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宁夏住哪宁夏旅游住宿攻略

2.黄河的历史背景资料

青铜峡天气_青铜峡天气预报当地15天查询结果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尤其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黄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兰州以上大部分为半湿润区,兰州以下,西北部为干旱区,南部和东南部为湿润区,其余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春季蒙古高压衰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西伸,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夏季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水汽丰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衰退,蒙古高压向南扩展,降水开始减少,但常发生连阴雨天气。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于14℃,最低的地区小于-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洛阳盆地44.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河源地区-53.0℃。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局部达900毫米以上。年降水最多的站为泰山顶达1108.3毫米;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为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一带,在150毫米以下,年降水最少的站为内蒙古杭锦后旗的陕坝,只有138.4毫米。上游降雨强度较小,历时较长,暴雨极少,日降水量很少超过50毫米;中下游降雨强度较大,历时较短,暴雨较多。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乌审旗,17年8月1日发生过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10小时降雨1400毫米(调查值),超过世界最高记录;三门峡至花园口间,1982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次大暴雨,暴雨中心宜阳县石 镇24小时降雨734.3毫米,也是黄河流域罕见的大暴雨。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黄河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径流的时空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比值,干流为2.5~3.5倍,支流为2.5~40.8倍。各地区的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11~0.53。多水区和少水区径流深相差140多倍。年径流系数最大为0.7,最小只有0.01。

第二,汛期长、洪水次数多。一年中有伏、秋、凌、桃四个汛期,总历时长达10个月。伏、秋汛合称为大汛,由降雨形成。其洪水来源有兰州以上、晋陕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和大汶河流域。上游洪水涨落比较缓慢,历时较长,兰州水文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22天;中游洪水涨落较快,尤其晋陕区间的洪水陡涨陡落,历时较短,干流龙门站洪水历时平均46小时,最长80小时,最短20小时,连续洪水一般为3~6天,涨水平均8小时,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支流洪水更是来猛去速;下游干流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其特点与来源有关,但又受高含沙量变动河床和滩区建筑物的影响,往往使洪水演进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黄河下游两个河段,均由冰塞、冰坝壅水形成。黄河下游的冰情变化极不稳定,约有十分之一的年份不封河,有的年份则三封三开。60年代以来由于三门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运用,冰情有较大变化,凌灾有所减轻,但盐锅峡水库至刘家峡河段于1961~1962年度,青铜峡水库上游于1967~1968年度,天桥水库上游河曲河段于1981~1982年度都曾发生过严重冰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桃汛是宁夏、内蒙古河段开河时融冰水和河槽蓄水下泄形成的冰凌洪水,流至下游正值桃花开放季节,洪峰不高,涨落较缓。12年后为了下游灌溉,三门峡水库调蓄桃汛水量,下游不再有桃汛洪峰。

第三,含沙量高并且水沙异源。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三门峡以下水多沙少;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上水少沙多,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支流窟野河温家川水文站最大含沙量达1700公斤每立方米。干流陕县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形成了居世界首位的多沙河流,由于河流含沙量高带来了特殊的产流、汇流、产沙和输沙规律,并造成河槽冲淤游荡,河床剧烈变化,水位变化无常。

黄河水文工作是治黄的基础,是各项治黄工作的重要依据。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殷代(公元前13~前11世纪)又开始有描述雨情和占卜预测洪水的记载;战国时的慎到(公元前395~前315年)曾在黄河龙门流浮竹观察水流速度;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建立了报雨制度;西汉后期(公元前77~前37年)创造了雨量筒,开始降雨的定量观测;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对黄河泥沙进行过观测论述;隋朝(公元581~618年)设立“水则”观测水位;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展了“塘汛”;到了清朝(1644~1911年)自兰州以下多处设立水志桩测报水情,并在泺口观测过含沙量。黄河下游传递水情的手段也由快马改进为电话。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黄河水文工作已发展到用近代科学技术方法。1912年设立了泰安雨量站。1915年设立了支流大汶河南城子水文站。1919年至1933年又先后增设了黄河干流陕县、泺口、柳园口及支流泾河张家山等水文站和支流渭河咸阳、交口镇、阳平关、泾河船头等水位站。1933年陕县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引起了国民对测报洪水的重视,促进了黄河水文工作的发展。1937年黄河水文观测站点有增加,曾达到水文站(包括渠道站,下同)43处,水位站29处,雨量站185处。后因战争影响,一大批测站停测,1939年只有水文站26处,水位站4处,雨量站80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又恢复到水文站60处,水位站33处,雨量站73处。建国前夕1949年尚有水文站44处,水位站48处,雨量站45处。民国时期还进行过部分水文资料整编,开展过水文分析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进,报汛手段除电话外又设立了专用电台,但总的情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站网稀疏,设备简陋,技术粗放,资料不系统。

建国后,党和对黄河治理十分重视,在治黄工作的推动下,黄河水文工作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50年代。建国初期,黄委会统一了全河治理,确定了治理黄河的目的是“变害河为利河,上、中、下三游统筹,干支流兼顾”的方针。黄河水文工作根据治黄要求,以为防洪服务为主进行恢复发展。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治黄工作进入了由防洪过渡到治本的阶段。黄河水文工作除继续为防洪作好水文测报外,并为黄河治理规划、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引黄灌溉、水土保持等全面服务。50年代末期,在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黄河水文工作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在1958年和1959年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之后,1960年又提出“开展全面服务,保证治黄重点,大力支援农业,洪水枯水泥沙并重,大中小河兼顾,基本站、实验站并举,定位观测与调查研究结合”的方针,全面高速度地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建设过快、战线过长、工作不切实际的现象。总的来说,50年代是一个展阶段,水文站网已初步形成,水文测验已全面展开,测验规范己大力贯彻,实验观测分析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历年资料整编已全部刊印出版,逐年资料整编体系也已建成,水文情报预报,已在防洪防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黄河水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70年代虽曾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后期又得到了恢复发展,稳步提高。在这一阶段里,由于黄河干支流相继建成了15个大型水库,支流上也修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库,引黄灌溉和水土保持面积不断扩大,使黄河水文自然变化规律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治黄对水文工作提出了完善站网,提高测验质量,算清水账、沙账,加强水文情报、预报,深入探讨水文变化规律的要求。据此进行了调整发展站网,整顿加强设施,以土洋结合和开展协作的方法研究创造了适应黄河特点的测验工具仪器,改进了技术,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开展了气象预报和水质监测,增加了服务项目,全面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水文分析计算并开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各项水文工作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进入80年代,遵照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治黄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洪水测报为中心,研制、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建立自动测报系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一、站网建设

水文站网是水文工作的战略部署,建国后即以全面控制洪水、径流、泥沙为原则,恢复旧站,建设新站。1950年全河水文站即已恢复到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55年全河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已为1949年的4.7倍、2.7倍、13.8倍。1956年编制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建设站网提供了依据。1960年站网密度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泥沙站网大大超过了一般河流。1960年以后,为了适应黄河流域自然情况和治黄工作的新变化,又修订了四次站网规划,其中60~70年代三次,80年代一次。60年代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不适当地撤销了一大批测站。到了70年代逐渐恢复和发展并设立了一批小河站。1990年全河水文站网已有水文站451处(其中渠道站129处),水位站60处,雨量站2357处。其中属黄委会系统的分别为139、35、763处。全河水文站每万平方公里4.28站,为1949年每万平方公里0.52站的8.23倍。全河雨量站每万平方公里31.32站。水文站体制也由全部水文站常年驻站观测,改为大部分支流站实行站队结合。随着水文站网的逐步完善,黄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洪水等各项水文因素的形成变化,已得到全面控制。

二、水文测验

(一)基本测验

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建国后,各项基本观测迅速全面展开。在测验设施方面,除了进行高程和平面控制建设外,主要创建了适合各站特性的各种测验设施,用测船测验的水文站一般架设吊船缆道,山溪性河流架设缆车(吊箱)缆道,断面较窄河床比较稳定,漂浮物较少的水文站架设流速仪缆道。在洪水时用浮标测流的水文站都架设了浮标投放器。1987年全河已架设吊船缆道64处(其中黄委会系统37处),缆车和流速仪缆道252处(其中黄委会系统94处)。黄委会系统除黄河下游河面特别宽,游荡多变的夹河滩水文站外全部架设了缆道。兰州水文站还建成了半自动流速仪缆道,宁夏固原水文站架设了双刹型电动独轮缆道。电动升降缆车己作为中国水文业务技术经验之一,列入世界气象组织推行的《水文业务综合子》向各国推荐。少数使用机动船的站,则加大了马力,建立了机船组,提高了测洪能力。河口水文实验站建造了黄河上最大的600匹马力40.15米长的浅海测量船。

在测验工具仪器方面,首先配齐了各站必需的测验和测量工具仪器,然后根据各站特点逐步改进提高。雨量观测,由雨量筒改进为自记雨量计和遥测雨量计,1990年雨量自记程度全河已达46%,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60%。水位观测由直立固定水尺发展到活动水尺和各种适合测站特性的自记水位计、遥测水位计,1987年水位自记程度全河已达20%,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24%。测速仪器由一般流速仪改进为防沙防草流速仪。测沙工具由直立式悬移质样器改进为横式样器,进而研制了同位素测沙仪。泥沙颗粒分析仪器初期为筛分析、比重计、底漏管,于1960年改为粒径计,1980年发展为光电颗分仪。

测验规范是测验工作的法规,为了统一测验标准,提高测验质量,1951年黄委会首先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测验规定。1956年后认真贯彻了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站暂行规范》,并制订了补充要求,改进了测验方法。在测流方面,对测流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试验研究,不断改进提高。泥沙测验方面,建国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除了各站一般泥沙测验外,还有部分站开展了精密泥沙测验。1956年按测验规范规定改为输沙率测验。为了研究泥沙的形成、输移规律,1950年就开始在黄委会系统14个水文站上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到了80年代全河已发展到124站,其中黄委会系统68站。黄委会系统颗粒分析室也由1950年的1处增加到1980年的12处,后又调整为7处。

冰情是黄河上又一种复杂的水文现象,观测冰情的站1960年全河已达400处,其中黄委会系统181处。为认真贯彻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除一般冰情观测外,还开展了特殊冰情观测。

开发利用黄河水,不仅需要掌握水量还必须了解水质。1958年开展了天然水为主的水化学成分测验。12年开展了水质污染监测后,天然水化学成分测验与水质监测相结合。15年建立了黄河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系统,增加了水化学成分测验站,布设了大量的水质监测站点。分析方法除天然水化学成分贯彻《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外,水质监测污染物分析均按特定的规范执行。80年代逐步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改进了分析技术,分析质量已达到国际标准。黄河水质状况经过调查和对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基本搞清了黄河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分布情况。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资料说明建国后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1990年低于三类水质的河长,干流为34%,支流达59%。

水文调查是弥补水文定位观测不足的一项重要水文工作。自50年代初开始,黄委会就组织了多次黄河干支流洪水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如黄河干流三门峡184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每秒;黑岗口1761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支流伊河龙门镇公元22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沁河九女台1482年的洪水,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等,都是大大超过实测资料的罕见特大洪水。80年代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将全河172个河段的调查洪水成果汇编成册,刊印出版。沿黄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也将调查洪水资料汇编刊印。

由于测验工作不断充实,测洪能力不断加强,测流历时不断缩短,测验方法不断改进,测验精度不断提高,水沙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少,散乱的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变为较规律的曲线,为治黄提供了完善、可靠的水沙、水质等资料。

(二)实验观测

为了掌握黄河的水沙特性,除了大量的基本水文测站外,还开展各项实验观测,探求水沙的形成变化规律。

1953年首先在河口建立了前左水文实验站,进行黄河三角洲淤积延伸和尾闾摆动规律的观测研究。1956年开始在上诠、三门峡和三盛公相继建立了大型水面蒸发站,研究了水库水面蒸发和一般蒸发器与天然水面蒸发的关系,并为计算大范围陆面蒸发提供了资料。1957年在花园口游荡性河段建立了河床演变测验队,进行了河床冲淤摆动变化规律的观测研究。在高村以下的自然弯曲河段和由人工控制、半人工控制的弯曲河段建立了弯曲河道观测队,进行了弯曲河道变化规律的观测。1958年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岔巴沟设立了子洲径流实验站,观测研究了黄土地区径流形成变化规律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同年又设立了三门峡库区水文实验站,随着位山、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巴家嘴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都相继成立了实验站(队),开展了以库区泥沙运行规律为主的观测研究。累计建立实验站(队)14个,测取了各种水文实验资料,撰写了大量的分析报告和专著,这些成果已在治黄规划、河道整治、水库建设管理运用、河口治理等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料整编

建国初期,根据治黄规划的急需,1952~1956年对1953年前的全部黄河基本水文测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编,于1956年刊印出版。在此基础上,确定自1954年的资料开始转向逐年整编,并建立了在站整编、集中审查、复审汇编、刊印出版四个步骤和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的制度。每年的测验资料一般隔年刊印出版。整编方法除贯彻全国统一规定外,又结合黄河特点进行了补充16年开始试行电子计算机整编,年从国外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此后正式展开并开始筹备和建设水文资料数据库,以推动资料整编工作的改革。

水文实验资料整编,自1960年整编三门峡库区实验资料开始,相继展开对各实验资料的整编,同时还进行了小河站资料整编,并在整编资料基础上作了五次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在70年代初还进行了黄河流域特征值的量算,将原用的黄河流域面积745000平方公里修改为752443平方公里,原用的河长4845公里修改为5464公里。

截至1990年共整编刊印了各种水文资料368册,除提供水利部和黄委会有关单位使用外,还供应了其他165个单位部门应用。

三、水文气象情报预报

情报工作。向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报汛的水情站网,在50年代,由1949年的11处增加到1959年的404处。水情传递手段,一开始就用了公用电报、电话和专用电台、电话相结合的通信网。水情拍报办法,由简单的定时拍报,改进为分段次标准拍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情报系统。60年代,水情站网曾一度大幅度下降。10年开始回升,70年代末稳定在500处左右。鉴于淮河15年8月大洪水时水情信息不灵的教训,黄委会在三门峡以下建立专用无线通信网。自80年代初开始,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系统。现在黄委会水情部门建立了雨、水情信息自动接收、处理、传输系统,大大提高了水情传递时效。

水文预报。1951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的洪峰预报;1955年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干支流的降雨径流和洪水过程预报;1959年又发展到上游,并全面开展了洪水、枯水、冰情,长期、中期、短期各种预报。60年代末到70年代,取协作的办法,加强预报技术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黄委会的大协作,研究改进了黄河长期暴雨洪水预报。70年代末又组织了一次有关省(区)和流域水文、水利部门的协作,研究建立了黄河下游洪水预报系统。15年黄委会成立了气象组织,由全部依靠沿河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改为自行开展天气预报,并与有关省气象台建立了汛前长期降水预报会商和汛期暴雨联防,把天气预报与水文预报结合起来,增长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1982年后,逐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并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改进了以三花间预报为重点的全部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精度。天气预报也建立了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及各种气象信息自动接收处理系统,并开始研究建立专家系统,改进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黄河的水文、天气预报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建国以来,黄河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已对历年黄河防洪、防凌工作提供了约300万站次情报,4000多站次预报,尤其在1958、1981、1982年的黄河大洪水中,准确及时地提供了洪水情报和预报,使防洪工作取了有力的防御措施,以最小的损失取得了战胜各次洪水的伟大胜利。

四、水文计算和分析研究

这是治黄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治黄的重要科学依据,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简称黄河技经报告)时,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水文分析计算,同期还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的降水和径流形成变化规律,此后在修订补充治黄规划时对有关内容又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60年代首先统一了全河主要水文站的主要水文数据,确定了陕县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3.5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并围绕探求根治黄河水害的途径和三门峡水库改建,进行了有关水沙分析研究。鉴于钱宁1959年提出黄河下游淤积的主要成分是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沙,1965年后对此进行了粗沙来源的调查研究。同期,1962~1965年对上游刘家峡至盐锅峡河段的冰塞开展了观测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进入70年代后,根据水利电力部(简称水电部)指示,黄委会编制了黄河治理规划,并以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防洪为主进行了水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除搞清了黄河下游的粗沙来源外,还研究了黄河泥沙的输移规律,分析计算确定了黄河下游花园口的可能特大洪水流量为55000立方米每秒。同时,对三门峡、花园口的主要历史洪水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的凌汛,取得了不少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到了80年代在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时,再次进行了水沙分析计算,并对多年来分析研究的泥沙运行规律、历史洪水、黄河冰情、黄河水,以及黄河流域的气候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撰写成专著。还开展了高含沙浑水流变特性试验和水内冰、河曲段冰塞的观测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成果。

黄河的水文研究,自1981年撰写冰情论文参加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后,开创了黄委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局面,已有不少水文研究成果进行了十余次国际交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科研成果,推进了黄河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建国以来,作为防灾减灾和水开发利用基础的黄河水文事业,得到了党和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1990年仅黄委会系统事业费就有人民币2.2亿元。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思想过硬的水文队伍。全河水文职工到1990年为4680多人,其中黄委会系统2500多人,已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黄河水文系统。广大的黄河水文职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尤其工作在水文测报第一线的水文职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与暴雨、洪水、泥沙、冰凌作斗争,仅黄委会系统就有3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0多年中黄河水文工作已为治黄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和水文气象情报、预报,水文分析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文事业发展道路,无论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黄河是世界上水文变化最复杂、测验条件最困难的河流,尤其随着黄河的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水文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文测报质量远不能适应需要,水沙量尚未完全算清,水文规律尤其是在新的变化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水文工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孜孜不倦地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站网,加强测报,深入研究,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使黄河水文事业不断发展提高。

参考资料:

://cache.baidu/c?word=%BB%C6%BA%D3%3B%D7%CA%C1%CF&url=%3A//yhfh%2Ecom/Article%5FShow%2Easp%3FArticleID%3D2218&b=0&a=11&user=baidu

去宁夏住哪宁夏旅游住宿攻略

沙波头真的非常的好玩,本人非常的推荐,这是我去过的一些感受及经验,希望能帮到你哦.

沙波头旅游攻略——景区介绍

有黄河漂流、沙坡鸣钟滑沙、沙漠探险、沙海冲浪车、观古老水车、黄河蹦极等景点哦。周边还有青铜峡108塔、银川西夏王陵、宁夏沙湖风景、西部城等。

沙波头旅游攻略——景区票价

沙波头门票分淡季和旺季,旺季沙坡头旅游区门票90元/人,同程价75元/人。淡季沙坡头旅游区门票65元/人,同程价35元/人。

沙波头旅游攻略——景区天气

沙伯头山里温差比较的大,早晚加一件外套可抵御山风;夏季多雨,山上遇上阴晴变幻,雨衣是必不可少的防御工具;穿着方面应选择舒适而厚底的鞋,如旅游鞋,加上两三双线袜子,可以保证长途跋涉脚不打泡;耐磨而宽松的长裤,是穿越丛林的最佳选择;上衣则以吸汗、透气、柔软的T恤为最好,最好准备一到2件替换。随身物品如手电、照相机、望远镜、洗漱用品应以轻便、小巧、耐用、结实为原则。夏日曝晒,最好准备一些防晒霜,这虽然不能完全防止被晒黑,却能有效地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最好准备墨镜和太阳帽。

沙波头旅游攻略——注意事项

1、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请随身备足饮用水,并与骆驼建立良好的关系,骆驼是你在沙漠最可信赖的朋友。

2、万一在沙漠中遇见风沙,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3、 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白天的阳光会把人烤得皮肤红肿,夜晚的寒凉则犹如冬季,所以夏季和冬季的服装都要准备。此外防晒油涂在身上后,会粘上沙子,使皮肤很难受,不如穿上浅色长衣,以抗拒紫外线,脸部可适当使用防晒油。

4、 沙漠探险旅游是一项集体活动,集体劳动是旅游中的重要内容,导游、驼工、游客三方面要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旅游活动才能锦上添花。

5、不要忘记沙漠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在沙漠中也要有环保意识,尽量把垃圾带出沙漠,至少是就地掩理否则子孙有一天推开家门也许就会看见沙漠了。

6、 骑骆驼时,要防止骆驼起来和卧倒将人甩下,在这时要抱紧骆驼鞍或驼峰。平时不要靠近骆驼的后脚和头部,以防它踢着和用嘴喷人。骆驼虽然温顺,但受惊后却很危险,要防止突然的响声和刺目的颜色刺激骆驼。长途骑骆驼不要绷的太紧,要顺着骆驼的步伐自然骑坐,随时调整坐姿,并适时下来步行一段。

另外推荐个沙坡头旅游qq群:1127722505 里面都是想要去沙坡头或者已经去过沙坡头的人。你可以找到更多你要的答案吧。

黄河的历史背景资料

再说一个就是关于宁夏的住宿问题,在时候住宿问题的时候小编就想到了在很久以前的《大话西游》,这部**也可以说是经典了,小编非常喜欢。

住宿

四晚连住锦江之星南门广场机场大巴店,省去了换酒店搬行李的麻烦,而且主要考虑抵达银川当晚乘机场大巴下车就近入住方便,反正去其他地方也要包车或打车,司机会来接,就无所谓了,而且地点刚好在南关清真大寺对面,步行到南门广场和鼓楼的步行街也不远。

宁夏住宿还是很方便的,这次游玩宁夏的银川和中卫,在银川市区,住的酒店选择十分多,在市区住的是锦江之星,1百多块钱就可以住上不错的房间了;到了中卫,住在沙坡头附近,那里大多是农家乐,有住宿也有吃饭,住宿便宜,不到100元就可以搞定,吃饭会比较贵一些,味道也一般,想要好吃的,还是到中卫市里面吃。

游记

Day1:杭州—银川

住宿:银川灵武华丰商务宾馆

地址:银川灵武临河镇亲水雅苑商业街,近银古高速。

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前天在三明,前天在杭州,昨天在南浔,一张机票的事就到了宁夏杭州至银川CA1925航班(17:40—20:30)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离市区有30公里,机场附近住宿的就几家,到银川比较晚的话可以住在机场附近,一百来块钱就可以住在一家不错的酒店,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坐机场大巴到市区,那里选择酒店也多,小吃也多。

到达宁夏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不想太累了,就住在机场附近的银川灵武华丰商务宾馆,134元,标间,房间不大也不小,干净明了,酒店前台的小哥十分的热情,帮忙拿行李到房间,还请我们吃枣子。

旅行小贴士

地址:临河镇亲水雅苑商业街

价格:¥134

Day2:承天寺—海宝塔—鼓楼—宁园—玉皇阁—南关清真大寺

住宿:锦江之星(银川南门广场机场大巴店)(原民航大厦店)

地址:兴庆区长城东路456号

来宁夏,怎么可以错过这里牛肉拉面,一定要云小巷子里面吃,不贵又好吃,面5元,加牛肉6元,送一个鸡蛋和小菜。

到达宁夏,选择在市区停停走走,第一站来到了银川承天寺。门票是20元,现场买票,网上预定不了,承天寺塔,对外的宣传不多,主要以保护为主,寺里游人稀少,很安静。

有意思的是,里面有很多的喜鹊,飞得欢快,守塔的大叔很有趣,一直嫌弃我们拍塔的角度不好,教我们在哪个位置拍最完美。

上塔时,他劝我们把东西都放下,每一步放好踩稳,上楼女士走前面,男士走后面,下楼男士走前面女士走后面,超级贴心,让人心情特别愉悦。

塔高六十四点五米,一共十一层,一开始很轻松,不会在意楼层,到五六楼开始有点吃力,到了八楼下意识的找楼层号,想为什么还没到,咬咬牙提提劲,踩上十一楼的楼梯,光线一下好很多。

等登顶,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一切都变得很美好,楼下的闷热憋屈一下子得到了释放,那种愉悦充斥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而我们的人生太多的时候,不过是差了最后一步,塔内保存的不错,塔外的风景很好,和喜欢的人拥抱,看风撩动发丝,岁月静好,幸好遇见你

旅行小贴士: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利民街121号

门票:20元

交通:承天寺塔位于银川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可以乘坐19、23路公交车在“西塔”站下车即到,如果你是在老城区,那么步行前往也并不太远。

海宝塔:没去之前,人家告诉我们,海宝寺园子不大,可是去了才知道,塔是在海宝公园里,公园很大很美,远看海宝寺。

海宝塔海宝塔又称赫宝塔、黑宝塔。位于银川市北郊,距城垣1.5公里,因其与银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遥遥相对,又俗称北塔。海宝塔与市内承天寺塔遥查呼应,是宁夏八景之一,素有古塔凌霄之誉。

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有着安静的味道,唯一不好的地方,乞讨的人太多。这是一座四方塔,香火比较旺盛,在烟雾缭绕里能闻到虔诚的味道,它自震后重建都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银川的标志性建筑,寺里到处都能听见鸟鸣,它们不怕人,随处可见,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和谐美好,我看着人们从最外面一处一处烧香到最里头,总感觉他们的祈祷会实现。

出了大门,你还会忍不住回首,它静静的屹立在哪里,等待新的人去朝拜

网上团购的餐厅,馥裕_,离海宝塔几公里,叫了一辆出租车出去8块钱,在银川,打的一点都不贵,只要师傅还带你绕路。这里环境很很优雅,不少人在这里喝下午茶,吃的是午餐,份量足,价格也不贵,才30来块钱。

下午游玩,鼓楼—宁园—玉皇阁—南关清真大寺,一条线,坐车也十分的方便。银川鼓楼坐落在银川市解放东西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的钟鼓楼,台基呈正方形,用砖石砌筑。现为宁夏银川市重点保护单位。

我们到达银川的第二天,就住在南环清真寺旁边的锦江之星,因为近,所以决定先逛了其他的景点再说,回来的时候已经六点,那时背着无人机踩着高跟鞋已经完全走不动路,就这几步,还挣扎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去看看,因为已经临近闭馆(开放时间8:00-18:30),所以只有几个人,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型喷泉正在喷水,淡定的从中间穿过。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高悬着新月标志。

沿着弧形阶梯拾级而上,是二层平台,平台与大殿之间有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我们在高点拍照,落日的余晖给整个寺庙镀上了一层金辉,等我们从高处下来,喷泉已经停了,刚好可以拍倒影,看着他在只是湿了的地面专注的找角度,觉得这样认真的样子真的很帅,很迷人,等到我后来看了那张照片,真的快要惊呆了,一切刚刚好,光线、水影、角度,在我看来非常的完美。

我很庆幸,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去看了,人生中不需要太多刻意,遇上了开心接受,错失了也坦然面对,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很高兴,在你最美的时候遇见你——南关清真寺。

旅行小贴士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宁夏牛街10号

门票:12元

交通:乘坐1、2、3等路公交车,到南门广场后,步行前往。

晚上入住的是锦江之星(银川南门广场机场大巴店)(原民航大厦店),比起速8快捷酒店,锦江之星的床会更大一些,也会柔软舒适一些。更便捷的是住了好几家锦江之星,他们的Wifi密码是一样的,然后可以自动连接上,不需要重新再输入密码,像你有手机、电脑、IPad,不用每次去一家酒店就要输入几个密码。

旅行小贴士

地址:兴庆区长城东路456号

价格:¥139

Day3: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

住宿:锦江之星(银川南门广场机场大巴店)(原民航大厦店)

地址:兴庆区长城东路456号

西夏王陵:五月到十月是最佳游玩时间,游玩时常三到四小时为宜,下午可以去镇北堡城,这样一天很充实又不会觉得太赶!它是我们租车自驾的第一站,明明隔得不远,离银川市区只有三十公里,但因为高速封了,所以一波三折,折腾了很久才到。很远就能看到景区大门上写了四个大字,是西夏文字,可惜我不认识,在这里西夏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垃圾桶也超级有西夏风。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唯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景区面积相当大哦!有53平方公里,由西夏陵园、西夏博物馆,碑林,西夏史话艺术馆。

分布了九座帝王陵墓,陪葬的王侯勋戚墓更是有254座,内还设有西夏博物馆,有趣一点的是西夏史话艺术馆,里面用场景展现了西夏的发展与灭亡,让你能轻松的了解西夏的过往,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博物馆、史话馆还有碑林都离得很近,参观起来很方便。

陵墓稍稍远点,北方的阳光极烈,天空极美,蓝天白云泾渭分明,会让你觉得世间的一切都安静美好,穿着细高跟鞋,背着无人机,临近王陵时,踩在碎石子路上,走得很缓慢,风吹起我的发丝和裹挟在身上。这里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从高塔上一眼望去,贺兰山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横在西北部,黄河如晶莹的玉带绕城而过,不远处就是沃土千里的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历史上这里曾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其中最富色彩的就是西夏王朝。

好吧!自我陶醉了,在这里,整个人都是放空的,那些尘世的烦恼顷刻间消散在风里,很多地方,真的会有魔力,能带给我们很多不同的感受,会让我们的心灵震撼!其实那一刻,如果没人的话,我倒想在那起舞!!!

我们都很疑惑,这些陵墓为何可以在四周没有任何遮挡维护的风沙里保存这么久,(回来后翻资料,才知道,他因为地表遍布砾石和粗砂,地基承重力大,保水性差,自然排水条件好,使西夏陵成功渡过了西北地区历史上的多场大地震,加上降水少,利于陵园的整体保护。)

看着这古代时候高超的建筑技术的产物,突然说,想去埃及的金字塔看看。西夏王陵还有中国的金字塔之称呢!不知道埃及的金字塔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说着我也有些期待了!不论我走了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都期待与你同行,去看尽这尘世的美丽

旅行小贴士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

门票:100元/人

交通

1.公交

银川市兴庆区南门广场乘旅游专线(双向发车),途中经停:南门广场—商城门口(非brt)—宁大南校区—新城中站—火车站—同心路—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军区—直达镇北堡西部影城;(8分钟一趟,返程末班约晚19:00左右,票价7元)

在南门南关清真寺乘坐17路中巴车直达镇北堡西部影城。

2.自驾车

从银川市区到镇北堡西部影城的行车路线:

银川——北京路——西夏广场——右拐向北18公里到镇北堡西部影城

银川——贺兰山路——军区——110国道向北8公里到达西部影城

开放时间:旺季(4月15日-10月15日)8:00-18:00;淡季(10月16日-次年4月14日)8:30-17:30。

Day4:黄河楼—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青铜峡108塔

住宿:中卫童家伊甸园

地址:沙坡头区度旅游农家新村21号

从小便知晓故人西辞黄鹤楼,如果不是来到宁夏,我想我是绝不会知道原来还有一个黄河楼,他是宁夏挖掘黄河文化打造的系列标志性建筑,透过树的枝丫从停车场看过去就已经非常的有气势,在这广阔的平原上有种超尘的美,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让人有亲近一探的欲望。

黄河楼主楼由地下、城台、楼阁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为明清仿古建筑,其主体建筑为混凝土框剪结构,外挑檐为钢结构,斗拱全部用铝镁合金制作并用“和玺彩绘”装饰,顶部设计为地方风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铺装金**琉璃瓦,整体风格恢弘大气。

或许是宣传的不够,可能大多数人跟我们一样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所以里面并不热闹,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抢你的镜头,入大门后要过一座桥,桥的尽头高耸着十二生肖图腾柱。

当我一步步爬上台阶,靠近玄武门,你知道吗?仿佛穿越了时空,有种即将登基称帝的感觉,回身一览,世界都在你的脚下,这就是平原的好处,只要你稍微站的高一些,便会有俯视群雄之感,和我们南方有大大的不同。

当我一步步爬上台阶,靠近玄武门,你知道吗?仿佛穿越了时空,有种即将登基称帝的感觉,回身一览,世界都在你的脚下,这就是平原的好处,只要你稍微站的高一些,便会有俯视群雄之感,和我们南方有大大的不同。

只是拍照下来并没有壮观之感,但看起来还是很伟岸的,可能是楼身较粗的缘故吧!黄河楼因为2012才竣工,所以它对黄河的发展史描述非常全面,能够非常充分向的我们展示“黄河大文化”。楼高有108米,建筑面积更是惊人.。

内设有黄河博物馆,你可以静静的看3D演示,也可以慢慢的经过每一样沉淀着黄河历史的物品,更加有模拟场景让你感受黄河的前世今生。

我喜欢旅行,更喜欢接触不同的风俗和文化,对那些未知的一切充满好奇,不同的地方总能让我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好美妙!楼里面有电梯可以直接登顶,真的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视野极好,只是并没有见滚滚黄河水,也没有感受到大河奔流的波澜壮阔之景。下来的时候,一群老人争先恐后的走楼梯,说锻炼一下也好,令人汗颜。这里真的适合对我们中华古国历史感兴趣的人,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一探究竟,他差不多处于银川和中卫的中间,很适合自驾!

青铜峡大峡谷: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来到宁夏,游览了诸多地方,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景点人少,景区的开发和宣传都很欠缺,没人,没人!人多了拥挤,人少了,也会觉得少了氛围!这一天的路线就是银川出发,目的地中卫,先到黄河楼,然后到这里,刚好都顺路!

这里和宁夏其他景区最大的区别就是,观光车超级便宜,随叫随到,2元,其他地方都是25、35元,真的很不值。进去的时候我们没坐观光车,九曲广场就那么随意的路过了,据说它不仅仅是雕塑作品,更是青铜风貌的缩影。它的前方就是青铜峡水利博物馆,我第一次见到了羊皮筏子,一开始我以为是很多头小猪绑在一起的,鼓囊囊的,去按压了一下,发现很软,我很好奇,中间填充的是什么?

你能想象得到吗?我回去百度了一下,原来它需要人吹气,使其胀满,而我们俗话说的“吹牛皮”就是来源于此,当地人见到有人夸海口、说大话,往往以“请你到黄河边上去”来讥讽,意思是让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这趟出门长了好多见识,发掘了好多典故。

馆里还有很多关于水利方面的介绍,让我迫不及待的想一睹青铜峡大坝的风!它建于20世纪60年代,并同时建成了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五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坝上有座桥,拍照出来超级漂亮,如果去一定要拍下!

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对宁夏一点也不了解,出发前头一次没做任何功课,更没有想到会来看黄河,当真的在黄河边漫步,恍若在梦中一般,这是我多年前的梦想,没想到突然间圆梦了,觉得特别感动。青铜峡大坝这一节只能步行,刚好可以全方面的看大坝。

过了大坝,就会有轮渡载我们去108塔,轮渡掀起的波浪一阵阵拍打着岸边的芦苇,蓝天白云下的黄河和大坝有着别样的美。

轮渡是整点发船,一个小时的时间参观,很足够。一百零八塔是国内外罕见的一座塔群,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钟,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108颗,念佛诵经108遍,晓钟108响,建筑108塔意为消除烦恼,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好运。

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

这次是负重前行(背的是无人机),可依然觉得快乐无比,内心愉悦,总觉得幸福来得太快太突然。慢慢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梦想无法到达的地方,只有你忘了做梦,忘了微笑。你知道吗?你看过最美的风景,一定还会有更美的在前方

数一个塔即消除一种烦恼,如能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则可尽除人生烦恼,不少游人至此都要数塔的,哎吆,光顾着拍照,忘记数了!!!爬上塔的最高处,真的有些吃力,可是回首的一瞬间,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广场上有几个走动的游客,不远处的黄河是安静的,远方的山峦与蓝天连城一线,这是一副最美的画卷,让人忍不住惊叹!

一路向着夕阳的中卫开去,诗和远方就在前面。

住的是中卫童家伊甸园,就在沙坡头旁边,住宿随便,像农家乐一样的,价格便宜,65元一个晚上,房间也挺不错的,就是吃饭的会贵一些,128元一个套餐,也可以自己点菜,价格也不便宜。

旅行小贴士

住宿:中卫童家伊甸园

价格:65元

地址:沙坡头区度旅游农家新村21号

Day5:通湖草原—腾格里沙漠—岛—沙坡头

住宿:中卫童家伊甸园

地址:沙坡头区度旅游农家新村21号

出发前一直听说到通湖草原,开车距离目的地差不多几公里的时候,我看到了内蒙边界,我的小心脏啊!我到内蒙了,好激动,然后知道了,原来通湖草原就在腾格里沙漠,好吧!感觉被幸福撞了一下腰,我梦想中的圣地,不知道这场旅行到底要给我多少惊喜,刚到大门口,便见到许多穿少数民族服装的男生女生们在骑马,一位漂亮的姑娘头发干净利落的挽起,穿着白色的长裙,裙摆散开在马上,成了一到无比靓丽的风景。

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湖泊,一半是草原,阿拉善·通湖草原。

湖比想象中的小,但水里鱼很多哦!拍出的倒影相当吸引人。草原也是没谁了,如果不是在沙漠边,估计没人看,但远处四下走动的的羊群,随意吃草的马儿赋予了它不一样的风情,坐电瓶车到沙漠边。

人超级多,骑骆驼的,坐越野车的,完全没有沙漠应有的孤独,我们选择了步行,租的鞋套很漂亮,红色的,拍照满分。只有自己走走,才能有更多的感受,九月下旬的天气,阳光依然很大,但比盛夏已经柔和很多,沙子也不会滚烫,席地而坐,觉得很柔软。

好像我就是这天地间一颗小小的沙砾,这一刻,我忍不住立马发了朋友圈,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到达了腾格里,又实现了一个梦想,接受你们的羡慕嫉妒恨!神回复是:沙漠里有信号?

开始放飞无人机,我在旁边拍花絮,无人机在前,两台超重的单反放在包上,远处的人声已没,时不时能听到坐越野车冲沙人的尖叫,整个世界安静了,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沙漠里拍照美极了,拍出来的影子都跟别的地方不一样!亲们可能不知道,龙门客栈还有刺陵都是在腾格里拍摄的呢!

你见过沙漠里的秋千和翘翘板吗?它们都安放在刺陵客栈旁,如果有时间,坐在秋千上看沙漠里的日落,你是否会觉得岁月静好,内心的柔软是否会被触动,想要天长地久!

自驾加上负重徒步,真的很累哦!可当转角遇见美,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旅行小贴士:

地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

门票:¥60通湖草原成人票(不含篝火);通湖草原成人票+篝火晚会¥145

交通:从银川到通湖草原可以先坐火车到中卫,全程共30公里,然后下车去坐班车走通湖草原,票价12元。

通湖草原里面没有吃的,景区里面,你懂的,贵又不一定好吃,在网上找的,中卫市区里面的洪良农庄驴肉馆吃饭,忍不住推荐给大家,老板超好,我们点了套餐,然后另外加一斤手抓羊肉,他说会吃不完,想吃点半斤就行,味道很赞,价格实惠,里面还有枣子随便摘。

宁夏中卫腾格里岛休闲度区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腾格里湖交相辉映,门票是60元,观光车30元。

其实九月下旬它已经过了最美的时候,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大片大片的马鞭草,有着薰衣草般的紫色,也是极美,放眼望去,你会为之倾倒的,只是它一点香味也没有。

放无人机时,一位大爷要我做他的,告诉我怎么摆造型,还不让露正脸,他朋友叫他赶紧走,他匆忙的拍了几张便道别,我自己拿着相机开始欢快的拍照,没想到大爷又回来了,让我拿着相机摆出拍照的姿势让他拍。他拿着手机一会站一会蹲找各种角度,我心里还在嘀咕到底拍的好不好看啊!最后反正我也没想起来看下效果,好笨哦!

遗憾的是这一片属于禁飞区域,倒腾了半天,依然无法航拍。我想说,这一天把沙漠、沙漠里的草原、沙漠里的湖、还有沙漠里的花园都看完了,在这里拍几张照片,臭美一下吧,哈哈。

岛薰衣草花海

岛9月份就薰衣草和草地,其它花季都谢了,溜达了一圈就出去了。

旅行小贴士

地址:中卫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西北角

门票:60元/人

交通:距离中卫沙坡头机场7公里,乘坐出租车25分钟;距离中卫火车站17公里,乘坐出租车25分钟;距离中卫汽车客运总站19公里,乘坐出租车25-30分钟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沙坡头,爸爸去哪的拍摄地,它有两处入口,正门是黄河入口,侧门是沙漠入口,这就是一半黄河一半沙漠的地方,而我们今天就要在沙漠里看日落,但却是从黄河入口进入的,有点悲剧,但又有惊喜,因为先看了黄河的日落,有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赶脚,还有水中漂流的羊皮筏。

说实话,在这样的天气,这么混浊的黄河,我没有勇气坐上去。而夕阳下的黄河3D玻璃桥亦有遗世独立之感,遇见的人都在往回走,而我们刚刚到。

现在的我负重徒步已经很轻松了,只是没有想到工作人员说的那么轻松五六分钟就能翻过的沙坡对我来说是道很大的坎,目测差不多75度角,人家在旁边玩的欢快,我的腿都快吓软了,愣是没有回头看过一眼,只盯着眼前的路,可是鞋里的沙多的放不下脚,肩上的包已经沉的拖着我往后倒,而前方却依然看不到尽头,永远都是还没到,怎么还没到头,一度无法坚持下去,到最后一步也迈不开,停下来喘粗气,还好,有尽头,当爬到顶端,我在心里为自己鼓掌,然后拖鞋倒出几斤沙!

沙坡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在这片沙漠里,有过很多动人的故事。在这里,紫霞仙子说“谁能拔出我手中的宝剑,谁就是我的心上人”;在这里,至尊宝看着紫霞仙子远去的背影;在这里有故事的开头,和紫霞仙子猜不中的结尾。

而这只是到了沙漠区入口附近,我看到日头已经快要落下去。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发现,今天的晚霞不太美,可是放下包,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脱了鞋,沙子很软,一点也不硌脚,坐在那看晚霞一点点消失,没那么美又有什么关系,这会意境足够了,疲惫没有了,而这一路行走已经让我成长了,最美的日落留在了心底。

相机正在延时摄影,我们拿出水和饼干充饥,在ipad上看秦时明月,直到所有的光线消失不见,在想今晚是否会有星星,温度快速的降下来,我们只好收拾东西往回走,偌大的沙坡头只剩下我们,还是那个陡峭的沙坡,手机的光只能照到眼前,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下去,居然一点也不害怕,还觉得好玩,速度比之前快很多。

出去也花了近一小时,那样宁静的夜,那段只属于你的时空,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都会不自觉的莞尔一笑吧!沙坡头是不清场的,你完全可以带帐篷露营,看了日落看星星,看了星星看日出

旅行小贴士

地址:宁夏省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

门票:旺季(4月1日~10月30日):100.00元/人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5.00元/人

交通: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选择飞机、火车、客车等多种方式均可到达。

北京、西安、成都等地的游客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到达中卫沙坡头机场,转乘机场大巴到达景区。包兰和中宝线铁路线沿线的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火车前往景区。

临近县市的游客搭乘客车或者自驾前往都十分便捷。景区内主要以电瓶车代步,可以较为便捷的到达各景点。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扩展资料

内蒙古黄河灌区,是中国著名的大灌区之一。其范围西起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东至呼和浩特市东郊,北界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南倚鄂尔多斯台地,包括河套、土默川、黄河南岸灌区。跨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海3市的19个旗(县、区)。

土地总面积2891万亩,现有耕地1878万亩,灌溉面积936万亩,农业人口201万,人均耕地9.3亩,其中水地4.7亩。

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宁夏主要粮棉油产区,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灌区涉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陶乐县、惠农县、石嘴山市及中卫县、中宁县、吴忠市、灵武市等4个县(市)的引黄灌溉部分,计12个县(市)和20多个国营农、林、牧场。

汾河灌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面积分布在汾河两岸,北起太原市北郊上兰村、南至晋中地区介休县洪相村,长约140km,东西宽约20km,西以太(太原)汾(汾阳)公路和磁窑河为界,东以太(太原)三(三门峡)公路和南同蒲铁路为界。

灌区跨太原、晋中、吕梁三市,12个县(市、区)共56个受益乡(镇)的488个村,全灌区控制土地面积205.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8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49.55万亩,受益面积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

参考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