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天气预报反思_大班数学一周天气记录教案反思全册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的果冻盒,手工剪刀,绘画纸,水彩笔,乳胶人手一份。

 2、制作好的乌龟一个,用废旧材料做成的玩具:风铃,机器人,多功能球,蛋壳娃娃等等。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演唱歌曲:唱唱画面小乌龟。

 2、教师出示制作好的“乌龟”让幼儿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3、教师边讲解制作方法边完整示范一遍过程。

 (1)沿着果冻盒的边缘在绘画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圆上添画乌龟的头和四肢。

 (2)用水彩笔给乌龟涂上漂亮的颜色。

 (3)剪下“乌龟”。

 (4)把果冻盒粘在圆圈上。

 4、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部分幼儿完成了作品后,教师向幼儿展示用废旧材料做成的玩具,让幼儿说说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6、幼儿互相欣赏作品。结束本课。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掌握补数的定义。

 2、通过培养幼儿对珠心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算盘等

 活动过程:

 1、数码练习3"5分钟。

 2、版面设计,引出补数。重点讲解、强调是两数相加。如:19=101是9的补数,那么9也是1的补数。

 3、通过“拍手歌”让幼儿学会补数歌

 1和9,补朋友,

 2和8,补一家,

 3和7,补兄弟,

 4和6,补得够,

 5和5,自相补

 4、苹果宝宝找补数

 5、:连线。

 6、以拍手念形式结束课堂。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自选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进行区角游戏活动。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感知雨、表现雨,培养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3、与同伴分享参加区角活动的快乐,并在自我评价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分区目标:

 1.动手区(雨具加工厂)

 一级目标:幼儿能收集并自选喜欢的废旧材料(一次性桌布、购物塑料袋、米袋、防水布等)制作各种各样的雨具;

 二级目标:能大胆运用各种材料、用多种手段(绘画、手工)对制作好的雨具进行装饰;

 目标:与同伴能友好合作、相互帮助,制作与众不同的雨具,并结伴表演。

 2.设计区(七彩染坊)(本周重点指导内容:扎染伞面)

 一级目标:初步掌握用各色颜料扎染宣纸伞面的技能;

 二级目标:掌握协调配色的规律,在活动中能注意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目标:乐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构思、设计过程及活动中快乐的情感体验。

 3.气象区(小小气象员):

 一级目标:学习做个小小气象员,向大家报告今天的天气预报;

 二级目标:会做气象记录,并能向同伴介绍自己做的气象记录;

 目标:了解下雨天动植物变化的一些情况,并能用响亮的声音、用气象预报的形式介绍给观众。

 4.语言区(娃娃读画和雨天的故事)

 一级目标:能看图点字,认读有关“雨”的诗歌;

 [page_break]

 二级目标:能以拉线画方式表现下雨的情节,并尝试讲述。将自制、字卡替换进诗歌,对诗歌进行创编,并有表情地进行朗诵、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目标:幼儿能大胆做小老师,会教同伴讲述自己和爸爸妈妈编的图书,并尝试表演。

 5.音乐区(小雨点在唱歌)

 一级目标:会唱“春雨沙沙”“小小雨点”等歌曲;

 二级目标:能自选小雨点的节奏卡编排节奏型并进行打击乐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

 目标:尝试用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蚌壳、酸奶瓶、易拉罐等)制作打击乐器并进行演奏活动,体验创作、合作演奏的乐趣。

 6.科学区(小雨点旅行记)

 一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小雨滴的形成过程;

 二级目标:仔细观察、思考,尝试用各种工具测量并记录雨量;

 目标:尝试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小雨滴旅行记,并向同伴及老师介绍。

  活动准备:

 1、知识

 准备:活动前让幼儿看雨、玩雨、感知雨、讨论雨等,在前阶段系列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知识经验。

 2、环境创设: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雨衣、雨伞、雨披等材料,并将其布置在活动室内。

 3、活动区域创设

 (1)气象区:气象记录板、气象广播台,幼儿前阶段记录的各种气象图及笔、记录纸、有关标记图、话筒。

 (2)动手区:各种塑料袋、一次性桌布、包装纸、西装袋、即时贴、彩笔、剪刀、胶带、丝带、塑料篓子等。

 (3)语言区:拉线板、彩线、画报、、幼儿自制的图书等。

 (4)设计区:各种颜料水、宣纸、餐巾纸等。

 (5)音乐区:节奏板、雨滴卡、茶叶筒、易拉罐、黄豆、沙子、小石子等,打击乐器若干、话筒、录音机、磁带等。

 (6)科学区:白纸、彩笔、有关水的三态、各种装雨水的杯子、尺、小棒记录纸等。

  活动流程

 (1)自由选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游戏材料和合作伙伴,到各个区角活动。)

 (2)自主展开(幼儿自主活动,教师以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适当指导。)

 (3)自主交流(在活动中启发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活动结束时能对游戏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讲述今天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体会。)

 a请幼儿向同伴介绍游戏情况,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碰到哪些情况,是如何解决的。

 b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游戏中快乐的情感体验。

 2、观察重点:

 (1)结合幼儿在动手区(雨具加工厂)内,制作的雨具同一款式多的特点,观察幼儿今天是否能发挥想象,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不同的雨具。

 (2)引导幼儿在语言区,大胆、富有创造地创编并表演雨天的故事。

 (3)高晔菁小朋友做事情很快,但是缺乏创造性,每次活动表现得较单一,做完后往往不能自主地到其他区角去活动,常常会重复活动。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将重点观察她在这方面是否有进步。

  指导重点

 (1)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兴趣下降的情况时,教师取以下措施:及时增加新的游戏材料丰富区角内容,吸引幼儿参加;对幼儿提高游戏要求、难度;引导幼儿友好地与其他组小朋友调换游戏内容。

 (2)当有幼儿在制作中运用与昨天不同的材料时,及时予以表扬,有意识地引起幼儿对多种材料的注意。

 (3)针对部分幼儿只会操作,不善于交流的薄弱点,重点指导他们讲述操作的内容和过程,帮助这些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鱼和鲨鱼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鱼游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象。

 2、激发幼儿喜欢小鱼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鱼游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鱼和鲨鱼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准备:

 大海图一幅,各种水生动物。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海边”。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大海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螃蟹、海马、乌贼虾、带鱼、鲸鱼、小鱼和鲨鱼等。

  二、初步感受小鱼的鲨鱼的音乐。

 1、自由想象音乐。(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鱼和鲨鱼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鱼游,哪是鲨鱼游。(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鱼游的音乐,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辨别)

 B、小鱼怎么游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游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鱼游。

 D、老师请出一位能跟着音乐节奏游的“小鱼”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这条小鱼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

 E、集体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

 F、小鱼还可以怎么游?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鱼游的动作。

 G、跟音乐不同的小鱼游。

 (2)欣赏理解鲨鱼的音乐。

 A、听听着段音乐是谁来了?

 B、鲨鱼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鲨鱼遇到小鱼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D、辨别小鱼逃跑的乐句。

 音乐中有小鱼逃跑的乐句吗?我们来找一找!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A、老师做鲨鱼,小朋友做小鱼,小鱼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小鱼游动作参加游戏。

 B、听到小鱼逃跑的乐句,才能逃跑。

 3、游戏。

 4、简短 小结,请一幼儿做鲨鱼再次游戏。

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球体颜色和个数,培养幼儿视觉辨别能力

 2、能正确分清球是在箱子里面还是在箱子外面,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球体的接力竞赛,来增加幼儿的愉悦情感

  准备材料

 1、不同颜色的球体若干

 2、4个箱子

  活动内容

 1、教师先拿出若干各色球体,问幼儿:“哇,这么多不同颜色的球,漂亮吗?”(漂亮)再问:“知道这些球都是什么颜色吗?”回答正确后予以鼓励。

 2、拿出4个不同颜色的球,问幼儿球体个数(4个)回答如果有困难,则协助幼儿一起数数。

 3、“这些球想和小朋友们做迷藏”,小朋友们把眼睛闷在腿上,老师把球藏入箱子,让幼儿猜想球藏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说出球在箱子的里面。然后把球拿出,再引导幼儿说出球到了箱子的外面,让幼儿明白里和外的区别。

 4、进行接力竞赛活动,把幼儿分成4组,讲述游戏规则,每组一次只能派一个小朋友去把球从箱子的外面拿到箱子的里面,然后跑回来换另一个小朋友去拿。哪组小朋友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就算胜利。(时间允许就再玩一次,把球从箱子里面拿到箱子外面),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幼儿体验竞赛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人体的主要关节及其结构,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

 2、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3、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纸筒夹板若干、人体骨骼挂图一份、娃娃纸偶两个、机器人、小精灵各一张、响铃、沙包若干、纸箱两个、塑料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高矮人游戏"游戏导入,引发幼儿探索兴趣,认识关节。

 1、引 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游戏,名字叫"高矮人游戏"。

 师:"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瞧!矮人来了,高人来了,变矮了,变高了。变矮了,变高了。来,我们一起学习矮人走路,高人走路。矮人跳,高人跳。矮人转个圈,高人转个圈。"

 二、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关节,寻找关节,并了解其作用。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为什么能变高、变矮呢?手和脚怎么会动呢?是我们哪个身体部位动起来呢?

 幼儿A:"膝盖这里会动。"幼儿B"脚和手这样能动。"

 (2)出示人体骨骼,教师向幼儿介绍关节。

 师:我们身体里有很多块骨头,骨头和骨头之间有连接的地方,连接骨头能动的地方就是关节。我们能这么灵活的运动都是关节在帮忙。

 (3)出示娃娃纸偶,了解重要关节的名称。

 师:小朋友们,我这里有两个娃娃纸偶,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A:男孩娃娃头脚都能动。

 幼儿B:女孩娃娃不会动,一定没关节。

 师:娃娃有关节才会动,我们有没有关节?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体哪里能动,哪些地方藏着关节呢?

 引导幼儿寻找身体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

 (4)幼儿集体探讨,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寻找发现的结果。

 (5) 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是关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关节能够弯曲,有的关节还能转动,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够灵活地运动了。

 三、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让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师:关节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灵活运动,那如果身体没有关节或者关节损伤了不能活动会怎么样?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

 1、游戏简介:教师请4名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教师将纸筒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扮小精灵,教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从对面纸箱取沙包或响铃放回塑料筐内,在规定时间内哪队取得物品多即获胜。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2、教师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取得多,,机器人队取得少?机器人哪个关节不能活动?

  小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活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保护关节

 1、关节对我们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该如何保护?(请个别幼儿回答。)

 2、通过幼儿情景表演,讨论保护关节的一些方法。

 3、 小结,帮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

 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不要一下子进行太激烈的动作以免关节脱臼,甚至骨折。运动前先把韧带放松、活动开。要经常运动让我们的关节越来越灵活。

 五、延伸活动:《关节操》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关节,知道关节对我们身体十分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关节。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做一做关节操吧。

 好了,关节操做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做《机器人与小精灵》游戏吗?下课后老师与你们一起做!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运用8的组成,为连加连减做准备。

 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引发幼儿对购物的兴趣,积累购物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乐乐玩具店”,玩具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玩具上都用数字标价;

 2、1~8的数卡;幼儿身上贴上数卡。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幼儿参加数学游戏的兴趣。

 “看!乐乐玩具店里的玩具真多,你喜欢什么玩具?今天我们一起坐汽车去买玩具好吗?”

 二、复习8的组成

 (一)拿票检票

 1、幼儿拿票,要求拿两张,两张票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8。

 2、小组长做检票员,检查每个小朋友拿的数卡是否正确。

 (二)幼儿购买两个玩具。

 1、提出要求:用8元钱去买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再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三)用8元钱购买三个玩具。

 1、幼儿讨论:怎样用8元钱买三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8元。(请个别幼儿去尝试)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玩具,再拿一个3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用8元钱去买三个玩具,先拿的两个玩具,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8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8元。

 3、幼儿购买,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

 4、幼儿互相检查拿得是否正确。

 (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掌握情况,可让幼儿再次进行购买活动)

 三、游戏:我和朋友一起去购物。

 1、可以三人在组,也可能两人一组,但你和好朋友拿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8。

 2、找对后一起跳《娃娃舞》。

 四、结束活动

 师:“乐乐玩具店打烊了,我们该回去了,和好朋友手拉手上汽车吧。”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大班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演奏自制打击乐器(水杯)带来的快乐。

 2.理解水杯内置材料影响其音色。

 3.能看懂图谱(另附)并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1双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张分谱、1张总谱课件;幼儿探究材料(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布、黄豆等)。

活动过程:

 1.探究与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师出示八音盒,让幼儿倾听八音盒的音色。

 幼儿用筷子敲击各种材料(纸盒、塑料积木、石头、木头、玻璃杯等),寻找与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儿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2.探究如何改变玻璃杯的音色。

 可敲击玻璃杯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变化。

 可在玻璃杯内放人物品(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

 3.探究当玻璃杯内放置不等量的水时产生的效果。

 教师鼓励幼儿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过筷子敲击倾听效果。

 幼儿表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每个杯子产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4.请幼儿将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队。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听一听。

 5.教师依次出示分谱,幼儿尝试理解图谱并演奏。引导提问: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从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从低敲到高,同上)

 6.演奏总谱(4张分谱合起来)第一次,幼儿单纯敲击水杯,无教师伴奏。第二次,加入教师伴奏。

 7.教师小结:往杯子里加点水,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其实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乐器。

延伸活动:

 幼儿寻找身边哪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改变、加工便能成为动听的音乐。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找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2张报纸、每人2个透明杯、每组2个脸盆(分成7组)、若干小纸片、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找空气”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请你跟我一起做,孩子们?

 ——我们用鼻子吸到的是什么?(空气)

 ——用我们闻一闻空气有味道嘛?(空气无味道)

 ——你看见空气了吗?空气在哪里呀?(看不到,摸不到)

 小结:原来空气是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气体。 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受空气。

 二、“玩空气”激发幼儿探索感知:

 1、实验①:

 ——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2个杯子,2张报纸,请你先将报纸揉成团放入1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请你们试一试,一起倒数10秒。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

 ——为什么报纸没有湿呢?

 小结:1号杯子中的空间被空气充满着,当倒扣进水里时,由于空气没有地方跑出来,所以报纸没有湿。

 2、实验②

 ——现在请你再将另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入2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用刚才一样的方法做一做,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一起倒数10秒。

 ——为什么第一次报纸没有湿,第二次报纸却湿了呢?(杯子上洞洞)

 ——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会冒出气泡。)

 ——为什么会冒泡泡的杯子纸会湿呢?

 小结:2号杯子有个小洞洞空气就从杯子里跑了出了,而水呢也从这个小洞洞里溜了进去,空气和水在做客呢,所以空气是会流动。 通过幼儿探索,操作,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后,让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

 三、“流动的空气”迁移经验:

 ——我这里有一片小纸片,请你帮我想想办法,怎样能让小纸片飘起来?(让幼儿用各种已有经验)

 ——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我还有一个好的方法,请你把纸片贴在杯子底部,纸片对着小洞洞,在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以上下的方式,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脸盆,请用你的1号杯在脸盆中舀满满的一杯倒另一个脸盆中,一起来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水多的那个脸盆风要大,水少的那个脸盆风要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空气流动变成风的现象吗?

 小结:空气是无处不在了,只要运动就会产生风。 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纸片飘起来,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体验把错误推给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阅读故事《不是我的错》,仔细分析作品的主题及其与具体描述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不是我的错。

 1、教师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怎么说”。

 3、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4、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车太慢)。

 5、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说都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6、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了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二、究竟是谁的错。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3、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些什么?(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4、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早早就起来,很快的准备好),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迟到?(没有迟到。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5、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的晚、动作慢,还是爸爸不好、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三、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子上,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的开始一天的学习呢?

 3、引导幼儿讨论具体的做法(起的早、动作快……)以及正确态度(不要都说成是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