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朝廷派他以崇仪副使职外任景州知州。当时长江、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朝廷任命他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又改任崇仪使,知定远军,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师的使者。

败辽宽罪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骚扰边疆,杨延昭当时在遂城。城小而无准备,辽军攻城又很急,合围攻城数日。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督促指挥作战,宋军自危很害怕,杨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壮登上城上的矮墙,给予兵甲器械使之守护城墙。正好天气十分寒冷,取水泼洒城墙,天明,水全结成了冰,坚硬光滑,敌人不能爬上来。辽军于是瓦解退去,宋军缴获敌人丢下的兵器很多。杨延昭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当时宋真宗驻军大名,傅潜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去作战,傅潜都不答应。等到傅潜获罪,宋真宗召杨延昭前往皇上的行营处,他都能回答皇上询问的边疆要务,宋真宗十分高兴,指着他对诸王说:“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的名将,杨延昭统率军队保护边塞,有他父亲的遗风,很值得嘉奖。”宋真宗丰厚地赏赐他,仍令他还任。

咸平三年(1000年)冬,辽军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称“杨山”)西边,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辽军,边战边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辽军大败,俘虏辽军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杨延昭进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对宰相说:“杨嗣与杨延昭,一同在遥远的外地任职,以忠心勇猛亲身效命国家。朝廷中妒忌他们的人众多,我尽力为他们庇护,才至于此。”

咸平五年(1002年),辽军进攻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领宋军前往救援,宋军尚未摆成阵列,就被辽军袭击,宋军损失较多,朝廷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要治他们的罪。宋真宗说:“杨嗣这些人向来以勇猛闻名,将来可获得他们的效力。”随即宽宥了他们。咸平六年(1003年)夏,辽军又进攻望都,李继宣逗留不敢上前,获罪被削去官职。朝廷又起用杨延昭任都巡检使。当时正谋划秋天御敌的策略,宋真宗诏令杨延嗣和杨延昭分条列出利弊上奏,又调杨延昭任宁边军部署。[5]

增兵御敌

景德元年(1004年),

宋真宗诏令增加杨延昭的军队达到一万人,如果辽国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军于马村西边用以保护屯田。切断黑卢口、万年桥敌人骑兵奔击的道路,仍会集各路军队互为掎角追袭敌军,令魏能、张凝、田敏用奇兵牵制敌军。当时王超任都部署,听任事不隶属之。杨延昭进言说:“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很疲乏,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此,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上奏皇帝而没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获敌人甚多。

受蒙告诫

等到与辽国议和时,宋真宗选守卫边境各州的官员,亲笔录用给宰相看,任命杨延昭为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景德二年(1005年),追叙杨延昭守边御敌的功劳,升任他为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屯所九年,不通晓吏事,军中的文书和诉状,常派小军官周正处理,深为周正所蒙骗,周正借机为奸作恶。宋真宗知道此事,斥责周正,令回兵营,而后以此事告诫杨延昭。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张英辉的将军逸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 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而杨门女将是一部秦腔传统经典剧目,讲述宋朝将领杨氏一族灭门后,杨家女眷挂帅出征,歼灭西夏兵将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其中的一些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杨排风、十二寡妇更与历史无涉。

扩展资料:

民间传唱的长篇汉族英雄史诗《杨家将》,给学术界以极大的震撼和惊喜。对它的发掘整理及研究刊布,将改写中国汉族没有民间史诗的历史,并将对杨家将传说及有关的戏剧、曲艺和民间故事提供丰富生动的材料。

《杨家将》史诗的问世将足以使之与世界其它民族的著名英雄史诗相媲美,成为世界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贡献。史诗是以汉族为主,融汇历史上契丹族、蒙古族民间艺人共同创作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共同的民族记忆和集体文化积淀,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杨家将》是一部集汉、契丹、西夏民族文化沉淀的长篇史诗,添补了汉族史诗上的空白。而在结尾中提及佘太君带领着整个家族西迁至西宁,这点在历史上是一片“新大陆”。

百度百科-杨家将

百度百科-杨家将传说

养路工人个人工作总结

1931年春,张英辉在南路军独立团当班长,背上长了一个大痈,钻心的疼。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苏区药品奇缺,加上战斗频繁,痈越长越大,终于把他拖倒在床上。部队首长准备派人把他抬回家去医治和休养,他却不愿意离开心爱的部队。怎么办?张英辉想出了一个治

病的绝招:每天躺倒在山溪中,在小石头上滚来滚去,让石头磨破脓疮,血水掺着脓水流出来,然后让洁净的溪水冲洗痈毒。初春的天气,水冷刺骨,他以惊人的毅力,天天赤膊在山溪里冲洗。在张英辉的钢铁意志面前,死神也让步了。他的痈毒竟这样痊愈了。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在这里召开了我党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期间,张英辉所在的红三军团五师驻扎在离遵义不远的一个叫“刀靶水”的小镇上,负责警戒贵阳方向的敌人。一天凌晨,突然出现大股敌人偷袭师部。张英辉顾不上穿衣服,赶紧叫醒师长,便飞快地跑到另一个房间,拿起电话总机往外跑。那时师部仅有一台总机,是他这个电话班长的命根子啊!寒冬腊月,他赤着脚,光着上身随部队到遵义时已冻得全身发紫,双脚严重冻伤。接着又是连日急行军,双脚肿得越来越厉害,并开始溃烂、流水,走起路来钻心疼。到了打下娄山关、回师遵义的时候,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但他硬是咬着牙,一路爬着追赶部队。以后部队安排他在老百姓家里养伤,他坚决不留,忍着伤痛又随部队出发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英辉一再要求上前线,来到了连队。1939年10月中旬,日寇要在张家口到涞源之间修公路,一支伪骑兵营驻扎在西河营南面的摩天岭半山腰上。张英辉所在的一团三营奉命前去消灭这支骑兵营。十连连长张英辉率部参加了摩天岭袭击战。从狼牙山到摩天岭急行军走了一个星期,部队来到了摩天岭北麓。从北面上山崎岖陡峭,战士们艰难地攀上山顶后,神速地滑到了半山腰,包围了敌人。驻扎在南面半山腰上的伪骑兵,自以为背靠天险很安全,做梦也没想到八路军从后山翻过来,急忙龟缩到营房里。外面打里面不好打,如果拖延时间,敌人就会来增援。怎么办?看到被敌人丢了一地的草席、麦秸,张英辉顿时有了主意。他让战士们把草席收集起来,卷上油麦秸捆好,点着火以后滚到房脚下,立刻把房子点着了。敌人被烧得争先恐后从屋里跑出来。这时,张英辉一声令下开火,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战士们都说:“这一仗打得真痛快!”

1939年11月,担任一团三营营长的张英辉部参加了雁宿崖伏击战。那时驻涞源的日军卯村宪吉大佐带一个日军大队经白石口、雁宿崖到我一分区根据地“扫荡”。我军分区调动三个团的兵力在雁宿崖一带伏击。战斗打响后,三营迅速插到卯村大队的后面控制了三岔路口,将日军运输队堵在山沟里,打得鬼子丢下驮队四处逃窜。他们缴获驮队后继续向南追击,很快又攻占了河套上的敌炮兵阵地。穿过山下的村庄时,路过一个骡马店,这时从院子里跑出一个日本军官,张英辉抬手就是一枪,身后的通信员又补了一枪。后来经鉴定,这个日本军官就是卯村宪吉。

卯村宪吉被击毙后,日寇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亲率数千人杀奔雁宿崖报复。军分区决定将这股敌人诱至黄土岭聚歼。三营和二营先后担任诱敌任务。他们打打走走,将这股敌人引到了预定的伏击圈。经过两天激战,将这股敌人大部歼灭,阿部规秀也被我炮火当场炸死。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黄土岭之战。阿部规秀是抗日战争中,日寇在战场阵亡的最高军官,是日本的“山地战专家”,号称“名将之花”。日本陆军军部也哀叹:“名将之花,殒落在太行山上。”

1940年秋,张英辉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由杨成武司令指挥“涞灵战役”,目标是夺取涞源城,同时拔掉附近的东团堡、三甲村、南坡头等几个日军据点。张英辉在完成了对涞源城南关的攻占任务以后,奉命带领十一连、十二连和重机枪排火速赶到二团指挥所,参加二团攻打三甲村日军据点的战斗。在端掉村东面的两个岗楼后,张英辉率部继续向西南山的日军工事靠近。

西南山上,日本鬼子躲在坑道和碉堡里。张英辉指挥部队迅速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山头,进行火力侦察。掌握了敌人火力点和火力配备以后,他们在每个方向各组织一个投弹梯队,每个梯队集中三名投弹能手,从三个方向同时向敌人工事里投弹,重机枪利用有利地形进行火力掩护。这样连续300多颗手榴弹投过去,敌人的碉堡哑了。一声冲锋号响起,战士们勇猛地冲上去,鬼子大部分被炸死,剩下的乖乖当了俘虏。这时太阳刚刚升起,在四周山上观战的老百姓高兴地吹呼着围了上来。那场面,令老将军至今难以忘怀!

三甲村战斗,张英辉带去的指战员无一伤亡。杨成武司令员在指挥所里亲眼目睹了战斗经过,并表扬和推广了他们打日军碉堡的战术。 影片《解放石家庄》的军事顾问就是张英辉。

张英辉是影片的军事顾问,更是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功臣。当年他是晋察冀军区三纵八旅二十三团团长。1947年10月,为了牵制国民党军主力,配合东北野战军发起秋季攻势,我晋察冀野司调集部队再次向保定北面的徐水发起连续进攻,北平敌十一战区指挥官孙连仲急调5个师南下增援。三纵队奉命在徐水、固城之间拦击援敌。10月15日起,敌人先后以7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向八旅阵地发动了十几次进攻。我指战员顽强抗击,坚守三天三夜,使援敌不能前进一步,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此时,蒋介石一面令增援部队牵制我主力于保北,一面密令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速北上,企图南北夹击消灭我主力部队于保北。我野战司令部决定从保北抽调五分之三的兵力南下,在清风店围歼敌第三军;七旅、八旅在保北继续阻击敌人。这样,保北的敌人由13个团增至19个团,而我军则由30个团减到12个团。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英辉指挥全团指战员英勇顽强,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硬是在阵地上坚守了七天七夜,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保证了清风店歼敌1.7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奠定了解放石家庄的胜利基础。

在接下来的解放石家庄战役中,二十三团为八旅的主攻团。总攻前,他们按照上级“勇敢加技术”的精神,群策群力,第一次把地道战运用到攻打中等城市的实践中,突击挖了400米的地道,直通敌人的防御工事“内市沟”,并在敌人的两个碉堡外暗中挖了两个室,放了成吨的。总攻一开始,就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并将几丈深的“内市沟”炸成斜城。部队就是从这里首先进入城区,先后五次击退了敌人的反扑并歼灭了驻守石家庄的敌三十二师九十六团。

在总结大会上,纵队首长郑维山、胡授予张英辉率领的二十三团“大功团”荣誉称号,并授予“能攻能守,英勇顽强”锦旗一面。 1951年2月,担任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师长的张英辉奉命编入志愿军入朝作战。

初入朝时,部队经常遭受敌机轰炸和低空、超低空飞行骚扰。愤怒的战士用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张英辉立即号召全师利用、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一齐向空中开火,战时、行军时,休息时,随遇随打,改变了消极防空的被动局面,使美军空中强盗再不敢低飞。

在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一八八师担负突破临津江的主攻任务。他们顽强地克服了水深、江面宽、两岸悬崖峭壁、敌人重兵封锁江面等重重困难,强渡临津江,并迅速完成了向敌纵深穿插、分割美三师与英二十九旅、阻止美三师西援的任务。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令嘉奖并荣获十九兵团“猛插分割”奖旗。

在残酷的铁原阻击战中,张英辉师面对双倍的侵略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铁原地区顽强阻击12个昼夜,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全部转移,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首长的高度评价。

在保卫开城历时5个月的阵地防御作战中,他们坚决贯彻志愿军总部“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指示,与敌人一点一点挤阵地,共进行大小战斗120次,歼敌6000余名,在20公里防御线上将阵地推进了16平方公里,胜利完成了保卫开城的光荣任务。

杨过是杨家将的后代吗?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这时候,最关键的工作总结怎么能落下!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养路工人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养路工人个人工作总结1

一年来,我工区在市局、市处的正确领导下,以迎国检为契机,努力践行“京畿坦途、上善大道”创建工作,本着畅、洁、绿、美的养护原则,在保畅、保洁、保安全、绿化、美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但优化、美化了公路环境,而且大大提升了“文明服务、安全畅通”的服务理念。现将我工区一年来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路面保洁保畅,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管理

我们始终把路面保洁、保畅作为养护的重点:一是清扫车坚持每日清扫两遍,个别路段随脏随扫,常年保持了路面洁、净;二是加强小修保养工作,及时处理路面病害,保证行车安全顺畅;三是加强日常督导,抽调办公室、督查室人员成立督查组,每周不少于三次上路对各路段进行检查,把养路工的上路率作为督查重点,每月都下发督查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养路工不按时出勤者,给予经济处罚,大大提高了上路率。四是遇到水毁、绿化、清理垃圾等集中性任务时,临时整合养护力量,统一调度,集中突击,常年保持了公路的洁净、安全、畅通。

二、做好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公路形象

我工区以迎接国、省检为契机,始终把107国道和京昆高速连接线的绿化、美化作为重点之一,下大力量抓好。按照经济、适用、美观、和谐的要求,以提升道路整体环境,增加道路植物多样性、立体性为宗旨,将107线25.965公里的绿化补植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总的原则是乔、灌、花不留一处空白段,加强管护达到最佳效果。具体措施:一是内边坡紫穗槐由原来的一行补齐至三行,实现边坡绿色全覆盖;二是绿化平台内的桧柏按每25米一棵补齐。三是绿化平台内的紫叶小檗、女贞、百日红等,以“豆腐块”图形为标准缺失一株补一株,花草以种植芙蓉、蜀葵相间,年内将对蜀葵进行二次修剪,达到最好的绿化美化效果。汛前天气是一年中最炎热、最干旱,为确保成活及时浇水至为关键。出动四台水罐车,不间断地对绿化进行浇水作业。截止6月5日,107线补植紫叶小檗16万株、桧柏186株、紫穗槐20万株、女贞10万余株、月季花5万株,种植臭芙蓉、蜀葵共计31200平方米。绿化后的107国道是花灌相间,杨柳辉映,层层叠韵,郁郁葱葱,成为了一条初具效果的生态路、景观路。此外,认真搞好京昆高速徐水连接线的绿化补植工作,完成补栽法国梧桐2795株、油松150株、桧柏186株、花碧桃142株、紫穗槐30万株、女贞4万株。

三、首次实施新工艺机械化处理路面病害,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自5月29日至6月27日,107线徐水段25.956公里和津保北线徐水至大王店段10公里的路面病害处治工程全面完成。107线徐水段改建于19-1998年,已到大修年限,超期服役,造成该路段路面龟裂、网裂及部分路段严重沉陷,路面破损面积较大,给公路交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今年是国检年,107线是重要迎检路线,我们按照市处统一部署,对107线徐水段路面病害组织实施高标准处治。为做到既高标准、又快速施工、工作效率最大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达到安全、文明优质、高效的良好效果。一是用德国产维特根牌w1900-c冷铣刨机铣刨旧路面,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对两米宽病害路面结构层进行铣刨,具有良好的牵引力,强大的行走驱动、高铣刨能力,确保该机具作业、生产的高效率,破损深度可控制性,xx多平米的路面病害,不到一天时间就铣刨完毕,铣刨后的路槽底面平整、四壁顺直整齐。相同的数量,人工挖补,需要一周才能完成,且质量很难保证。该机大尺寸的输料系统能使铣刨下的材料迅速、可靠地输往运料卡车,直接运走。

二是在施工现场取了措施,使工程施工对道路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措施:严格依据《交通疏导方案》封闭施工路段,现场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疏导,严格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摆放反光标志墩等;三是安排专门人员随时清扫铣刨现场残留的沥青渣土,用大功率吹风机吹净路槽内的沙土,以利新旧路面的紧密结合,减少浮尘对过往路人的不适;四是及时进行喷洒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油,以利新旧路面结合紧密,同时紧密衔接路面铺装工作。做到随挖、随补、随碾压、随放行。五是铣刨时对起点、终点、桥头等接缝处进行接顺处理,降低因施工给过往车辆带来的不适感。

在施工过程中,市处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工作,工区全体施工人员放弃节日,每天早上5点天刚亮上路,晚上天黑收工,中午不休息。顶烈日、战酷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发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拼搏奋进的精神,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施工任务。107线完成挖补6736.1平方米、津保北线徐水至大王店段完成挖补5587平方米。

四、加强路政管理,保护路产路权

今年以来,我们加大路政管理力度,重点对107国道及津保北线的平交道口、非交通标志牌进行集中规范治理,坚决杜绝私搭乱建、侵街占道现象。在平交道口治理上,取私人的由个人负担,公益的由工区负担的原则,共治理平交道口15个,同时对非交通标牌进行综合治理,使非交通标牌的手续齐全率达到了100%。

一年来,路政管理收取路损索赔(补)偿费178840元,发生路政案件148起,查处148起,结案率100%,清除非交通标志块,清理路界内垃圾杂物87处,0立方米,堆放物料51处,12.1立方米,并出动挖掘机5台班,装载机8台班,翻斗车27台班,汽车翻46台班,人工374工日。在辖区内主要村庄道口张贴县《关于优化公路环境,依法保护路产路权》的通告,计44份,出动宣传车16车次,散发路政管理宣传单、路政举报案件联系卡900份。

五、积极配合县开展联合治超工作

县十分重视联合治超工作,牵头组建了“徐水县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领导小组”,霍玉鹏副县长任组长,负责全县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统一协调和调度。积极协调各相关治超成员单位(办、监察局、养路工区、交通局、公安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发改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每月由主管县长召集治超成员单位负责人召开例会,就治超工作中发生的难点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对治超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议,真正成为治超工作的发动机撑腰人。具体做法是:

(1)联合治超相关成员单位挑选精兵强将,充实联合治超队伍。针对治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县纪委同志常驻治超检测站,加强监督。

(2)严格制度保障治超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对治超检测站工作人员加强了执法意识教育,提高认识整顿思想作风;要求治超工作人员有亲属从事运输业的,要主动调离治超工作岗位。

二是建立健全考勤、督查、办案、值班、数据上报、治超车辆使用、超载超限车辆处罚、工作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治超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三是为把日常事务经常化,坚持每天早上交接班时召开简短例会,对工作中出现新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以及时改进工作。对治超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扬,并上报联合治超领导小组,作为各成员单位考核重用的对象。治超工作文件文书及时归档并派专人保管。

四是坚决与带车人、暴力抗法者及阻挠执法的分子斗争到底,在治超工作中坚决与带车人、暴力抗法者及阻挠执法的分子斗争到底,决不与违法分子沆瀣一气。摸清“车托”有关情况后,由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车托”带车、强行闯关和暴力抗法等行为,有效地震慑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是严格纪律。对治超工作人员为违规车主提供治超信息的,违纪轻微人员调离路政执法队伍,严重违纪的经研究对其本人给予纪律处分,在治超工作中严禁携带手机;严禁治超工作人员饮酒上岗。

(3)发挥流动治超的优势加大道路联合治超力度

徐水县县域内国、省、县等干线公路四通八达,比邻保定市,治理难度较大,为有效打击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车主的各种伎俩,我们加大了道路联合治超力度,积极开展联合治超工作,发挥流动治超的优势,治超检测站的两个执法中队,取两班倒制度,实行24小时不间断在主要干线公路巡查执守。充分挖掘固定检测与流动巡查的稽查方式,力阻恶意超限超载运输车辆。

一年来,通过这些有力措施使我县境内的超限超载车辆得到了有效遏制。共计检测出超限超载车辆1591辆,源头劝返517辆,卸载20626.2多吨,罚款2214700余元。

六、强化责任,确保桥梁安全

107国道5米以上的桥涵共9座,津保北线4座,京昆高速连接线1座。为保障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消除桥梁安全事故隐患,一是平时做到勤管、勤看,坚持日常巡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二是实行桥梁工程师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施行一桥一个应急管护预案,并做到责任到人,对列养桥涵摸清底数,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桥梁处于完好状态,杜绝了事故隐患,保证了通车安全。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一起因桥梁安全引发的交通事故。

七、强化“爱心驿站”功能,方便服务群众

我工区坚持“公路管理寓服务之中”的理念,在107国道荆塘铺养护中心设立了“爱心驿站”,并不断拓展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助民便民活动,配备有急救包、修理箱、打气筒、保温水桶、灭火器等便民工具和药品,同时提供临时休息、交通咨询等服务,免费为过往司机、行人提供便利。并在公路沿线适当位置设置路政投诉举报电话,为过往车辆举报、救助提供方便。在日常巡逻中,路政执法车辆携带工具箱、医药箱,为过往司机及群众提供帮助,给困境司机及群众提供救助。一年来,共实施各类救助17次。

八、加大信息宣传报道力度。

一年来共向市局、处报送信息30余条,纳2条,在《河北法制报》刊载报道5篇,《保定晚报》刊载报道2篇,《河北交通》刊载报道4篇,《保定日报》刊载报道2篇,《市公路处信息平台》用3篇;保定电视台《交通纵横》栏目对我工区工作进行了9次报道;我工区自办《徐水公路简报》11期。

一年来,我们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市局、市处领导的要求还很远,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积极向兄弟单位学习,进一步深化“文明服务、安全畅通”的服务意识,力争打造更多的工作亮点,使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养路工人个人工作总结2

今年是交通系统国检之年,我工区在市公路管理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构建“xxxx”的公路品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安全生产为基点,注重在“实”字上下功夫,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比贡献、争一流,使公路养护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斐然。

一、小修挖补质量双优

为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今春我工区投资47.9万元,对所辖保静线、容蠡线路段的坑槽及松散等病害进行了挖补小修,完成工程量7194平方米。

在挖补施工中,工程队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求美观,保证工程优质高效完成。一是强化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车辆停放规整有序。坚持随挖随补,当天开槽当天补完,消除行车安全隐患。二是坚持挖补“及时、到位、彻底”三项标准。该挖补的面层必须挖补,该处理的基层必须处理。使用切割机开槽,测、检、挖、补人员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质量隐患。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杜绝窝工,尽量节省施工时间,集中人力、机械,加班加点,加快施工进度。开槽后废料迅速清理,补槽作到平整密实,与路面同高,达到了内在、外观质量双优的效果,全部工程经技术检测,全部达到优质标准,为构建“上善大道”的公路品牌打响了第一炮。

二、倾情打造靓点路段

我工区列养的路段保津高速xx连接线是北京、天津等地通往国家5a景区白洋淀的主要线路,也是保定市交通的窗口路段。为了展示交通形象,助推xx旅游经济发展,xx工区加大投入,倾情打造靓点路段。全面提升公路绿化美化品位。工区本着早安排、早动手、早实施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全面投入春季种植。今春共补栽补种乔木700株,灌木3.1万丛,女贞10万棵,月季2万棵,串红6万棵,共增植花草12500平方米。同时加强绿化管护,对全线苗木全面旅行施肥、灌溉、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管理,从视觉上形成生长茂盛、整齐规范的花园式公路绿化带,成为保静线、容蠡线绿化美化样板路段。

三、路面养护再创佳绩

4月底,传来国检将于5月下旬抵达我市的消息,国检的召唤令工区上下一片沸腾。工区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虽然我工区列养路段不含国道,但国检毕竟是交通系统的大事喜事,要以国检为契机,对所辖路段进行彻底整修,让公路面貌上档升级。于是一项“三个战役连续打响,精装细点扮亮路容”的应运而生。

第一战役是公路清洁。马庄、大王养护中心统一行动,统筹安排人员车辆突击清理穿村路段的垃圾杂物。公路边沟里、便民清洁池周围,人装车运一片繁忙景象,清理路肩边坡49公里,清理排水沟39公里,清除垃圾杂物29000立方米。

第二战役是除治杂草。本已修剪成型的灌木丛,由于生长快,枝叶旁逸斜出影响观赏效果。两个养护中心分头行动,三台绿篱机分段作业,给所有灌木丛剪发修眉,展示出亮丽的新妆。

除治杂草任务也很繁重,养护工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有效措施。对于花池间的杂草,取反复锄、拔的办法“除恶务尽”,对边坡草、林间草则用药物除治。养路工人身背喷雾器,踏水沟、钻草丛,冒着蚊虫叮咬,艰苦作业,用尽草甘磷等广普灭草剂200余瓶,喷药灭草32公里。

第三战役是扮靓路容。列养路段上,养路工人像梳洗打扮待嫁姑娘:划线的把红白标线、斑马线描画得整齐鲜明。粉刷的让挡墙、垃圾池、涵洞等都穿上了“标准色”新衣。共整修路基40公里,疏通边沟25公里,治理街道化路段6公里,全部达到标准化路段标准。在完善公路设施方面,更换里程碑60个,百米桩540个,警示桩260个。翻新公路文化宣传牌匾18块,书写宣传标语23处。一系列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公路交通的安全系数,也使公路面貌焕然一新。

四、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安全生产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工区把安全生产制度化、责任化、常态化,让安全生产工作贯穿全部工作的始终。

工区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把安全生产提上重要工作日程,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落实。在隐患排查工作中,坚持月排查、周检查,及时发现公路、桥梁、附属设施、办公场所、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将排查结果进行登记、梳理,及时制定治理措施。在治理安全隐患工作中,取责任到人,限定时间,规定标准,逐项整治完善。加强了对施工作业现场及其车辆、设备、物资、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严格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了防汛、防震、防火等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进行了想突发险情的演练,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实际应对能力。

五、灌缝工程夺旗争星

路面灌缝是我工区工程队的特色作业项目,今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工程队决心在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三个方面夺旗争星。

工程队出发之前,首先作了3个方面的准备:一是配齐安全标志,为了安全舍得花钱。花1XX元购置了安全锥、太阳能反光标志牌等安全设施。二是检修设备,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了认真检修、试车,使所有设备达到合格工作状态。三是安全培训,工区领导反复叮咛工程队长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并请专业人员给从业人员上了安全生产课,提高安全意识,熟练操作技能。三环相扣,确保安全生产。

灌缝作业虽然是工程队的拿手戏,但作业中从不粗心大意,总是一丝不苟抓好工程质量。严格按照技术要求,严把扩缝、清缝、灌缝三道工序关,以保得住质量,经得起检验,耐受住时间的考验为总目标,获得用户的普遍赞扬。

为迎接国检,工程队全力以赴抓施工进度。努力克服时间紧、保畅任务重、施工干扰大等不利因素,举全力保障路面灌缝工程进度,施工人员不怕苦与累,取分班作业,增加工时等方法,先后完成廊涿、定易、112国道等线路工作任务,目前工作总量已达21万延米。

六、严格整治公路环境

1、流动治超,履行职责

根据我工区列养路段载重车流量较小的实际情况,路政大队一直取流动治超的方法,认真履行职责,除了加密加细公路巡查打击非法运输行为之外,四月份省治超电视电话会议之后,xx工区执法大队取夜间查车的方法,有效打击和遏制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执法大队称之为“夤夜行动”。此项行动非常得力,“斩获”颇丰,共检查疑似超限车572辆次,对查获的超限车27辆次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2、依法行政,维护路产路权

执法大队依据《公路法》堪钉路界桩,划分路界线,明确公路法定范围,对侵犯路产路权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构成案件的依法处理。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损坏公路设施案件8起,并已全部结案。

3、非交通标志

根据上级部署,工区路政大队针对公路非交通标志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项行动分宣传教育、排查摸底、清理整治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到位,让公路法规深入人心,使沿路商企群众知法守法、主动配合专项治理工作。第二阶段摸清底数,对工区所辖路段的所有非公路标志标牌进行彻底摸底,排查、登统、通知设置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第三阶段清理整治,对任何单位或个人设置的非公路标志一律进行清理整治,此项行动共取消非交通标志标牌152块,彻底规范了公路标志,取得了圆满战果。

4、巡查值守,力保畅通

为了保障公路畅通,执法大队取巡查值守相结合的方法,力保公路畅通。工区与工商局及有关乡、镇、村协调一致,取说服、教育和依法行政相结合的方法,制止占路摆摊102起;取消私搭乱建13处;三夏期间,制止占路打场晒粮200余起。为了巩固战果,防止反弹,执法大队加密了日夜巡查,重要地段设岗值守,有效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七、精修内业规范管理

“精修内业,靠规范、扎实细致的工作确保管理的高水平”,这是工区领导班子在年初养护工作会议上向内业管理提出的工作要求。

今年以来,内业人员按照“统一、规范、精细、准确”的原则,对公路养护内业资料和各种图表进行了彻底整理。一遍一遍进行仔细核对,力求做到零失误。工区领导亲自抓,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一切从实际出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求切实可行。各类图表制作精美、上墙公示、整齐规范、一目了然。手写图表资料一律改为机印彩页,各种档案装订齐整,分类保存规范标准。

工区特别加强了工作监督检查的记录、整理、通报、归档工作,每月把工作检查结果奖惩情况在《xx工区简报》上进行刊登,大大促进了工区各项工作的进程。

在市公路管理局的领导下,xx工区广大干部职工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再接再励、奋发图强,为构建“京畿坦途上善大道”的公路品牌作不懈的努力。

是,历史上杨过有原形的。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

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一些人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诜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天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他的儿子七郎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剧创作。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

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雕刻秀美。传说是杨业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带箭逃走,杨友紧追不放,追到现在的鹿蹄涧村,梅花鹿突然钻入地下。杨友命人挖掘,挖出奇异的一方石头,上面雕刻着梅花鹿带箭图案,并有明显的鹿蹄印。后来,人们将这块奇异的石头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涧村由此得名。

多少年以来,为缅怀先祖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鹿蹄涧村年年都举行村祭,年年村祭必定唱戏,唱戏必唱杨家将戏。

“血战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杨家将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但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滩》这出戏。

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村里正唱戏,点戏人就点了《滩》。说也怪,开戏前,天气晴朗,风尘不动。戏开后,契丹兵向杨家将猛烈进攻,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黄尘滚滚,搅得天昏地暗,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台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鸣金收兵。风沙过后,观众稍稍坐定,台上又紧锣密鼓敲打起来,杨老令公披挂上阵,领兵迎敌。演到二郎、三郎惨死疆场时,突然从西北方向滚过一团乌云,刹那间,风云过后,就是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整个场子里成了风雨世界。

风雨过后,人们说:这是祖宗对咱们的报应,老祖宗不想让咱们再提那些伤心的事。咱们闹红火,别让他们不高兴,好吧,从今往后,演杨家喜庆的戏,咱再不演《滩》了。后来换了别的戏,说也奇怪,一连几天全是风和日丽。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人们也没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实性。不过鹿蹄涧村人从来不看《滩》这出戏倒是真的。因为他们不愿回忆祖先悲伤的往事,更不愿让这惨烈的场面再去搅扰祖先的在天之灵。他们期望的是没有侵略,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的世界。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文广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灼的呼家将。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

雁门关外杨家将征战过的那个叫做滩的古战场,昔日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早已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而荡然无存。今日的滩,放眼望去,满滩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十里飘香的果园。

当我们乘坐北同蒲的火车经过这里时,列车播音员或其他知晓这个地方的人,总要手指窗外,说:“快看,这就是杨家将战斗过的滩。”听者无不转头注目车外,看着这片早已面目全非的旧地,想起有关杨家将的事迹,心中升起崇敬之情。

杨家将在家的演义下,诞生了许多的人物和故事,直到今天还在延续,把这些真实和演义加到一起,有多少人:杨业,七郎八虎,八姐九妹。杨宗宝,宗勉,宗英,杨文广,杨怀玉,杨金花。梁山好汉杨志也是杨家将的后代,同呼延灼一样,报国却屡遭陷害。梁山散将之后仅几年,金兵入侵,岳飞的军中大将杨再兴据说就是杨家将的后人。

今天,金庸先生把杨家将的故事写进了他的。《射雕英雄传》的杨铁心,郭啸天分别是杨再兴和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之后。郭靖和杨康的名字,可能也是最早被大多数人知道的金庸人物。而后,《神雕侠侣》的杨过又感动了一代人。在《倚天屠龙记》中,有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的杨姓姑娘使用《九阴真经》的一段。

杨家将以及薛家将、呼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